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为例*

2020-03-04 12:47杨云鹤聂慧丽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科师范生专业

杨云鹤,聂慧丽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河南省小学教育能否实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短板和着力点在乡村小学教育。目前,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难招又难留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南省自2016年启动农村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村小学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且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卓越小学教师,推动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

2016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焦作师专”)成为河南省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首批试点学校,承担着全省专科层次全科师范生三分之二的培养任务。对此,焦作师专十分重视,把它当做教育扶贫、扶智的重要工作,不仅成立了专门学院进行管理,而且对学校课程也进行了重组,力求使学校课程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全面实践、全程实践、全员实践”的小学全科教师“三全实践”培养模式。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师范教育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教育类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区别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课程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直接体现。传统上,由于受“学术理性”、精英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高等教育以学术性为办学指导思想,教师教育类课程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学实践能力和方法培养,教师经验性知识不被重视,加之课程内容老旧,教育类课程与教育实际相去甚远,往往造成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脱节。教育类课程应该体现师范属性和教师教育特色,重点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实践性课程体系,即使仅有的技能课程,如“三字一话”(三笔字、普通话),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的单纯技能训练,忽视对实际生活中教育实践的探究,缺乏创新性思考和探究性实践,往往导致学生知道“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教”。教师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教育是一种实践科学。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主导下,理论传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转化为师范生面对真实课堂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师范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胜任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教学设备手段落后

地方师范院校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设置在“初等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等院系,这些院系往往有较强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师资队伍,但是缺乏担任学科实践课程、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技能课程的专业教师,所开设的上述课程主要由校内其他相关院系的教师来担任,而其他院系未必派出“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小学全科教师的教学任务,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对学生“三字一话”基本功的训练虽有相关规定,但是缺乏足够的教师进行专业辅导,导致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1]同时,地方师范院校大多办学历史悠久,硬件设备相对老化,师范生在校实践课程常常仅限于在最基本的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许多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室数量有限,通过微格教学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流于形式。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缺少智慧教室远程同步教学等先进的多媒体软硬件设备,很难实现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制约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作用,不利于师范院校实践课程的开展。

(三)校外实践缺乏指导,考评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坚持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2]。但实际调研中发现,由于校外实习点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偏远农村甚至省外一些实习基地,其区域间的实际情况不同,全科学生在实习中往往缺少有效指导,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加上实习目标和考核标准的模糊化,又让校外实践效果大打折扣。校外实践远离各自培养院校,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督管理,很难保证足量的课堂教学授课时数。部分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硬件设施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大落后于城镇学校及其他农村地区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在校内学习见习所得与实际脱节,很难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的不完善,缺乏过程性考核,实践质量评估指标不清晰,很难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实践是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教育实践是检验和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了坚持“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则对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在“能力为重”基本理念指导下,明确提出“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上述文件都十分强调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性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能力需求,教育实践是检验和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从“强化实践意识”到“发展实践能力”,始终坚持实践性取向,这符合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明确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安排实践育人各项工作。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中提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5]。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措施,更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中提出“当前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6]。《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分别明确了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内容体系、创新形式、“双导师制”、考评体系、激励机制、经费投入等内容,旨在遵循专业化培养理念,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

为了培养适应河南省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全科教师队伍,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焦作师专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式教学导入课堂,按照“试岗、跟岗、顶岗”三步走的思路,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切实培养学生能写、能讲、能教研的职业综合素养。在“全程实践”培养理念下,通过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创新实践形式,构建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三维实践课程模块,丰富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通过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焦作师专初等教育学院深入基层小学开展调查研究,创新校内外实训形式,构建师范院校与基层小学的“两位一体、双向互动”教学机制,逐渐形成小学全科教师“1+1”双周实训新模式。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取向”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同等重要,教育课程体系应向实践转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类课程,适当扩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明确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为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通过“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7]按照“宽口径、专业化”的整体要求,拓展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开设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项目等艺体选修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持续提升。

焦作师专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设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三大模块,强化两个特色实践体系,构建三个能力平台(GSP),真正实现“全面实践、全程实践、全员实践”的“三全”实践育人模式。首先,两个特色实践体系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能力为重”的理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采取四期一贯“递进式”培养模式,实现四个学期“递进式实践教学”,即在第一学期见习(看看老师怎么做)、第二学期助教(帮着老师做一做)、第三学期试做(试着自己做一做)、第四学期顶岗(能够自己独立做)。对全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始终贯彻如一。学校从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开设了《普通话与教师语言》《教师礼仪》《朗诵与讲故事指导》《实用写作基础》《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微课设计与制作》等全科技能训练项目,形成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其次,构建GSP能力平台,即通识能力、学科能力、专业能力三个能力平台,通过举行辩论赛、课前演讲、主题征文等比赛培养全科生通识能力;通过举行板报设计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儿童简笔画与手工制作比赛、广播操比赛、队列队形及口令比赛等活动培养全科生学科能力;通过三笔字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小学教具设计比赛、小学班队主题活动设计比赛、教育论文写作比赛等培养全科生的教学能力。

(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要求:“积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线教学名师为校外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也指出:“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7]。为适应农村小学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研究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焦作师专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创新专业培养体系,探索师范生培养新模式。聘请焦作市小学一线优秀教学名师担任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指导老师,聘任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特长教师担任校外兼职教师以解决专业特长教师短缺问题,拉近了高校师范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实际距离,构建起师范院校与基层小学“两位一体、双向互动”的教学机制。实现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有效对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新机制——“两位一体双导师制”。

当前正处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面向未来?首先是“学会学习”,抓住信息化课堂革命的契机,通过重组学习内容、突破课堂边界、延展教学时空、改变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以创建智慧课堂。与方式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软硬件教学设备的投入和应用。因此,师范院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训场地,改进教学设备,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供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科技把“翻转课堂”、MOOC等新型混合式教学引入课堂,推动智慧学习环境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形成线上线下教学交互体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培养真正面对未来的小学全科教师。通过体验信息化课程融合新方式、新变革,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范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不断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助力我国乡村教育“精准扶贫”计划。焦作师专小学全科教师专业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出发,结合专业特点,以开放性课程模式开设校园文化工作室,鼓励学生自主建设创意手工工坊、书画创作、网络新媒体等特色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专项特长。特色工作室实行导师制,由教师引导“实做、竞赛、科研”三类项目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性教学,实现工作室建设与教育行业、企业的合作。

(三)加强校外实践指导,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激励机制,采取‘双导师制’,由师范院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指导教师的理论与研究优势、中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势”[6]。针对校外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聘请校外优秀小学名师,结合一线小学教学实际及时指导全科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校内指导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方式在线远程督导,组织全科生参加远程教育实践观摩与交流研讨,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通过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和扶贫支教活动,鼓励引导小学全科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使其早日适应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增强对农村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认识,缩短师范教育与工作实践之间的距离,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环节,通过制订教育实习相关工作规范,加强管理、指导、检查,建立师范生实习资格考核制度和实习档案袋制度。突出过程性评价,切实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严格监督、实习后有考核评价。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建设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有效诊断评价师范生校外实习状况和教学质量”[6]。

焦作师专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创新校内外实训形式,探索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1+1”双周实训新模式,实现校内校外有机结合。双周实训是指从每学期教学周中选取两周,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训练,这是学校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将教育见习引入双周实训,采取校内实训1周与校外见习1周的“1+1”模式。校内实训,安排各学科教学设计技能,以及小学语文、数学、道德法治和科学等课程的模拟课堂教学,配备校内导师,从备课、试讲、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给予学生指导,为第二周的教育见习提供相关知识储备。校外见习则把学生安排在市区重点小学,配备校外导师,随班听课,跟班见习,与校外导师一起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和班级管理,将校内所学应用到小学一线教学,在实践中补充认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确定将来努力的方向。“1+1”双周实训新模式,将全科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与小学教学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小学一线情况,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教学技能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焦作师专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推进学校与地方合作和校校合作,努力搭建师范院校与小学协同培养人才合作的大平台,使“两位一体双导师制”的师范生培养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与小学教育教学的零距离对接,使全科师范生教育贴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创新“1+1”双周实训模式,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师范院校与基层小学的“两位一体、双向互动”教学机制,全面提升小教全科生教学技能,为广大河南农村地区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理念新、能满足农村教育实际需求的小学全科教师。

猜你喜欢
全科师范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