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观及其当代启示

2020-03-03 14:09赵子林戈秋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自我革命李大钊

赵子林 戈秋艳

〔摘要〕 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于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具体形式、巨大动力、组织力量等问题均有过较全面的思考和论述,形成了其社会革命观,并在具体实践中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观仍有其现实意义,启迪我们要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革命,要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李大钊;社会革命观;社会革命;自我革命;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27-0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两种革命”的统一,反映了我们党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与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承载着历史和人民的重托,从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到实现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无一不是党的社会革命目标的集中彰显。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这种以社会革命求得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党的自我革命才有了最深厚的内在动力,党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有必要系统梳理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观,总结其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社会革命观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社会关系“不能与生产力相应” 〔1 〕27

李大钊是我国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阐述社会革命的第一人,他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探索,科学论证了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冲突。首先,他阐明了生产力对于社会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1 〕27。他将生产力置于促使社会关系变动的根本性地位,认为生产力是促使基础构造发生变动的最原始动力,决定了社会关系变化的方向与进程,而且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具体形态。其次,他指出社会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存在冲突。一方面,他肯定了社会组织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他认为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生产力一直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状态,社会关系由于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就成了生产力的阻碍因素。他指出“后来发展的力量到那社会组织不能适应的程度,那社會组织不但不能助他,反倒束缚他、妨碍他了” 〔1 〕27。他指出,生产力发展的力量越大,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产生的冲突越大,这种冲突最终致使旧的社会组织崩坏,因而产生了社会革命。他认为社会革命是解决两者矛盾的最根本的方式,他主张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有的不适应生产力的社会组织,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社会革命的具体形式:“殊异经济阶级间的竞争” 〔1 〕29

李大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问题,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革命的主要形式。他指出,政治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殊异经济阶级间的竞争,改变社会现状必须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而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手段。他指出,中国在双重压迫的背景下,不可能主动进行经济变革而解决冲突,只能首先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政治上的独立,摆脱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压迫,从而解决根源问题。基于此,他认为阶级斗争是暴力革命的表现形式,也是调和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矛盾的重要手段。他阐明了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实现专政的必然趋势,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家对无产阶级“余工价值”的无偿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受剥削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唯一方式是武装斗争。他认为阶级斗争实现了社会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承认阶级斗争是具有历史性的,并不完全贯穿于社会革命的整个进程,也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

(三)社会革命的巨大动力:“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2 〕304

李大钊较早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民众的“大联合”是社会革命的巨大动力,民众是构造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坚定地认为当时青年的运动方向是与劳工阶级的联合。首先,他从工农自身特点阐明了知识阶级与工农联合的必要性。工人与农民本身不具备马克思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必须依靠外部灌输,又基于知识阶级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队,因此知识阶级融入劳工阶级是提高工农阶级思想觉悟、促进革命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他从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角度呼吁青年走向农村宣传革命运动。他指出:“只要农村生活有了改进的效果,那社会组织就有进步了。” 〔2 〕307他极为重视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指出农民是劳工阶级的多数,农民的解放是国民全体的解放,而农村缺乏青年的正确引领,政治黑暗至极,青年应回归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从而实现社会的整体性进步。再次,他所倡导的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的联合运动实际指的是社会革命。他指出,中国的运动是改造世界的大联合运动,是对中国社会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改造的运动。最后,他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联合和全国各行各业民众的联合紧密结合起来,认为这种发动最广泛人民的联合运动是实现社会革命的根本动力。

(四)社会革命的组织力量:“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1 〕271

李大钊认为实行社会革命必须具备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他最早公开号召建立纪律严格的无产阶级政党,认为政党是实现社会革命的组织基础,政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新政党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他开始结合中国实际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问题。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他论证了我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公开号召革命者组织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团体。他指出,民国初期的政党“争意见不争政见” 〔3 〕,党员道德败坏。而无政党则革命事业无法进行,因此他提出以团体代替之。但国内仅存在少量社会小团体,团体涣散无法从事社会革命,必须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团体以领导革命。他认为“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1 〕271,必须具有无产阶级性质,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他号召C派的朋友“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 〔1 〕271,认为中国社会实现彻底改革依托于强固精密的无产阶级政党,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共产党员必须素质过硬,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还呼吁我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利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有利趋势,与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相呼应。

(五)社会革命的重要条件:建立统一战线并坚持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李大釗认为统一战线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他主张建立“民主的联合阵线”,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应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他从我国社会现状和力量对比出发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他指出,国民既受到帝国主义肆意剥削又受到军阀统治的残害,社会革命的对象极为强大,单靠一个阶级的力量无法实现有力对抗,必须联合一切革命势力。与此同时,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实践活动,肯定了孙中山的革命贡献,分析了国民党的地位以及组织建设的不足,指出了孙中山改造国民党的决心,统一了当时党内对于国共合作的认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最早探讨了中国革命由谁掌握领导权的问题,初步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革命主力军的历史原因与使命以及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必然性。他明确指出,只有无产阶级能最彻底地领导革命,“过去和将来国民运动的领导因素都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其他阶级” 〔4 〕182。他认识到领导权的取得不会一帆风顺,无产阶级必须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因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并在改造国民党的过程中争取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二、李大钊社会革命观的具体实践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创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他最早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依托《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阵地,李大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当时在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代表性文章,影响深远。其《Bolshevism的胜利》《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热情讴歌了Bolshevism的胜利,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此外,李大钊还以进步青年学生为主创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培养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坚决与错误思潮斗争,为后来的建党作了理论上、组织上的准备,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他还积极引导进步团体转向马克思主义,加强了团体间的联合,通过大学讲坛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1920年8月,上海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后,他深受鼓舞,于同年10月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出版了《劳动音》,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并派人帮助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加强了各地的组织建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缔造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北方工农运动,推进工农解放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他认识到社会革命的成功取决于占社会中人口多数的劳工阶级,因此把开展北方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心。他领导铁路工人和矿山工人创建了多个工人俱乐部,加强工人组织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创办《工人周刊》,撰写工运文章揭露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根源,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启迪工人的思想觉悟,并组织全国工会和人民群众支援各地罢工斗争,提供罢工的物质保障。他先后领导参与的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等工人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保障了工人的部分合法权益。他认识到农民观念落后是农村革命受阻的重要原因,因此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开设农村干部培训班,培育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领导干部。这些干部深入农村,组织和动员群众,启迪思想,进一步鼓舞了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此外,为有效开展北方农民运动,他在北方农村先后建立了一批党组织,有力保障了党对农民运动的坚强领导。他亲自领导了北京郊区农民抗交菜捐的斗争,加强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他还派遣共产党员深入农村以团结各地农民,组织建立了多个农民协会,领导各地农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运动,打击了封建地主和军阀的统治。

(三)力促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革命联合战线

我们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我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敌人既异常凶狠又十分强大,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战胜敌人。而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也有革命的意愿,尤其是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更加意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依靠军阀革命不可能成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之合作,但他不同意党外合作形式。1922年8月,在中共中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的“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张国焘等人以合作会丧失共产党的独立性为由明确反对这一主张。陈独秀也在会上强调国民党的资产阶级性质,认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内“会引起许多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将有害于革命势力的团结” 〔5 〕。在合作面临流产的紧要关头,李大钊表示支持党内合作的主张,同时也赞同保持党的独立性,要求孙中山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效忠他个人的入党程序。李大钊立足现实,深入分析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为何不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并提出了自己的折中方案,即共产党员有条件地加入国民党,少数负责人先行加入,当好国共合作的桥梁。在他的耐心说服和努力下,“西湖会议”最终作出了党的少数负责人可以根据党的指示加入国民党的决定。然而,“西湖会议”只是党中央高层的特别会议,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尚未真正统一。会后,李大钊三赴上海,两下广州,多次与孙中山会谈,为促成国共合作努力奔走。他还发表了《普遍全国的国民党》《实际改造的中心势力》等文章,向全党深刻阐述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3年6月,在党的三大上,经过两天的激烈讨论,党内同志对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有了清醒的认识,会议通过决议,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坚决保持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面对国民党右派分子对共产党员的排斥和攻击,李大钊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应,向与会者讲清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为有所贡献于本党,以贡献于国民革命的事业而来的” 〔4 〕390。其有理有据的斗争得到国民党内左派的支持,国民党一大最终通过了党内合作原则,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四)改造国民军,加速革命进程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北洋军阀政府,李大钊正确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这是发展北方革命的有利时机,而且冯玉祥倾向革命,其领导的国民军如能加入革命将对北伐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李大钊一方面亲自做冯玉祥及其部下高级军官的工作,并派党员去国民军中做中下层官兵的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冯玉祥与苏联政府建立联系,并获得了苏联政府的援助。在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的努力下,冯玉祥决心为国民革命而战,五原誓师标志着其正式加入国民革命的行列。其次,为适应革命形势对国民军战斗力的需要,李大钊领导共产党员全面改造国民军,通过图书室、训练班等形式宣传三民主义,加强了国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国民军的政治觉悟。他还派遣共产党员协助国民军创办联合军校,培育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提高了国民军的军政素质。再次,李大钊为北伐军与国民军会师中原制定了军事政治策略。李大钊先促成直系军阀靳云鹗等与武汉政府达成协议,减少了会师的阻力,又亲自与阎锡山等进行谈判并写信说服他们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抗奉军,消除了国民军绥甘后方之忧。此外,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党组织领导动员了北方广大农民有组织地开展了反对土豪劣绅等斗争,并对北方群众自发的武装斗争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援,使其有效配合了革命军,加快了北伐战争的实际进程。

三、李大钊社会革命观的当代启示

(一)要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肩负着社会革命的重任,但没有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就不会有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成功。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清醒地认识到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将党员廉洁作为推动社会革命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以初心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宁缺勿滥的方针,严格入党条件和组织纪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建立一个“强固精密”的政党。新时代社会革命涉及更为广泛的变革,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更为尖锐,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坚强有力并勇于自我革新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6 〕。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和发扬敢于刀刃向内的精神,彻底地从人民立场出发,查找问题,自揭伤疤,敢于革除弊病,刮骨疗毒,以共产党人特有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纠正一切有损人民利益和党性宗旨的错误,自觉顺应新时代潮流,牢牢把握国际局势,确保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正确。

要以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党内清正廉洁,净化政治生态。全面统筹党的制度对于推进自我革命具有重要作用,要以政治建设为根基,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推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细化党内法律法规。坚持以党内制度建设现状为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在整理、归纳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调整、修订并创新政治制度,确保凡事有章可循。

要有效结合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全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方面,要落实党务公开,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定期开展支部评议,使党员自觉接受党内不同形式的监督,全面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密切联系群众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党的威信以增强党的领导力与组织力。另一方面,要扩大公众政治参与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公众监督的积极性,优化社会团体与党政机关的监督模式,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以完善网络监督,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每一个党员来讲,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熔炉,积极参加“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不思进取的松懈思想,增强群众意识,提升自我,帮助同志,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中展形象、亮风采,充分發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二)要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李大钊是党内最早探索与实践统一战线的革命者之一,他深刻认识到民众的大联合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重视农民力量,并坚持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掌握领导权。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时代不仅仍然有用,而且“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7 〕。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汇聚多方智慧,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都要求巩固发展新时代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要以历史和文化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56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既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保护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髓,丰富民族文化,巩固民族根基,以交流互鉴发展各民族友好关系;也要强调中华文化的一体性,通过传承和弘扬由各民族共同智慧凝结而成的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坚定维护好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最深层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内在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整合各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视少数民族个人、家庭与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各类因素,有效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团体、各阶层人民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砥砺奋进,为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变为现实而努力奋斗。

(三)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革命的发生,在根本上都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6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前提下的矛盾,因而主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来化解。并且,从改革的力度、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改革也是一场社会革命。尤其在当下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时,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都可谓前所未有。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必须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要以人民利益为纽带把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让改革发展稳定共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社会主义中国,无论改革、发展还是稳定,其价值指向都是人民利益。要认准并始终坚持好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根基稳固、前途光明。

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的实质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勇于革新的精神处理各种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改革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系统、协同、深入的全面改革中創造出更高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4〕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裴赞芬,宋杉岐.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189.

〔6〕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4.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自我革命李大钊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