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米勒艺术中的人民性

2020-03-01 01:37王小坤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民性米勒农民

摘 要: 米勒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农民画家,他的绘画题材多以农民的日常生活为主。此文从米勒的《喂食》 《拾穗者》《嫁接树木的农夫》等作品去分析他艺术中的人民性,去剖析他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他们各自的精神世界。米勒立足于农民生活的贫困、农民生活的平凡以及农民生活的伟大,表现出了对于农民的关怀以及艺术家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米勒 人民性 农民

在1848到1870年期间的欧洲,有一个画派以創新者的姿态登上了法国的画坛,它的锋芒是反对保守陈腐的新古典主义和“无病呻吟”的浪漫主义。它不再描绘神话故事和宗教故事,而是用迫切的目光看向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它不再鼓吹宗教和王权,而是更多地去相信科学。它以独特的视角去批判当下,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人民和大自然的面貌进行了最为客观的描绘。这就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一直压迫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活动阵地位于巴黎近郊的巴比松村,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巴比松村吸引来了一批热爱自然、热爱写生的新潮画家,如库尔贝、卢梭、柯罗、杜比尼、杜米埃,还有大名鼎鼎的米勒。与后来的印象派不同,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画风,“巴比松画派”也是由他们在一处共同作画而命名。米勒与其他几位画家不同,与其说他画人物画,不如说他画的是农民画。米勒在巴比松村一住就是二十七年,直到他去世。在这将近三十载的岁月里,米勒上午在田野里劳作,下午在自己的小屋里作画,他的一生清贫而艰苦。穷苦的生活使得他的画作尺寸大多都是一米或者一米以下,被评为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晚钟》尺寸也只是纵55.6cm、横66cm,《拾穗者》 的尺寸为纵83.5cm、宽111cm,这已经是他为数不多的大画幅了,像 《扶锄的男子》《喂食》这类画的尺寸大多在纵60cm、宽70cm左右,而像《沐浴的放鹅少女》只有纵38cm、宽46.5cm。

笔者所理解的人民性是这样的:作者的意图和表现对象都是描绘人民的生活,以人民为出发点,去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理想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里没有那些虚无缥缈、脱离实际的事物,他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想要走进人民的内心,去探索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和媒介,他们只需要如实地详尽地将人民的生活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将人民伟大的地方表现出来,或者说在作者如实地表现中,人民自身的伟大便凸显出来了。

米勒的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他的人民性上。本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画家作品,就其表现出的人民性进行探究,以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现实主义作品的深邃内涵以及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

一、切入日常生活 描摹喜怒哀乐

《喂食》中三个年幼的小孩坐在自家的门槛上,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等待着坐在对面的妈妈喂食物,妈妈的膝盖上放着一个碗,左手护着它,右手正用一个汤匙喂中间的小女孩食物,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妈妈想要首先把她喂饱,小女孩急切地想要吃到这口食物;另外两个小孩则专注又有点羡慕地盯着小女孩。在画面的右侧,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父亲耕种的身影。他们的身旁卧着一只小狗,还有一只鸡在墙角下寻找掉落的食物。从画面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家人生活水平并不高,温饱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个问题。同样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还是养了一只狗和几只鸡,孩子们乖乖地坐在门槛上等待着妈妈的喂食。

从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米勒将目光聚焦于这个平凡的一家五口,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描绘在画布上,在这个平凡的家庭中,三个孩子乖巧地等待着妈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幕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他们像往常一般等待着母亲的喂食,这就是他们一家的平凡生活。关于父亲和母亲操劳的身影在画面中或实或虚地表现了出来,他们的愿望就是可以有朝一日过上好的生活,可以摆脱贫困,摆脱对于疾病的恐惧,这也是他们日常的期许。通过一连串现实描摹,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作品所表现的人民性。

《嫁接树木的农夫》纵80.5cm、宽100cm,画面中描绘了一对夫妇在院子里嫁接树木,丈夫正在把一个接穗放在砧木上比划,思考该如何去嫁接它,他的妻子站在他的一旁看着他,怀里抱着他们的孩子,孩子刚出生不久,妻子因为刚生产完不久身材还比较肥胖。一个早春时节,院子里是光秃秃的树,身后是他们的家,一栋二层的屋子,面积还算宽阔,他们打算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植一个新的树苗。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太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一家人在一起,母亲抱着孩子看着父亲在嫁接一棵树木。画面给人非常祥和的感觉,一个平凡的小家庭,他们没有太多令人痛苦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面对,他们只想守住自己的小家,努力地经营自己的生活,把它变得更加温馨。

在这幅画面中,我们感受到这个农民家庭对于幸福的渴望,他们无关风月与高远的理想,他们只想过好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种对于农民平凡生活的渴望描绘再一次体现了米勒作品的人民性。

二、关注劳动人民 抒发悲悯情怀

再比如米勒最著名的《拾穗者》中三个妇人在已经收割过的麦田上低头寻找遗漏下的麦穗。当时的社会农场主允许一些妇女和儿童去捡田地里剩下的麦穗,因此妇女们便在已经收割过的田野里弯腰拾起一株株麦穗。在她们的腰间还系着一个大大的布袋,布袋已经变得鼓起来,里面也许装满了麦穗。她们的手里还攥着一把刚捡起来的麦子。她们舍不得浪费一粒穗子,尽管她们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但还是认真地捡着。远处是高高的麦垛,还有一个骑着马的男子,他用手指着正在劳作的其他农夫,似乎在呵斥他们。

画面中的三位妇人分别系着蓝色、红色和黄色的头巾,她们呈对角线站开,三原色的使用将她们从画面中突显出来,但是又将这三种颜色很好地融入整个黄色调的画面中。而主体物的对角线构图给事物众多的画面带来一些平衡感和有序感。米勒的作品更多地是在表现平凡的生活,画面中的农民形象被他赋予了史诗般的力量。《拾穗者》中我们看不清妇人的脸庞,但这恰恰就表明了这三位妇人是无数农民的缩影,她们的劳动是平凡的令人同情的,但同样是神圣的,米勒将她们的形象铸成了一座纪念碑。

所谓现实主义就是要表现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具体描绘方式的客观性。在这幅《拾穗者》中以上三点都被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三位妇人没有完整地露出自己的脸庞这正是说明了她们就是广大农民的代表者,苦难的不仅仅是她們,苦难的是广大的农民。米勒通过对三位农妇细致入微地刻画——她们的动作、她们的手势、她们身上拾到的穗子的数量,使这一幕经典画面深刻而精彩地再现在了观者的眼前。最后通过对她们周遭环境的描绘:身后收割完之后堆起的垛子、搬运穗子的农民以及骑着马叱喝着他们的农场管理者,都被米勒如实地客观地再现在了画面上,最终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绝佳的现实主义传世之作。

这幅画面中,妇人已经明了关于农场主的规则,她们是被允许在收割后的田野里去拾穗的,所以哪怕她们已经听到了身后的农场管理人员的呵责,但是仍然低头认真地捡着麦穗,她们对于眼前的生活已经趋于麻木,只想尽可能多一点地去捡到一些麦穗,因为她们的家中还有许多等待哺喂的人。面对生活的压榨,所谓自尊在她们看来早已荡然无存,她们只想苟活着,为了自己的家人拼命。在米勒的描绘下这幅画面充分地表现了人民性,他将农民对于生活的挣扎和渴望,将资产阶级对于农民的压迫都深刻地表现在了画面中。正是这种朴素却又深刻的描绘使得资产阶级感受到了恐惧,“在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似乎有造反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三、扎根坚实大地 呈现艺术之美

在米勒的画作中人物形象多以一到三个为主,少有人物群像。米勒从不美化人物形象,他选取一处近景或是远景来着重表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米勒的用色也较为写实,深沉磅礴含蓄稳重。他笔下的农民形象多以劳动或做日常琐事为主,极其贴近生活,真实得像是从生活的某页纸上撕下来的一角。

米勒的作品中没有特别强烈的怒吼和激情,大多都给人一种平静而深沉的情感体验,譬如《晚钟》中,一对农民夫妇在田野上劳作,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他们放下手中的活儿站在苍茫的土地上开始祈祷,肃穆而真诚。《牧羊女》中一个女孩默默伫立着,身后是她的羊群在低头吃草。这些人物都是静止的,但是他们的灵魂都是跳动着的。米勒笔下的每个人都像是一尊雕像一样给观者以审美和思考的体验,他用他厚重质朴的人物形象,平静深情的艺术语言赋予了农民伟大的价值,体现了他们人性的光辉。

在19世纪中叶,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宗教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表现得无能为力,人们迫切地希望可以在艺术作品中看到自己的身影,而米勒这一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便成了这个时代的发声者,他从自身出发去体恤农民的苦乐,在米勒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超越了时间和国籍的。他们扎根坚实的大地,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呈现出现实主义题材所放射的艺术之美,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四、结语

米勒通过对正在劳动的人民的描绘从而展现了劳动美,他认为劳动自身不但是美丽的,而且劳动还能产生一切美的事,包括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表情姿态以及在劳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等等。我们通常认为在优雅与典雅之中才能体现出美感,但是在米勒的画面中,粗糙和残缺之中也蕴含着极大的美感。这种美是包含了浑厚力量的美,这种美所带来的力量和震撼是典雅美所不能企及的。

米勒在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的19世纪专注于农民的生活,将最平凡的生活赋予了最崇高的艺术价值,他喜欢用“当局者”的眼光感受现实世界 ,在他们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米勒自身作为一个农民对于农民的热爱和关怀,他赞颂劳动,歌颂农民,为底层群体勇敢发声。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也影响了后来后印象主义的梵高和超现实主义的达利,在他们的画作中出现了对米勒画作的模仿和学习。

米勒从自己的时代出发去表现和他有着最深刻情感的农民生活,他们将人文主义带进了自己的画面,从生活最不起眼处开始着笔,或以趣味性或以深刻性深深地打动着观者,将人民性这一特点深深地镌刻进了他的每一幅作品。他表现人民的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喜乐以及他们伟大的思考和痛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发出了各自时代中振聋发聩的强音,而他敢于创新和挑战的精神也为那个陈腐的时代带去了一丝清风。

参考文献:

[1] 杨文静.感受米勒作品中的劳动美[J].大众文艺, 2016(6).

[2] 童鑫.浅谈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艺术特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1).

作 者: 王小坤,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人民性米勒农民
耕牛和农民
七月恒星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农民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