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天都已经被预定

2020-03-02 07:43郭韶明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聊天浪费评分

郭韶明

起床是被就寝数据叫醒的。购物是被常购清单提醒的。选定一场电影,要看豆瓣评分,散场后顺手给个评分,你又成为别人的数据。吃饭当然要看大众点评,进左边的店还是右边的店,全靠顾客打分。

最近的体脂率腰臀比,决定你中午应该轻食还是大吃一顿。跑步机上的卡路里,决定着这一天有没有被浪费。中午不能贪睡,喝杯咖啡休息25分钟,25分钟是咖啡作用于你的准确时间,等你醒来那一刻,一切都刚刚好。PM2.5超过200?今天就不约了吧,改天再说。

我们的一天,通常是被数据支配,也是被数据推进的。吃喝、消费、读书、玩耍,无不渗透着数据倔强的身姿。

我的一个朋友去西班牙旅行,网上订酒店的时候,老公因为酒店便宜,就在某地多订了一天。这个微调太可怕了。这意味着给下一个目的地留的时间就少了一天,而朋友本来打算在那里好好玩一玩。

老公说,酒店浪费也可以啊。可事实是,如果坚持原定计划,那么接下来已经预定好的交通、酒店,全部都浪费掉了。除非,你愿意扔掉数据扔掉计划扔掉行程,来一场充满意外的旅行。

我们能做到扔掉数据吗?当然不能。英剧《黑镜》早就写透了,在过去的10年间,科技就已经改变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家庭、每张桌子、每个手掌之间都有一个屏幕,它是反映时下现实的黑镜子。

如果你仔细想想,会发现其实你的24小时,早早就被预定出去了。清晨醒来,各就各位,生活工作显得井然有序,就像螺丝刚刚卡进螺帽里。随着新项目的出现,会带来随机调整,但调整的风向标,要看数据。

很久不见的闺蜜,周五晚上下了决心临时约一场。计算下公里数,两个人投降了。剩下两个人终于是约上了,等聊完两个小时,其中一个在群里哭诉:聊天的工夫,当晚冒出的工作:填一个绩效表,开一个电话会,改一个分页报告……最后结论是,我们还敢聊天吗?

到了假期,逃离到老家,才发现时间是用来杀的。出门寻一顿早餐,身体好像自动调回慢节奏,食物的美味沁人心脾,全部都是小时候的味道。用一个上午看一本书,完全不被打扰,就这么安静地在阳台晒着太阳,几乎能感觉到时间在身上慢慢流淌。

身在城市,我们既享受到数据带来的便捷,又难免被数据支配。吃着数据食量长大的这一代人,被数据追赶,欢乐着,疲惫着,觉得没什么不对劲。可我们的父辈不一样。他们一天就做一两件重要的事,绝不跑偏,生活也照样运转。有的时候,你甚至羡慕他们优雅的从容,这些你从来没有。

数据化的生活也正让我们失去很多。我们的效率越来越高,距离真正想做的事情却越来越远。公众号上的10万+消解了我们的注意力,内心惦記的大部头呢,却一直没有翻开。很久不见的朋友,说好喝喝茶聊聊天,零点将至,我们又要结结实实地为这场聊天埋个单。我们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我们更相信数据。

就这样聚焦于欢乐与不安之间,度过了繁忙的一天,直到就寝钟声准时响起。可是你很清楚的是,几个小时后,量化的一天,又将隆重登场。你的每一天,都已经被预定了。

猜你喜欢
聊天浪费评分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双周最佳阵容
爆笑网文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