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二号煤矿巷道漏风及防灭火安全治理

2020-03-04 11:40徐竞昭
技术与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火区黄陵漏风

徐竞昭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1 概述

黄陵矿区各矿开采煤层均为自燃和容易自燃煤层,并且均为油气伴生矿井,油气抽采引起矿井漏风增加,使采空区自燃危险增加,地层释放的油气对自燃监测产生干扰,造成自燃早期预警和自燃防治困难[1]。对于瓦斯含量较高的矿井,当发生自燃的时候,容易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2-3]。

黄陵二号煤矿当前一段时期主要开采2号煤层,本煤层是近水平煤层,2号煤层的平均厚度5~6 m,埋深度300~600 m。黄陵二号煤矿408工作面实行双巷掘进,相邻工作面顺槽之间每隔300 m有1条联络巷。在2号煤层的开采实践过程中,采动压力较为明显,导致工作面的巷道或者顺槽破碎的比较严重。同时,结合实测发现,联络巷、巷道立交点等位置,容易引起自燃;加上瓦斯抽采引起漏风增加,增大了煤层自燃的危险。采空区及巷道漏风是煤层自燃的重要原因[4]。因通风需要,黄陵2号煤矿工作面运输巷通常要跨过回风大巷形成交叉巷道,巷道间压差很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压使两交叉巷道之间的煤岩体破坏,产生漏风裂隙。此外,工作面之间的煤柱容易压裂,造成老空区密闭后也会产生漏风裂隙,采空区漏风供氧也会造成采空区遗煤不同程度的温度升高,引起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出现自燃迹象。

结合黄陵二号煤矿的漏风实际情况,通过检测井下巷道之间,采空区等部位的漏风情况,分析有无自燃危险,以便及时采取防灭火措施,并且对漏风通道及时采取封堵措施,预防煤层自燃。

2 漏风通道测试

在矿井气体成份的分析仪器中,普遍采用的是SF6检漏仪。由于这种仪器在使用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环境的适应性良好、选择性较高、操作原理简单,很方便使用人员掌握。SF6的赋存状态稳定,是一种惰性气体,其分子量大(146.07),也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性的非燃烧气体[5]。与此同时,SF6气体的物理活性较大,它可以与井下巷道或顺槽内的风流迅速混合,而且混合相对均匀,便于迅速检测。SF6在井下气流中的含量是极低的,是井下示踪气体的优选目标,SF6检漏仪能非常方便且准确地进行漏风通道的检测。

本次测定通过SF6示踪气体测得漏风通道的分布,采用瞬时释放法进行漏风通道探测[8]。瞬时释放法就是在可能存在的漏风源处,通过仪器在一瞬间释放SF6气体,操作人员使用SF6检漏仪,在事先分析得出的可能存在漏风的巷道或顺槽内,对于SF6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本次漏风测定释放位置确定为408撤架通道密闭处,监测点设置为410回风巷2#联络巷位置,测定408采空区与410回风巷之间的漏风情况。释放SF6气体后20 min后在410回风巷2#联络巷检测到SF6气体,第2次检测到的时间为释放后38、41 min后,释放点检测点存在漏风,漏风流速为10.12~20.75 m/min。受到层状裂隙岩体的影响,气体的实际渗流是曲线,且SF6在空气中流速也要大于20.75 m/min。然而,在检测点检测到2次信号,2次检测的浓度大致相同,说明释放点与检测点存在不同的漏风通道。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得出:408采空区与410回风巷之间存在漏风,漏风通道相对比较畅通。

3 漏风点均压和堵漏防火处理

1)均压减少漏风。目前黄陵2号煤矿有2个采煤工作面正在生产。采煤工作面风量一般为2 500 m3/min左右。由于工作面推进度减慢,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减少,故在满足排瓦斯等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工作面风量可以适当降低。建议风量降低到2 000 m3/min以下,以减少采空区漏风,预防煤层自燃。工作面封闭后,工作面一侧位于进风大巷,另一侧位于回风大巷导致采空区两侧压差较大,漏风量也比较大。通过增加密闭,使通往采空区的两个密闭均处于进风侧,密闭两端压差减小,可有效降低采空区漏风,预防煤层自燃。

2)封堵邻近巷道向采空区漏风通道。采空区漏风供氧是引起自燃的重要原因。目前采空区漏风有2个原因,一是通过工作面漏风,主要是通过进风隅角进,回风隅角漏出;二是通过联巷密闭向采空区漏风。可采取联络巷密闭及其周边水泥喷浆,封堵漏风通道;对于断裂带煤帮裂隙漏风通道,向巷帮打钻,注入水泥浆或马丽散对裂隙进行充填封堵;将采空区相邻的盲巷封闭,减少邻近巷道向采空区漏风。

3)封堵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通道。工作面采空区“两道”“两线”位置顶板冒落不严,并且压差较大,漏风量十分大。现场观测表明,距离工作面170 m处的进风侧采空区,氧气浓度仍可高达17%,说明存在较严重的漏风。为减少采空区漏风,建议在工作面每推进50 m,在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处各施工一道封堵墙,充填隅角漏风通道。封堵墙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下部宽3 m,顶部宽1 m,沿工作面摆布方向长度以外侧接触煤壁,内侧靠近支架。封堵墙材料为黄土袋。

4)采空区注氮。工作面采空区推进度小于3 m/d时必须注氮。采用采空区开放式注氮,注氮口位置为工作面进风侧,距离工作面15~50 m处。设计在封堵墙后预埋注氮管,当工作面推进到注氮管进入采空区10 m以上时,即开始注氮,直至施工下一个封堵墙,并开始下一个位置注氮。

5)喷洒阻化剂。工作面2个顺槽处,采空区遗煤比较多,并采漏风相对较大,是自燃危险性大量的区域,向该区域喷洒阻化剂。尤其是进风侧隅角处,喷洒气雾气雾阻化剂,可以随风飘散到采空区深部,豫防煤层自燃。

6)采空区加强监测。在工作面回风隅角处,及回风侧架后设观测点,每天定点、定时观测一氧化碳(CO)等自燃指标气体变化情况。采空区埋管观测继续进行,出现CO升高等现象时,及时判断采空区自燃的情况,以便做到防患未然。

4 漏风引起的火灾处理技术方案

4.1 大面积煤层火灾快速灭火技术方案

在厚煤层的开采中,受开采厚度的限制和采矿技术的限制,使采空区内丢弃的煤炭资源较多,采空区的遗煤非常容易发生大面积的自燃火灾。顺槽煤柱在采动压力的作用下,煤柱的支撑能力降低,沿空侧的部分煤体会比较破碎,从而与采空区冒落的矸石导通,形成漏风通道,造成煤炭的自燃[6]。如果采空区自燃引起的火灾火势不能控制的时候,应该选择快速封闭当前工作面的办法,避免火区的影响和扩散范围进一步增大。对于高瓦斯矿井,一旦发生自燃,应立即封闭工作面。工作面封闭时,应在工作面进风侧预留防灭火措施管,工作面回风侧预留气体观测口并预埋Φ10 mm的束管,以备进一步灌注防灭火材料灭火和火区监测。

向封闭区内灌注液态二氧化碳,迅速降低闭区氧浓度和温度,抑制火灾发展,并可预防爆炸;通过预留的防灭火措施管向火区注高密度惰化阻化泡沫,注惰泡范围在采空区进风侧,距离工作面10~30 m,注惰泡量要能够淹没整个封闭区空间。每隔72 h要向封闭区补注泡沫,以便抑制火灾发展,防止爆炸发生。

4.2 相邻采空区大面积火灾的处理措施

当相邻采空区自燃时,首先应加强邻近巷道的支护,并对其进行喷浆处理,以减少漏风;加强对火区气体、温度的监测;向邻近采空区打钻并下束管,每班监测邻近采空区气体变化情况;通过预留的防灭火措施管向火区注高密度惰化阻化泡沫,注惰泡范围在采空区进风侧,距离工作面10~30 m,注惰泡量要能够淹没整个封闭区空间。每隔72 h要向封闭区补注泡沫,以便抑制火灾发展。向邻近采空区火区注胶体直至灭火,注胶范围由火区位置而定。

5 结语

本文针对黄陵二号煤矿的巷道漏风开采实践难题,采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和SF6检漏仪检测,得出黄陵二号煤矿408工作面采空区与410工作面回风巷之间存在漏风,且漏风通道相对比较畅通。利用漏风探测结果,对漏风较大的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采取了均压通风、封堵漏风、注氮降温等处理措施,根据各项措施实施条件,详细给出了施工技术方案。同时,为了有效地避免采取区遗煤自燃而引发的火灾安全事故,给出了大面积煤层火灾和相邻采空区大面积火灾,防灭火的技术方案和安全处理措施。研究成果保障了408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同时为410等同类开采条件的工作面提供指导意义,经济效益显著,在黄陵矿区的推广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火区黄陵漏风
浅埋煤层采空区密闭漏风量测定研究
漏风的小棉袄
新疆第五次煤田火区普查成果分析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黄陵祭
稳定释放SF6条件下孤岛面漏风规律试验研究
老石旦煤矿井下火区处治及火灾致因分析
基于FLUENT的煤田露头火区自然通风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