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背景护士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分析

2020-03-04 07:20袁利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脏护理人员效果

袁利华

2012年心脏疾病是我国十大死因第二位[1]。心室纤维性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最常造成成人猝死(sudden death)的病因,若能有效掌握急救的黄金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及给予适当的处置,尽早启动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将可降低死亡伤害的程度,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是院内急救品质的最重要关键,因此,心脏生命支持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必须随时准备好,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并提高医疗护理品质[2-3]。国内外针对护理人员在心脏生命支持的训练效果,多为训练后立即性效果评估,其研究重点在评估护理人员接受心脏生命支持训练前后的知识及技能层面上得分的差异[4-5]。本研究旨在了解心脏生命支持课程训练效果的现况,并探讨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在心脏生命支持训练后自我评估效果的差异情形,促进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心脏生命支持的技能,使临床急救品质及效率提升,挽救更多宝贵生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式调查研究,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33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完整参与心脏生命支持训练课程,并取得心脏生命支持训练合格证书,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同意,并经研究对象签署参与研究同意书后,才进行调查。排除标准:实习护士;口腔科护士。男10名,女323名。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为(31.16±3.45)岁。学历大学以上249名,高中84名。科室:内科30名,外科56名,监护室103名,手术室51名,急诊36名,透析室57名。职位:主管15名,护理人员318名;工作年资5年及以上212名,不足5年的121名;半年内曾参与急救次数以1~2次99名,半年内未曾参与急救的234名。共发出360份问卷,回收355份,扣除填答不完整22份,实际有效问卷共333份,有效回收率为92.50%。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为结构式问卷,参考Kirkpatrick四层评估模式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6-7]编制而成。(1)以课程满意度量表评估反应层次:主要测量研究对象对心脏生命支持课程训练的满意度,共4题。(2)以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量表评估学习层次:主要测量研究对象主观认为在受训后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认同度,共3题。(3)以实际工作应用效果量表评估行为层次:主要测量研究对象主观认为在受训后对实际工作效果应用的认同度,共3题。每道题均以李克特(Likert)5分量表计分,依“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视为等距尺度计分,分别给予5、4、3、2、1的分数,得分越高,表研究对象对整体心脏生命支持课程训练效果评估越高。

1.3 信效度检测

1.3.1 效度检定 本研究工具初稿拟订后委请急重症医学、急重症护理及教育相关专长专家共6位,进行专家内容效度检定,检定方式依据内容效度指标(content validityindex, CVI)评定,使用四分评量法作为评定标准[8],CVI值结果大于0.8者,则视为内容效度良好[5]。结果各量表各题的平均CVI值介于0.83~1.00之间。

1.3.2 信度检定 本研究工具以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值)检定其信度,抽样选取非研究对象的护理人员成人普通病房16名,成人监护室15名,共计31名做为预试的对象,结果课程满意度量表Cronboch’s α值为0.94;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量表Cronboch’s α值为0.93;急救自我效能量表Cronboch’s α值为0.90;实际工作应用效果量表Cronboch’s α值为0.9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F检验。以皮尔森相关系数(peay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课程满意度、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及实际工作运用效果彼此之间的相关程度。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在不同个人背景因素的差异分析 由表1得知,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会因工作科别及职位等个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亦即工作科别为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应用效果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P<0.05)。主管职位在个人专业能力提升(P<0.05)优于一般护理人员。见表1。

表1 个人背景因素与训练效果差异分析(分,

注:1)为F值,2)为t值。

2.2 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相关性分析 依据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对象课程满意度与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实际工作应用效果呈现正相关。见表2。

表2 课程满意度与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实际工作应用效果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3.1 影响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的个人背景因素 本研究发现不同个人相关因素变项仅在工作科别及职位有显著差异:在工作科别方面,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应用效果优于在透析室的护理人员(P<0.05)。可能与监护室护理人员大多接受过重症加护训练,护理对象以重症病危患者为主,实际执行急救机会较多有关[9-11];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专业教育训练后,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成绩、技术及态度表现皆高于病房或其他科别的单位的护理人员[12-13],多数医疗机构为因应患者所需及改善护理护理品质,举办跨科训练(cross training)让护理人员在特定期间内能够学习多种不同的工作技能,人力也可弹性调配运用。表1显示,在职位方面,主管职位在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优于一般护理人员(P<0.05)。能做为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多为积极竞争型者,对成功有高度的自我要求,常需维持对自我能力提升的明确信念及目标,提升在职场的竞争力,而领导者的言行举止、专业态度及领导能力也经常被放大来检视,因此,身为领导者需以身作则要求自己,才能让部属尊重及服从,使工作更有效率以符合组织的要求。

3.2 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在变项间有显著相关 满意度(反应层次)、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学习层次)和实际工作应用效果(行为层次)变项间有正相关,亦即受训者愈对训练课程越满意,在个人专业能力提升(学习层次)及实际工作应用效果(行为层次)的表现较好。 Kirkpatrick建议须有机会让受训者在工作中表现训练后效果,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员工产生行为改变,给予奖励以使受训者能保持训练效果[14-1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于心脏生命支持训练效果评估结果为“满意”,而在实际工作应用效果方面监护室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在个人专业能力提升方面主管职位的较一般护理人员高;整体而言,课程满意度、实际工作应用效果及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两两呈正相关。建议依护理人员需求安排训练及鼓励政策,导入医疗团队资源管理训练于心脏生命支持训练中,以高拟真模拟辅助训练,定期举办跨领域团队合作护理教育训练及定期不预警的进行急救综合演练测验,此研究结果可提供未来心脏生命支持训练与临床紧急应变能力提升的课程规划作为参考。

猜你喜欢
心脏护理人员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