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十四年张希贤夫妇诰命》考释

2020-03-03 05:05殷慧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明代

殷慧慧

摘 要:这份《明万历十四年张希贤夫妇诰命》系其子张孔修为官升迁得到嘉奖,朝廷对张孔修已故父母张希贤夫妇颁发的诰命。此诰命的内容、图案、形制皆完整可见,为研究明晚期诰命提供了档案资料。结合诰命和《明实录》信息,张孔修的为官生涯也能略微呈现。

关键词:诰命;张孔修;张希贤夫妇;明代

东莞市博物馆藏有一份明代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颁发给张孔修之父母张希贤夫妇的诰命。这封诰命原为东莞市工商局缉获的走私文物,1989年东莞市工商局移交至东莞市博物馆保存、收藏,后经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此诰命保存较好,信息丰富,历史价值较高。

1 诰命内容简述

此诰命纵30.5厘米,横385厘米,系五色织锦编制而成,底色分别是墨绿、淡黄、深黄、浅褐、米白,并织以银色祥云纹。卷首(图1)织银色篆书“奉天诰命”四字,两侧各绣一条纵向龙,右侧龙首向上,左侧龙首向下。中间是诰命文字,楷体墨书三十七行,竖向排列,文字工整,“奉天承运”之“天承”、“皇帝制曰”之“皇帝”、“制曰”之“制”等字皆抬格书写。诰命意为诰赠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张孔修之父张希贤为中大夫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赠其母为淑人,款为“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钤“制诰之宝”大方印(图2)和“广运之宝”方印(图3),且“广运之宝”右侧边线骑缝下压一纵行墨书小字“仁字七百四十五号”,骑缝字仅写左半边,是该诰命的编号。卷尾织“万历六年  月  日诰”七字。在圣旨背面(图4)右下角有“万历十年十月 表背匠金贵 织匠王忠 (匠王五儿)”,说明了这道诰命的制作时间和人员,也可看出这份诰命是提前制作的。

诰命正文(图5):

天承运

皇帝制曰:士有隐德,无所表见,惟倜傥慕义之人称焉,矧又诒榖后贤服劳王事,国家誉命所由逮也,尔赠奉政大夫陕西延安府同知张希贤,乃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孔修之父,敦仁乐善,扶义好施,孝友著于宗盟,义方笃于庭训,尔子历官奏绩駉牧有声,惟尔实式榖之,是用加赠尔为中大夫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载荷廷纶之宠,丕昭泉壤之光。

制曰:朕惟孝子事亲,钟釜为小,睠怀为暱,惟是立身扬名俾生得珈封而没歆鼎祀,乃所为令闻长世也,尔封太宜人王氏,乃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僉事张孔修之母,明章妇顺,圣善母仪,从夫侔载畚之风,爱子励和丸之教,慈音已邈,淑问弥彰,是用赠尔为淑人,载膺纶綍之褒,永慰桮棬之慕。

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从这封诰命内容可知,颁发诰命时,张孔修任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事,诰命赠张孔修之父张希贤为中大夫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母亲王氏为淑人。并且在此之前,张孔修任职陕西延安同知时,有诰命赠其父张希贤为奉政大夫陕西延安府同知,封母亲王氏为太宜人。

“制诰之宝”“广运之宝”是明初制作十七方宝玺中的两个,“制诰之宝”用于诏书,是皇帝封诰五品及以上官员用的文书,区别于六品及以下官员敕书的“敕命之宝”;“广运之宝”是奖励臣工之用。

2 张孔修其人

关于张孔修,《明实录》中略有记载,从记载中可粗略看到张孔修的仕途发展状况。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七月,在任职饶平知县时,擒获地方盗贼之首余大眷。余大眷是广东大埔人,起兵屯古野,率数百人,而后与同是广东大埔的蓝松山率领的数百人汇合,在漳延、兴泉诸郡打家劫舍,被官军追击后,急奔福建永春、香寮,与当地盗贼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被都指挥耿宗元等所败,后又在与南赣巡抚吴百朋的战斗中溃败,余大眷逃匿到银溪山,被饶平知县张孔修和县丞章良辰所擒,为此张孔修和章良辰被诏赏升俸一级。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一月,张孔修任广东大埔县知县,因防御盗寇有功,被赏五品服色俸级。明代知县为正七品,被赏赐五品服色俸级,说明当时张孔修在御寇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明代对官员的冠服(官帽和衣服)有严格的规定,一品至九品官员的冠服都有所不同。

明隆庆五年(1571)十一月,张孔修任陕西延安府同知时,因功封赏银币。同知,是知府的下属,品级正五品,与通判一起掌管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延安同知还需另外兼管牧民事宜。

明万历元年(1573)九月,张孔修在任陕西延安府同知时,因修筑延绥、固原二镇边墙有功,被赏诰命。

根据明代的验封制度,封诰者的曾祖、祖父、父亲的官职与被封诰子孙的官职相同,命妇的品级与丈夫、儿子的品级相同;命妇若是因子孙而获验封,且丈夫不在世,则加“太”字;生者为封,死者为赠;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东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封诰命中提到的张孔修之父张希贤曾被“赠奉政大夫陕西延安府同知”,母亲王氏被封为“太宜人”。当时张孔修担任的是陕西延安府同知,是正五品官员,封诰父亲为奉政大夫,“奉政大夫”是正五品官员升授的官阶,母亲为太宜人,“宜人”是五品命妇的封号,这与《明实录·职官志》记载的验封时父亲官职、品阶与儿子同、命妇的与丈夫共同的制度相吻合。张孔修的父亲张希贤是“赠”奉政大夫陕西延安府同知,母亲王氏是“封”太宜人,可知当时父亲张希贤已过世,母亲王氏还健在。

明万历五年(1577)四月,张孔修以西安知府的职级擢升为山东副使。知府品级正四品,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万历元年在延安知府任上,可知应该是万历三年到任西安知府,在三年一次的考核中政绩优异,擢升为山东副使。副使属提刑按察司,品级正四品。副使和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等事宜。

明万历十年(1582)二月,张孔修调补陕西西宁副使。

明万历十一年(1583)四月,张孔修以陕西副使的职级擢升为甘肃行太仆寺卿。根据《明史·职官志》,行太仆寺设卿一人,品级是从三品。行太仆寺,掌管各边卫所营堡的马政,审查马匹的增减耗损、牙齿毛色等,听命于兵部,三年一次考核,布政司和按察司不得参与和干涉。甘肃行太仆寺设置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

明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以甘肃镇石硖川失事,革操守来保任,仍着随营立功夺参将王国柱、兵备副使张孔修俸有差。

东莞市博物馆藏的这份颁发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的诰命,诰赠张孔修之父为中大夫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母亲王氏为淑人,张希贤夫妇皆已过世。中大夫是从三品官员升授的散阶,淑人是三品命妇的封号。虽然《明实录》并未记载万历十四年张孔修的官职和政治事迹,但从这封诰命可以看出,当时张孔修担任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按察司佥事,当有政绩,朝廷赏诰命。

明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陕西右参政张孔修致仕,从”,可知在1587年张孔修从陕西右参政的官职退休,结束他的仕途生涯。明代右参政是属承宣布政使司,品级从三品,分守各道,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务。根据《明实录·仁宗本纪》记载,1424年8月仁宗下令文臣年七十可以“致仕”,即退休,“陕西右参政张孔修致仕”未提及病、罪等原因,很有可能是年龄到了,申请退休,万历帝批准。

综上所述,张孔修自1564年任饶平知县到1587年从陕西右参政退休,在为官的23年里,历经饶平知县、大埔知县、陕西同知、延安知府、山东副使、西宁副使、甘肃行太仆寺卿、甘肃兵备副使、陕西右参政等职,品级从正七品升至从三品,晋升顺利,而皇帝两次对其父母颁发诰命,政绩应是不少,是位能臣。

这封明晚期的诰命从卷首、诰命文字到落款时间、钤印、骑缝字、制作工匠,形制完备,信息丰富,是研究明晚期诰命的重要史料。

参考文献

[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猜你喜欢
明代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明代中后期山水画发展情况梳理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贵州卫学与地域文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