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2020-03-01 01:37祝慧婷韩竹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词汇

祝慧婷 韩竹林

摘 要: 文学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目的语认知环境中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其中包括语言形式、翻译策略及文化因素等。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的短篇小说《惊涛》为例,探讨顺应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顺應论 翻译 词汇 句子 文化语境

一、引言

文学作品是由语言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文学翻译则是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来表达原作的意境,以便读者体会原作的美感。翻译不应仅仅是语言的技术性变形,而应要求译者通过原始语言的形式深刻地感受作者艺术创作过程,在译者的思想感情及生活经历方面找到与原作相适应的印证,且需应用顺应原作风格特色的语言以此再现原作的内容及形式。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创作的短篇小说《惊涛》为例,探讨顺应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二、顺应论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在其著作《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中提出语言顺应论。他指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语言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对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情况下,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原因还是语言外部原因。a根据该理论,翻译可视作译者在诠释源语文化的同时,也在对目的语的认知环境中进行选择。而译者可根据目的语认知环境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属性:商讨性、变异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是该理论的核心,语言顺应是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语言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这四个角度进行描述及解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现象特点。语境关系顺应是交际语境在内的语境成分必须选择适应对方和语言的所有要素。语言结构顺应是语言结构的任何组织层次和结构过程的原则。顺应的动态性是沟通原则和沟通策略在谈判过程中的运作,反映了选择过程的实际运作。意识突显性是语言使用中的自我回归性意识,在语用层面上的意义,又称元语用意识。根据上述的阐释可得出,文学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目的语认知环境中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其中包括语言形式、翻译策略及文化因素等。

三、顺应论在《惊涛》 译文中的体现

《惊涛》是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的短篇小说《后来》的三部曲之一,以中国上海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调查一名女大学生离奇死亡案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该文本出现大量的人物对话、故事情节以及环境心理描写,以此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目的语认知环境进行选择以此达到顺应源语与目的语的目的,使译文富有动感和美感。本篇译文在选择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词汇顺应、句法顺应及文化语境顺应三个角度探索研究。

(一)词汇层面的顺应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是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想要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完全意义相同的词汇是困难的。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把握词汇的字面含义,还应充分理解原文含义且对词汇的修辞意义及语法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由此才能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词汇的含义,达到源语与目的语词汇层面的顺应。

例1:The ship had moved away in gathering darkness, down the Hwangpoo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Yangtse and the oceans beyond.

译文:那艘船在渐浓的暮色中,沿着黄浦江朝长江、东海及太平洋方向驶去。

此句话中的“gathering”在词典中的原意为“聚集,集会,收款”的含义,此处该词与“darkness”连用,“darkness”原意为“黑色,漆黑”,若直译成“聚集的漆黑,聚集的黑色”,则会造成语义不同,目的语读者会对此词产生疑问。此句话为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开篇处同样也有景物描写,两处的景物描写是相互联系的,原作者明确地表示那时处于傍晚时分,傍晚临近夜晚且是日光与夜晚的过渡时刻,因此译者选择“渐浓的暮色”作为译文,由此从侧面渲染出当时的意境,符合原作者的写作意境并将其如实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与此同时做到词汇层面的顺应。原文中“oceans”一词是“ocean”的复数形式,“ocean”原意为“海域,海洋”,“oceans”的原意与其单数形式相同,但其内在含义则是指多个海域,文中该词与“the Yangtse”为递进关系,且与“beyond”连用,指的是长江及更远的海域,通过中国地理概况可以得出长江最终注入东海及太平洋,因此该词笔者并没有将其译为“海域,海洋”,而是将其译为“东海及太平洋”,使目的语读者透彻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不仅忠实于原文且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生活环境,达到源语与目的语词汇层面顺应的目的。

(二)句法层面的顺应 文学作品是由词组成句,句组成篇,因此句法是翻译的关键。而不同语言之间其句法结构也不尽相同,例如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句法形式差异较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句子由若干个短句组成,每个短句之间并无形式上的黏合,但在意义上却是相互关联的。英语中长句居多,句子往往是由关系连词将每个句子成分连接成一个形式与意义相一致的整体。故此译者应对源语与目的语的句式结构有着深刻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与目的语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进行翻译以此达到句法层面的顺应,只有把句子翻译处理得当才能实现文章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例2:It hadnt really occurred to Frederic that the Chinese would be anything but impressed to see an Englishman take the trouble to walk a Chinese woman home.

译文:弗雷德里克并没有想到,一位英国男士不辞辛苦地护送一位中国女士回家,竟然会给中国人留下这般印象。

此句话中出现了形式主语,通读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it”是本句话的主语,“it”的原意为“它”,如若将其译为“它并没有想到弗雷德里克,一位英国男士不辞辛苦地护送一位中国女士回家,竟然会给中国人留下这般印象”,目的语读者就会对“它”产生疑问,既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目的语读者在通读原文时也会觉得略显生硬。译者通过观察分析可得知,句中的“it”是形式主语,其真正的主语是“to Frederic that the Chinese would be anything but impressed to see an Englishman take the trouble to walk a Chinese woman home”,由于该主语过长,英语中常常把真正的主语置于句末,以此保持句子的平衡感,避免头重脚轻,而汉语中并没有形式主语这一语法概念,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将“it”直译为“它”,而是根据汉语的语法及表达习惯进行翻译,以此达到目的语在句法层面的顺应。

(三)文化语境的顺应 文化语境是指说话者或作者所属语言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各种语言都是民族文化长期发展和文化信息丰富的产物。至于翻译,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它还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语言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一般具有相同含义的某些单词在不同语言中通常具有不同的文化伴随含义,然而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比较大,因此译者要对相互转换的两种语言的文化有一定了解,才能在翻译过程中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使译文更加贴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为目的语读者扫清一切障碍。

例3:He finished the bowl of congee and started on the fried Shanghai dumplings.

译文:他喝完一碗粥后,开始吃起了上海生煎。

此句话描写的是主人公享用早餐的情景,“dumpling”的广义含义为“各种淀粉类原料制作而成的面团包裹馅料的食物”,但国内的大众译法为“饺子,汤圆”,若该句直译为“他喝完一碗粥后,开始吃起了上海饺子”,译文语言结构并没有问题,但“上海饺子”并不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会对目的语读者造成误解。此处的“dumpling”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Shanghai”连用,因此译者将其译为“生煎”。“生煎”是上海的一种特色小吃,小吃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由于该小说的原作者是以澳大利亚人的身份描写其眼中的中国旧上海,因此文中具有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此类词语中包含众多文化词,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使目的语读者更加了解该国文化,同时也为目的语读者扫清文化层面的障碍。

四、结语

翻译是国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文学翻译是翻译学科中的一个分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理论框架,以《惊涛》的汉译为例,从词语层面的顺应、句子层面的顺应及文化语境顺应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例证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目的语认知环境进行选择进而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以此达到顺应的目的。

a 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4页。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 Jef. 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M]A. ntwerp: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 1987.

[2] 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李占喜.顺应论:文学翻译的一个新视角[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353MSYYB071);黑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9067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8YYD40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SYYJG-2018ZD005);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顺应论视域下文學翻译实践研究)

作 者: 祝慧婷,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韩竹林,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翻译学研究。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翻译词汇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