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

2020-03-04 08:57王娟朱俊鸿高秋琳陈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疱疹带状疱疹皮损

王娟 朱俊鸿 高秋琳 陈宏

作者单位:300131 天津,天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单侧皮肤呈带状分布的红斑,红斑上可见簇集的丘疱疹、水疱、血疱等,并伴有剧烈刺痛、烧灼样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范畴。有研究表明[2-5],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及预防后遗神经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90岁;病程(皮损出现时间)≤7 d;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研究所需的主要病历记录完整。

1.2 研究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带状疱疹的疾病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等,总结带状疱疹的治疗经验。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相关标准制定,根据皮损结痂消退情况、疼痛减轻程度及有无新发疱疹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皮损全部结痂,无疼痛及新发疱疹。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皮损结痂≥80%,疼痛明显减轻,无新发疱疹。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皮损结痂<80%但≥50%,疼痛减轻,无新发疱疹或新发疱疹较少。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皮损结痂<50%,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6年9月—2018年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共有382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共入选有效病例277例。

2.1.1 年龄分布 277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以50~79岁为主,占81.2%(225/277),其他年龄段患者占18.8%(52/277),患者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2.1.2 性别分布 277例患者中共有女性149例,占53.8%,略多于男性(128例,占46.2%)。

2.1.3 患病部位 277例患者中患病部位以头面部为主,105例(占37.9%),其他患病部位患者数由多至少分别为胸背部69例、臀部及下肢43例、腰腹部39例、肩颈部及上肢21例。

表1 277例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分布

2.2 治疗情况

2.2.1 中药基础方使用情况 277例患者入院后均严格施以中医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具体如下。①肝经郁热证185例(占66.8%),其中湿重于热者26例(占9.4%),患者皮损色淡、水疱松弛,治以清肝泻火、清热除湿之法,予自拟胆草除湿方加减;热重于湿者159例(占57.4%),患者皮损鲜红、水疱紧张,治以疏肝泻火、清热解毒之法,予自拟胆草解毒方加减。②脾虚湿蕴证10例(占3.6%),治以健脾利湿之法,予胃苓除湿方。③气滞血瘀证82例(占29.6%),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之法,予疏肝活血方。经初始治疗1个疗程(具体按患者病情而定)后,调整中药处方:使用胆草解毒方72例(占26.0%)、疏肝活血方189例(占68.2%)、胃苓活血方16例(占5.8%)。患者入院时的中药处方使用情况与治疗后调整处方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1,P<0.01)。

2.2.2 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 277例患者均使用西医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206例(占74.4%)使用喷昔洛韦静脉滴注,71例(占25.6%)使用膦甲酸钠静脉滴注;277例均口服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2.2.3 营养神经药物使用情况 277例患者均给予西药神经妥乐平静脉滴注、腺苷钴胺肌内注射及维生素B1口服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其中有31例患者因神经水肿疼痛难忍,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以促进神经修复、缓解神经水肿、减轻疼痛。

2.2.4 止痛药物使用情况 277例患者仅有3例(占1.1%)未使用止痛药,212例(占76.5%)口服加巴喷丁止痛治疗,60例(占21.7%)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路盖克)止痛治疗,2例(占0.7%)口服氨酚曲马多止痛治疗。

2.2.5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 277例患者中, 212例(占76.5%)未使用糖皮质激素,52例(占18.8%)给予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肌内注射以缓解神经水肿减轻疼痛,6例(占2.3%)口服甲泼尼龙片,3例(占1.1%)给予得宝松肌内注射联合口服甲泼尼龙片以缓解疼痛,2例(占0.7%)口服曲安西龙片,2例(占0.7%)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2.3 治疗效果 277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269例、有效2例,治愈率2.2%、显效率97.1%,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3.1 中医辨证论治 277例患者入院后,均严格施以中医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个疗程(具体按患者病情而定)后,调整中药处方,两次中药方使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我科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前中期以清肝、泻火、解毒为主,晚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3.2 西医治疗 277例患者的西医治疗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为原则进行常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症状、缩短病程。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个体差异,选择加巴喷丁、氨酚双氢可待因(路盖克)、氨酚曲马多、普瑞巴林等止痛药以对症止痛治疗。剧烈疼痛难忍者,酌情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缓解神经水肿、消炎止痛。研究表明[6],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疗效、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年龄以≥50岁为主,发病高峰年龄为50~69岁;女性患者数量略高于男性;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疱疹带状疱疹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夏季警惕汗疱疹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