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爱情,终会走向成熟

2020-03-02 02:27之心
南风窗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情观本能亲情

之心

我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自然不会缺乏对“爱情”的文本体验。但也因为读得越多,越能领会这一词的复杂深奥,深感谈论它的难度。Z世代让人困惑的爱情观,以及他们对待爱情表现出的种种矛盾、撕裂、对立行为,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前代人身上,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以我的80后女同学为例,即便看再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我们对待爱情也不会像女主们那么大胆、果决、不顾一切,我们更愿意听取甚至听从父母的意见。在稳定的亲情和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爱情面前,非要二选一的话,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促使人本能地选择亲情。当然,如何抉择,与当事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书读多了,人往往会越理性,善于将爱情“冲昏”头脑的程度降到最低。

如果说前代人与Z世代爱情观的区别,大概在于,80后们还处于“兼收并蓄”的阶段,我们有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坚定的爱情观,但我们也认同和赞叹那些勇敢追爱的年轻人,理解那些在特定时期对爱情的摇摆、怯懦。我们会意识到《牡丹亭》里虚无缥缈的爱情不真实,梁祝以死亡为代价的爱情太过悲伤沉重,《泰坦尼克号》里的男女主如果幸存下来也未必幸福……但这种理性的认知,不影响我们对其爱情纯粹、真切、厚重的欣赏和向往。即便是何书桓这种有爱情“污点”的角色,在80后们看来,也不算真正的“渣男”。

但Z世代们更进了一步,他们在更小的年龄就拥有了一套更稳定的爱情观,对于不符合自己观念的爱情价值取向,全然打入“异类”一族,不接受反驳。很多经典剧中的正面人物成了“心机婊”“绿茶婊”“圣母心”“大猪蹄子”,连《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也被批向女孩们灌输了不正确的爱情观……

Z世代们表现出的“爱情洁癖”,是当今互联网上越来越追求同质观点这一趋势的一部分。这种贴标签、单向的、排斥不同声音的表达方式,负面影响且不说,起码是荒谬的。一则,Z世代们还没有能力对爱情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实际上,可能任何人都做不到;二則,爱情之于个体,本身就是主观的、不确定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挥舞自己的道德大棒,随意痛殴他人爱情的举动,多半是不成熟的表现。

不过,也真的不用为年轻人担心。“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赋予了他们实践的权利,实践又会修正他们的爱情观。哪一代年轻人,不是需要拿青春交换成熟呢。爱情本身就没有固定法则,它给人们预设了足够的弹性空间,爱情引发的幸福从来是丰富多彩的。

尽管在线下,Z世代们也多是对爱情想得太多行动得太少、时而向往时而抗拒的矛盾体,但我也是坚信一代比一代强,相信给自己树了太多爱情Flag的年轻人,也终有与爱情、与爱情异见者和解的那一天。

猜你喜欢
爱情观本能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语录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