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港草莓产业现状、发展举措及未来规划

2020-03-03 21:37王春花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1183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东港市东港草莓

王春花(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118300)

草莓是辽宁省东港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品牌优势突出。无论是栽培规模、技术水平、产量品质、三产融合,还是草莓品牌影响力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东港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中国草莓第一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辽宁省草莓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东港草莓质优味美,连续多年被评估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品牌价值达77.5亿元。

1 东港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

东港市所辖15个乡镇均有草莓生产,其中椅圈、黄土坎、小甸子、孤山、马家店、前阳、合隆等7个乡镇栽培面积较大。近几年借助政府设施小区建设优惠政策,全市草莓设施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园区广泛应用新品种、普及推广新技术,使草莓产量、品质明显提高。

东港市现有草莓栽培面积15万亩,总产量23万吨,总产值达46亿元。全市9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农民人均草莓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东港市草莓生产以日光温室、早春大拱棚、露地3种栽培方式并存,与全国其他草莓产区单一的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设施草莓10%用于本地鲜果销售或加工,90%采用精包装销往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露地草莓以加工为主。全市拥有草莓专业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49家,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比重在85%以上,草莓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2 东港市草莓产业发展举措

2.1 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近几年来,东港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草莓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得草莓生产效益逐年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草莓生产的积极性,设施建设规模逐步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发展;种植结构由过去一家一户种植为主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转变。做大做强一批运作规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比例快速上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单位,全市草莓生产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监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策略,基本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

2.2 加快推进草莓绿色发展

东港市作为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二品一标”发展迅速,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逐年扩大。按照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模式,积极发展绿色草莓产业,先后制定了辽宁省行业标准《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辽宁省地方标准《绿色草莓生产技术规程》等,现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链条。草莓质量安全监管到位,2015年政府投资256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全市取得“二品一标”认证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药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确保草莓生产安全、放心。

2.3 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东港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草莓专业研发机构——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该院集草莓新品种培育、技术研发、推广培训与服务指导为一体,是全国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国内草莓新品种培育中心,成功培育出丹莓1号、丹莓2号草莓新品种,引进、试验并大面积推广了20余个国内外新优品种及30余项先进生产技术。建立了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辽宁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国内外多位草莓专家及国内多家大专院校保持技术合作,科研力量雄厚,现已成为全国草莓产、学、研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2.4 大力促进加工产业发展

东港市现有草莓深加工企业42家,通过HACCP认证企业4家,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已形成了以广天食品、菀丰食品、港岛草莓酒业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精深加工产品16个系列共30多个品种,包括草莓罐头、草莓酒、草莓酱、草莓雪糕、草莓铜锣烧、草莓饮料及冻品颗粒等,主要出口至欧洲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同行业90%以上,每年加工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

2.5 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

东港市被财政部、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东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拥有全球智慧大数据平台、特色东港馆、云中心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电商产业基地。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使东港草莓畅销全国各地,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的60%以上。通过强化微商、电商及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致力将“东港草莓”打造成互联网第一品牌。

2.6 全力推动三产科学融合

东港市草莓产业涵盖了草莓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和信息化服务营销等各个功能板块,聚焦了互联网+、农业观光、草莓产业投资基金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形成了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产业链条布局,有效地实现了产业集聚效应。建立冷链运输基地,整合物流快递资源,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进草莓采摘、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提升草莓价值空间。科学融合的草莓三产带动了草莓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2.7 高度重视草莓品牌打造

东港市非常重视草莓产业发展,先后采取多项举措做大东港草莓产业,打造东港草莓品牌。一是发挥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辽宁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提升东港草莓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推广水平,扩大同国外草莓专家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东港草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举办全国性的草莓盛会,东港市分别于2011、2016年举办了2届全国草莓文化节,邀请国内外草莓专家学者莅临东港市考察指导,扩大东港草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和推介东港草莓品牌。三是创建辽宁省及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构建“大生产+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的现代草莓发展格局,实现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物质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创新、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全国一流草莓产业示范园区,夯实东港市“全国草莓第一县”品牌地位。

3 东港市草莓产业下一步规划

东港市委市政府将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在坚持品质优先的基础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草莓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体系,提高公众对东港草莓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扩大东港草莓的市场占有份额,最终实现东港草莓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绿色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巩固东港市“全国草莓第一县”品牌地位。

3.1 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继续加大草莓品牌的宣传力度,自2020年起至2024年,东港市政府将每年举办1次草莓文化节,通过举办草莓节庆活动、拍摄宣传片、召开品牌推介会、加强草莓品牌建设、在线上线下全面推广等多种形式,加强东港草莓品牌宣传推广,叫响东港草莓品牌。

3.2 有效促进种苗繁育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建立现代化脱毒种苗工厂,推进优质原种苗培育项目,推广脱毒、组培穴盘基质苗,解决草莓种植户种苗老化严重和优质种苗推广问题。加大草莓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扩大草莓品种田间筛选与试验示范基地规模,尽快筛选和选育出新优品种替代现有品种,满足草莓高效发展对新品种的需求。

3.3 大力推行鲜果草莓质量等级标准

制定东港草莓鲜果质量标准,根据果形、果色、碰损度、成熟度等外观指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糖酸比等内在指标,将东港草莓分为特级、一级、二级3个等级,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建立鲜果草莓分选包装工厂,合理配置有效资源,提高鲜果分选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立鲜果草莓拍卖平台,让农民实时掌握销售价格并享有定价权,进而实现草莓溢价销售。

3.4 不断强化溯源管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实行市场准入检测,开展农业投入品监测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控制草莓品质,促使合作社、农户在种植环节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保证果品药物残留达标。全面实施草莓追溯体系管理,推动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对追溯系统的贴码、信息录入进行自动化升级,降低人工操作难度,对系统管理、追溯码和设备使用进行补贴。

3.5 积极推进草莓深加工项目落地

以东港草莓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支撑,强化与辽宁草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引进、落地一批草莓深加工企业,针对草莓露地果和温室破损果、末期果,实施精深加工,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再研发一批如草莓面膜、洗面奶、果粉、巧克力以及保健品等高端产品,不断促进草莓全产业链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草莓附加值。

猜你喜欢
东港市东港草莓
辽宁东港地区海蜇圈近阶段养殖问题分析
阳光海岸 魅力东港
全家谈祖国变化
关于东港市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东港市河道治理探究
东港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分析
草莓
漫谈辽宁东港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