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启示

2020-03-03 19:09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道德行为

宋 娜

(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分公司托幼中心 春晖幼儿园,山西 太原 030053)

习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要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将德育工作摆在了教育工作中的第一位。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陈鹤琴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尤其是他在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其理论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为我国新时代幼儿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德育论述

(一)关于德育目标的论述

陈鹤琴认为教育一定要以“儿童为本”,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不能忽略幼儿的品德教育。他认为品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有大局观,能够克已之欲而利他人、利社会,最终在团结合作中养成互相帮助的习惯与精神。他认为这是幼儿德育内容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成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现代世界人[1]。

(二)关于德育内容的论述

陈鹤琴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更是深植于其内心,因此“立志、修身、兼济天下”的思想也体现在陈鹤琴先生的德育思想中,并且影响着他的一生的教育行为。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道德的发生与发展不是自然而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道德的发生与发展是通过十三条训导原则提出的“从小到大”“从知到行”“从隔阂到联络”的坚持过程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最终才能内化,实现自觉、自动的道德行为。“从小到大”是指德育活动应该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抓起,着重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做到“慎始则善终”,强调了儿童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知到行”是指德育活动要关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最终落实在道德行为中。因此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过于关注书本知识提出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倡导学校带着儿童走出学校,走进现实生活,走近大自然和大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观察,从而获得道德认知并且有助于将道德认知落实在真正的道德行为中。“从隔阂到联络”强调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应该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共同为儿童德育发展施力。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儿童还没有树立是非观,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学习。

(三)关于德育方法的论述

陈鹤琴强调不论是肢体动作的学习还是认知的发展,幼儿的学习都离不开“做”,这是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做”即是教学的起点,同时也应该将这个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分别是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与批评检讨。陈鹤琴也针对德育专门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有游戏学习法、暗示提醒法、读书法、听故事法、与他国对照法等[2]。具体方法概述如下:

1.知与行

理论要落地必须依靠实践,习惯要养成必须依靠行动。幼儿德育的学习要通过行动,并且要最后落实于行动之中;不仅要“知道”最关键是要“做到”,只有“知道”并且“做到”才算是实现了德育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2.形式与精神

“诚于中,形于外”源于《大学》,也从一个角度反应出德育工作中内在需要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只是关注形式上的训导,不去寻求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训导工作就不会取得长久有效的结果。所以德育工作一定要关注幼儿在内在心理上是否认同道德目标,只有从外在到内在,从形式到精神上都统一于幼儿的内心,这才能达到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3.消极与积极

对于幼儿的不当行为或者违规行为,教师经常是用惩罚或者粗暴的方法制止,这种方法不仅会伤害幼儿,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不良行为的出现。所以陈鹤琴主张将消极的制止幼儿出现不良行为转变成积极的引导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动机,这才是有效的德育方法。

二、“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幼儿德育工作的启示

“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关于思想教育的论述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既带有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印记,同时也受到那个时代的制约,因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如此,“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的德育论述依旧深深影响着当代的德育工作,并且对新时期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幼儿德育工作应符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个体培养目标的要求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旧社会落后、呆板、死读书的现实情况提出的,希望可以改变这种对民众百害而无一利的教育状态。不论是其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样的教育目的,还是以“大白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亦或者以“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论,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且表现出了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走在新时代的道路征程上也就会遇到不同的社会问题,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必然会受到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都必须是围绕社会大环境进行。当今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提出了相对更多更高的诉求,所以德育工作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新形势,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十九大”召开之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大环境,同时也给出了教育的新风向标,标志着教育的“新时代”。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意义,是幼教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二)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导向性作用

陈鹤琴强调幼儿的各项发展都离不开“做”,这是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做”即是教学的起点,同时也应该将这个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这里的导向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德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另外一个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向导”作用,即榜样作用。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幼儿期是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幼儿期的是德育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需要习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如何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并且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行为规范的真正内化;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逐步形成对其所在群体和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特别需要教师在五大领域的活动中,尤其是社会领域的活动中,“引导”和“指导”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幼儿德育的发展是在与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中逐步进行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模仿、同化和强化。幼儿在模仿和同化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幼关系。而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向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教师一定要对德育有一种理性认识,这是德育工作有序、有效系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让幼儿做德育工作中的“主人翁”

陈鹤琴强调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这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尤为重要。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有大局观,能够克已之欲而利他人、利社会,最终在团结合作中养成互相帮助的习惯与精神,而这种“习惯与精神”其实就是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幼儿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向“自律”不断上升的过程,而让幼儿做德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则能有效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提高。只有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潜能,才能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应该让幼儿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表意见,形成一个共同认识;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商议讨论集体制定游戏规则,这样的规则制定出来后更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并且会彼此监督,最终促进幼儿积极迈向道德发展过程中的“自律”阶段,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四)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

陈鹤琴强调幼儿德育一定要落实于行动之中;不仅要“知道”,关键是要“做到”,只有“知道”并且“做到”才算是实现了德育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另外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德育对象的独特性,还应该特别关注幼儿道德情感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关注幼儿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外一个就是提升自身素质。

第一,幼儿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幼儿虽然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但是他们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个体,并且具有独特的情感,所以幼儿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将幼儿的情感需要放在首位,促进幼儿的道德情感朝积极、正向发展。因为情感是对幼儿的道德行为有推动力的,可以成为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动力机制。另外就是关注幼儿的道德行为的一致性,是否与其道德认知一致,在幼儿园与在园外的道德行为是否一致,道德行为的落实是检验幼儿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幼儿教师对幼儿首先是要“爱”字当先,让幼儿感受到像母爱般的温暖,让孩子因爱而服从教师的引导,然后有耐心、热心和责任心,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幼儿的生活,经常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得真知,从大自然和大社会中获得如何遵守社会规范的知识。另外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德育活动中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并且在活动中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及策略,并且能够及时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解决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的新问题[3]。

猜你喜欢
活教育陈鹤琴道德行为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