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3-02 02:17羊璐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磁共振冠心病

羊璐

摘要 目的:研究放射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45例,均开展X线平片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5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依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放射性核素检查(97.24%)、磁共振检查(93.79%)、CT检查.(91.72%)、X线平片检查(85.51%)。4种方式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的诊断,运用放射技术开展临床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

关键词 放射技术;冠心病;X线平片;放射性核素;CT;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由于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压等因素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管狭窄、阻塞,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坏死、缺血或缺氧的情况[1]。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胸闷以及胸痛等,并且并发症出现的概率非常高,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心脏衰竭,严重者猝死,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想要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需要加强临床检查以及诊断。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45例,对其分别采用CT检查、X线平片检查、磁共振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这四种放射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以临床诊断的方法,比较5种方法所取得的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45例,男82例,女6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43±6.87)岁,病程11个月~12年之间,平均(5.54±1.32)年。

方法:①CT检查:待患者进人扫描室后,选取平卧姿势躺在扫描床上,在患者胸部位置选用GE-25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该扫描仪的各参数为管电压为120kV,自动管电流,层厚为5mm以及螺距为1.5:1。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的血流供应情况、应变范围以及病症状况等[2]。②X线平片检查:待患者进人扫描室后,在摄影架旁采取站立位。在患者心脏位置用X线投射机进行正侧两方位的摄片。③磁共振检查:待患者进入扫描室,在扫描床上采取平卧位。在患者胸部位置采用西门子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机进行扫描检查。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待患者进入检测室,在检测台上采取平卧位,采用由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D20型血管造影仪进行穿刺造影,将心导管经皮刺入下肢股动脉,逐渐深人到主动脉根部,接着将造影剂从冠状动脉口注入进行造影显影,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冠状血管的病变严重程度、位置、范围以及血管壁的情况[3]。⑤放射性核素检查:患者在检查前需要保持空腹的状态,到达检查室后医生先对患者进行负荷试验,维持3min,在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99mTe~MIBI740MBq。注射后40min即可进食,60~90min的时候再次进入检查室,由医生采集心脏图像。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听从医生的指导在检查床上采取仰卧位,双臂向上将头包住并固定该姿势。然后,医生在患者心脏部位采用断层现象程序全视野采集心脏图像,采集帧数为32帧,矩阵设置为64x64,窗宽为20%左右[4]。

观察指标: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出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差异比较:全体患者经过5种方式检查后,依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其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放射性核素检查97.24%、磁共振检查93.79%、CT检查91.72%、X线平片检查89.66%。4种方式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目前针对冠心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很多检查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种方法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准确性,被临床认定为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标准。近年来临床医学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和进步,出现放射技术。放射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敏感性好、准确性强等[5],正因为这些优点使其在临床检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常见临床放射检查技术主要包含4种,分别为放射性核素技术、磁共振技术、X线平片技术以及多螺旋CT技术。国内外医疗组织机构研究发现并证实了放射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科室的临床检查诊断要求均能得到满足。对脏器的动态情况采用磁共振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均能被准确、具体且清晰的反映[6],但X线平片检查和多螺旋CT检查对脏器的动态情况效果较弱。本次研究发现,对14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4种放射技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计5种检查方法,其中,临床检出率最高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法为100%,其次为放射性核素检查法为97.24%,磁共振检查法为93.79%,CT检查91.72%,最后是X线平片检查法,仅为85.51%。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标准,4种放射技术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綜上所述,临床诊断冠心病采用CT检查、X线平片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放射性核素检查均能取得精准的诊断结果,放射性检查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帮助患者及早开展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温学慧,李卫星,于宝龙.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122-123.

[2]李宝平,史冬梅.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80-81.

[3]左鹏飞,卢永昭,顿国亮等.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156-157.

[4]多国帅,刘婷,戴旭.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评估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8,71(5):36-43.

[5]王素艳.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107-109.

[6]易妍,王怡宁,金征字.FFR_(C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D].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41(3):16-20.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造影磁共振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警惕冠心病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芒硝冷敷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肿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方位深层次冠脉介入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