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序

2020-03-03 22:41北魏贾思勰
领导月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仓颉神农选段

[北魏]贾思勰

仲长子①曰:“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青春至焉,时雨降焉,始之耕田,终之簠簋②。惰者釜③之,勤者钟④之;矧夫⑤不为,而尚乎食也哉?”《谯子》⑥曰:“朝发而夕异宿,勤则菜盈倾筐。且苟有羽毛,不织不衣;不能茹草饭水,不耕不食。安可以不自力哉?”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刘陶曰:“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陈思王曰:“寒者不贪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千金尺玉至贵,而不若一食短褐之恶者,物时有所急也。”诚哉言乎!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故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且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谚曰:“智如禹汤,不如尝更。”是以樊迟请学稼,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然则圣贤之智,犹有所未达,而况于凡庸者乎?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5年版《齐民要术》)

【注释】

①仲长子:仲长统(180—220),字公理,东汉末散文家、政治家,著作有《昌言》。

②簠(fǔ)簋(guǐ):两种用来盛黍稷稻粱的礼器。

③釜:古代容量单位,一釜为六斗四升。

④钟:十釜为一钟。

⑤矧(shěn)夫(fú):矧,况且;夫,语气词。

⑥《谯子》:该书已失传,可能是三国蜀汉谯周(201—270)所著的书。

【译文】

仲长统说:“自然有时令,我不去干农活,也不能取得五谷。春天到了,下过适时的雨,开始耕种,最后能将食物盛在碗里。懒惰的,只收上六斗多些;勤劳的,能收到六十多斗;要是不劳动,还能有得吃吗?”《谯子》说:“早晨一起出发去拾野菜,晚上在不同的时候回来休息,勤快的,才可以寻到满筐的菜。没有羽毛,又不织布,便没有衣穿;不能单吃草喝水,不耕种便没有粮食吃。自己不努力怎么可以?”晁错说:“圣明的人当帝王,老百姓就不会冻死饿死,并不是帝王能耕出粮食来给他们吃,织出衣服来给他们穿,而是君王能替他们开辟利用物力的道路。”“冻着的人,所需要的不是轻暖的衣服;饿着的人,所需要的不是味道甘美的食物。冻着饿着时,就顾不得廉耻!一天只吃一顿,便会挨饿;整年不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着没有吃的,身体冻着没有穿的,哪怕是慈爱的父母也不能保全孩子,君王又怎能保证百姓不离开他?“珍珠、玉、金、银,饿时不能当饭吃,冻时不能当衣穿……小米、大米、粗布、细布……一天得不到,便会遭受饥饿与寒冻。所以贤明的帝王,把五谷看得重,把金玉看得贱。”刘陶说:“百姓可以整百年没有货币,但不可以有一天的饥饿,所以粮食是最急需的。”曹植说:“受冻的人,不贪图径尺的宝玉,而想得到一件粗布短衣;挨饿的人,不希望得到千斤黄金,而认为一顿饭更美满。千斤黄金和径尺的宝玉,都是很贵重的,但有时反倒不如粗布短衣或一顿饭,事物的需要紧急与否是有时间性的。”这些话,都非常真实。像神农、仓颉这样的圣人,仍有某些事是做不到的。所以赵过开始用牛来耕田,就比神农的耒耜有用得多;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岂不是解决了用密绢和木片书写的烦恼?像耿寿昌建议设立的常平仓,桑弘羊所创立的均输法,都是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不朽的方法。谚语说:“哪怕你有禹和汤一样的聪明才智,还是不如亲身经历过。”因此,樊迟向孔子请求学习耕田的时候,孔子(因为没有亲身经验)便回答:“我知道的不如老农。”圣人和贤人,也还有未通达的地方,更何况一般人?

【简析】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全面而深刻地表述了其农学思想,旁征博引,说理显明而深切,可谓隋唐以前我国古代农学思想集大成的光辉篇章。本选段选自序言的第二部分内容,贾思勰在开篇第一部分提出了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力能胜贫等基本观念,由本选段开始从“不劳动便没有粮食吃”的角度将“力能胜贫”进一步提升到“生死攸关”的高度来警醒世人。首先引用仲长统和谯周的话,对比“勤劳的”和“懒惰的”两种人的不同结局。接着引用晁错的话说明两个道理:一方面,懒惰的百姓不能指望圣明的帝王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只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另一方面,贤明的帝王必然把百姓生命攸关的五谷看得比衣食之外的金玉更为重要,这便将“生死攸关”的广度扩展到了整个国家。最后引用刘陶和曹植的话,又回到民生维艰的真实社会生活中,说明普通百姓对衣食的渴望有时要超过对金银珠宝的渴望,从更具有普适性的高度超出选段开篇“勤劳的”和“懒惰的”两种人的具体对比,旨在使人深思“力农”具有跨越时空的伟大价值。因此,作者下面马上提到即使是神农、仓颉这样伟大的圣人,也有比不过普通人通过“力农”而有益于国家的发明创造的地方,并不是因为这些圣人不够伟大,而是因为“农学思想”都来源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从本选段来看,贾思勰将仲长统、谯周、晁错、刘陶、曹植相提并论,将神农、仓颉与赵过、蔡伦、耿寿昌、桑弘羊相提并论,看似“不伦不类”,实则“唯用是举”,“力农英雄”不问出身,充分体现了作者力劝世人重农、力农的苦口婆心,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仓颉神农选段
仓颉造字的传说
选段精读角
神农尝百草
结绳记事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说仓颉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