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0-03-03 12:07吴天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大学生

吴天娇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对民族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步入理想的大学校园,感受着校园的文化气息,享受着自我学习的时光,但是身为学生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工作时间越久,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中产生的问题也应尽快得到解决。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大学生人格构造、开发大学生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深入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2019级学生正式步入校园,00后时代已经到来,他们大多拥有较好的成长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而失去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虐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变得玩世不恭或心灰意冷;有人因人际关系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究其原因,这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连。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各方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各大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一事实看似矛盾,其实内藏诸多问题和隐患。教师方面:大部分学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不能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效果。一部分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就不到位,只能实现书本内容的陈述,不能有效结合实际,实现相关知识的扩展和深入,遇到问题时,解决办法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学生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总是避重就轻,不能理性地将自己存在的问题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接,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精神病”,无法敞开心扉甚至有意遮掩,进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效果。学校方面:表面上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力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落实中缺少监督和指导。家庭方面: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循环中,日常对学生关注最多的要么是生活费,要么是学习好不好、表现好不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关注较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陈旧,缺乏时效性

目前大部分院校不能够真正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的区别。大部分都选择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以口相传,最终能让学生吸收多少不得而知;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辅导员,但是这部分人日常工作烦琐,真正能静下心来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再加上这部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专业培训,遇到问题只能依靠肚子里仅有的墨水来解决,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三是现如今为网络时代,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超出想象,但是部分老师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没有时代特色、没有新鲜感的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实现育德育心相统一

高校承载着全方位育人的使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归纳起来各有特色和侧重,但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培养内心阳光、思想端正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就是实现育心与育德的统一。身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重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根源多半是人生三观发生了偏颇,进而导致在思想上、心理上的倾斜。针对问题的学生,仅仅从心理的角度进行调节或干预是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的,只有从思想的根源上扭转了想法,帮助他扣好距离心口最近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实现育德育心的统一,真正实现高校育人效果。

(二)与时俱进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00后,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们个性鲜明,语言及沟通方式具有时代标签。这一代人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从今年迎接新生入学就可以看出,孩子上学只有一人陪伴的家庭较少,而全家老少共同送孩子入学的情况居多,这样的家庭结构造就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的性格特点。基于此,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结合重大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主题班会的活动载体进行责任担当、感恩、生命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以动漫、电影、日常打卡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及帮扶,及时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此外,我们可以组建心理健康帮扶志愿者团队,利用类似告白墙的方式开展学生之间的心声吐露,实现朋辈帮扶。最后,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的线下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游戏沙龙等,让学生寓学于玩,更好地调整心态。

(三)家校合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宗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深刻且深远。日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最大阻力其实是家中的态度和意识。在工作中曾经有一名学生在经过心理筛查、专业教师约谈后,判定可能存在心理障碍,需要进一步诊断确定。学校主动联系到学生家长,但家长的态度是异常气愤的,完全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完全否认家中有类似的疾病史,与学生供述完全相反。在几番沟通后,学生家长才吐露心声,来学校说明情况。后来了解到家长一是担心学生因为去相关部门诊断而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二是一旦实情相告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更是值得深思,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一定不能缺位。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学生家长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认识。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进行的是全方位教育,要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德育”教育的媒介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做内心有阳光、行动有力量的有血肉有灵魂的当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