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混流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浅析

2020-03-01 17:20王志华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5期
关键词:混流雨污检查井

王志华

天津市塘沽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公司

1 概述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了全面部署,尤其是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及水质污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汛期雨水排放、工业及生活污水的输送等功能,在雨、污水的分隔及排放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排水系统分为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汛期雨水及冬季融化雪水通过地面收水井将水流汇聚至主干管道后,直接或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排入河渠、湖、海;工业及生活污水由各用户排污支管汇集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经过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入河渠、湖、海。理想状态下,按照雨污分流设计的雨水管网在排空管网内积存水体后,管道内应为干燥状态。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雨水管网存在大量的污水排入点(或称为渗流点),长期存在积水,且无法彻底排空,并存在水质污染甚至形成黑臭水体的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排水系统末端水质不达标,造成河渠、湖、海的污染。本文通过对某城区排水管网进行排查和问题梳理,对排水系统雨污混流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2 雨、污水管网混流成因分析

2.1 规划设计因素

(1)在早期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由于规划理念不够先进,规划意识不强,排水系统的施工建设缺乏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在部分初始开发区域,大的排水系统尚不完善,往往为了解决当前的雨水排放问题,人为形成雨、污水系统合流。加之后期存档资料缺失,给混流点的排查及管网的改造增加了难度。

(2)早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较低,设计重现期小,管网管径较小。随着近些年城市土地的商业化开发,用地性质不断调整,之前规划建设的管网排放能力与当前区域排放需求不匹配,造成污水管网的输送能力、污水泵站的提升能力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在极限状态下发生污水溢流至雨水管网,造成水质污染。

以该城区1996年修建的一段污水主干管为例,此段主干管道长约1.2km,管径为d500mm,修建于机动车道路面范围,起点为污水提升泵站,终点接入另一条污水主管道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随着土地开发建设,用户量激增,污水量增大,当污水处理厂达到处理上限后,起点泵站继续运行导致管道内水压增大,发生溢流,沿路面进入雨水管道,造成水质污染。

2.2 施工因素

为节约用地,大多数城市往往将雨污水管线路由规划在机动车道范围内。这样既缩小了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又能充分布设各专业管线路由。这种情况下,平行的雨污水管线横向间距较小,容易发生同槽施工的情况,且回填材料为级配碎石。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级配碎石回填材料便起到了渗流通道的作用,在雨、污水管道存在下列情况时,造成污水渗流入雨水管网,形成雨污混流,污染水体。

(1)污水管道闭水试验不合格,渗漏量不符合验收要求,污水外溢至碎石层后,进入雨水管网。

(2)排水管道竣工后,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道与检查井部位的沉降不均始终是雨、污水排水系统的质量通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产生缝隙,造成污水外溢,进入雨水管网。

(3)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施工过程中,机械用力不均,造成管口破裂、密封胶圈翻滚等问题,导致雨、污水管道气密性不足,通过同槽级配碎石层发生渗流。

2.3 管网系统老化因素

(1)经过对该区域多处管径大于d1500mm 的雨水管道进行现场查验,发现在车辆荷载、车辆超载、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两座相邻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呈弧线形下沉,造成管缝拉开,管道脱节,外部水体渗入。这就为黑臭水体的渗入提供了通道。

(2)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体内各类化学物质的长期腐蚀作用下,管壁强度减弱,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裂,也破坏了管网系统的密闭性和独立性。

(3)雨、污水管网的检查井施工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检查井盖板与井体之间的砂浆填充是否充足,井壁砂浆抹面是否符合设计厚度,管道与井壁连接处是否严密,砂浆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都直接影响到检查井后期的密闭性。

2.4 管理因素

(1)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住宅及企业用户逐渐增多,排水管网管理单位在排污管道接入市政主管网方面的管理制度、审批制度、验收制度等方面的漏洞,易发生用户排污管道接入雨水管网系统的问题。

(2)市政管网管理单位日常排查不到位,对于违规接入、滥倒污水问题监管不力,对管网情况摸排不清,存在雨、污水管网私接、乱接现象。

(3)用户地块开发建设初期,其排水系统一般为雨污分流制,但随着后期改造,其内部产生雨污混接,可能存在雨水管道排放污水的现象。

3 治理对策

3.1 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改造

(1)由规划设计单位对全区域排水管网进行现状梳理,按照现行标准,在充分考虑现状管道利旧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使得管道管径达到现行标准下的排放能力。按照新建改建项目以新标准实施的原则,对不满足排放能力的管道,逐步分阶段实施改造。

(2)因为用地规划的调整变更造成了早期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无法满足当前污水的排放需求,各处污水排放设施功能利用上也不均衡。因此,对于污水提升泵站及终端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可以依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扩容改造,提高泵站的排放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终端处理能力,确保下游的排放畅通,规避上游憋水、回灌问题;另一方面,在增容扩容难度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节点改造,拆分现有的雨、污水系统,合理分流排放压力。通过此类改造,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极限状态下,污水溢流进入雨水系统,造成雨、污混流,水体污染问题。

(3)对于早期雨、污合流制的管网,尽早通过节点拆分、敷设新建管道等方式,实现雨水网管与污水管网的分流,从而减轻污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担。

3.2 管道疏通、修复

(1)在对该城区排水管网的整体排查中,发现管道普遍存在堵塞的问题。这相当于缩小了管道管径,降低了管网的输送能力,增加了溢流、回灌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引进先进、高效的疏通清理设备,制定合理的疏通周期,提高管道疏通的施工质量,确保管网始终发挥最大的输送能力。

(2)对雨、污排水管道采用内衬修补、孔洞封堵等方式,及时修复管节脱开、检查井渗漏点等,确保雨、污水管网的独立性、密闭性,避免串流污染。

3.3 全面排查,加强整治

进一步加强排查力度,对城区检查井外接支管进行统计,并采取不定期水质监测手段,确定水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对非雨雪天气却有水流的用户雨水支管要及时查明原因;对污染超标及存在雨、污混流的用户污水支管要及时整治,避免增加污水管网排放压力。

3.4 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1)建立数据统计及档案管理制度。任何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作为支撑。在对排水管网进行排查的过程中,建立动态统计台账,定期排查,及时更新,同时可利用各类数据统计软件直观地显示当前管网系统的状态;做好排水管网竣工图纸的整理、补充工作,便于在后期改造、施工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2)严格用户支管的接入管理制度。对用户提出的接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做好现场监督工作,确保雨水入雨水,污水入污水。同时要对用户雨水支管非雨雪天却存在水流问题进行严格排查,杜绝用户内部管网的雨污混流造成城市雨水管网水体的污染。

(3)完善监管处罚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监管制度,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手段及时发现私自接入等行为;多部门联动执法,对违规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4 结束语

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污混流治理,始终是城市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一项严峻工作。雨污混流的成因,也是由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形成的。因此,水体污染治理要从技术和管理上双管齐下,脚踏实地,剥丝抽茧,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猜你喜欢
混流雨污检查井
市政管网雨污管道工程施工的质控对策研究
导叶式混流泵空化特性优化研究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高比速混流泵叶轮切割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大型检查井分节预制安装施工方法研究与应用
◆ 雨水井、检查井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研究
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优化研究
基于Flexsim的随机混流装配线平衡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