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稻“头季稻+再生稻”亩产超吨粮栽培技术

2020-03-05 11:14何水清易建群周良义
中国稻米 2020年1期
关键词:再生稻复合肥秧苗

何水清 易建群 周良义

(常山县农业局,浙江常山324200)

浙江常山在上世纪80年代以种植双季稻为主,近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成本提高,开始从种植双季稻转为种植单季稻。种植单季稻后,冬季作物种植效益不高,影响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自2012年以来开始推广再生稻后面积一直稳定在1 333 hm2左右,成为常山种粮大户水稻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2018年11月9日浙江省农业厅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畈秦代琴户“甬优1540百亩示范方”再生稻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428.1 kg/667 m2,加上头季稻 731.2 kg/667 m2,两季相加产量为 1 159.3 kg/667 m2,比 2016 年浙江省纪录产量高 113.5 kg/667 m2。笔者对该高产示范方进行技术分析与总结,以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1 试验示范效果

1.1 试验地点及气候条件

于2018年在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畈开展籼粳杂交稻再生稻栽培示范,面积7 hm2。该地位于北纬 28°46ˊ、东经 118°15ˊ,地处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区,光温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760.4 mm,年平均气温 17.7℃,年平均日照时数 1 730.6 h,年平均蒸发量1 483.4 mm,全年无霜期平均279 d。

1.2 产量和穗粒结构

该示范方3月12日播种,4月15日插秧,头季稻7月10日始穗、7月20日齐穗、8月24日左右成熟;再生稻9月22日始穗、9月30日齐穗、11月16日成熟。头季稻播种至成熟167 d,头季稻收割至再生稻成熟87 d,头季稻播种至再生稻成熟251 d。

甬优1540百亩方头季稻和再生稻均由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的产量验收办法,两季在相同的田块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头季稻平均每667 m2插秧密度1.02万丛、有效穗数11.8万,每穗总粒数298.9粒,每穗实粒数为273.5粒,千粒重23.5 g,理论产量 758.31 kg,实际产量 731.16 kg(表 1)。再生稻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19.1万,每穗粒数135.3粒,实粒数108.2粒,千粒重22 g,理论产量455.59 kg,实际产量 428.15 kg(表 2)。头季稻与再生稻两季相加,百亩方的平均实产为1 159.31 kg/667 m2。

2 亩产超吨粮栽培技术要点

2.1 优质高产再生稻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再生力较强的甬优1540、隆两优534、甬优4149等10个品种开展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作示范品种。该品种在品比试验中两季产量相加达1 085.1 kg/667 m2;抗性强,试验示范田间没有发生病害或倒伏的现象;米质优,通过对10个参试品种进行稻米品尝及现场打分,综合得分排第2位。在常山县作再生稻种植,该品种主要缺点是生育期偏长。因此,应采用早播早栽技术措施,克服该品种在再生稻生产中生育期偏长的问题。

2.2 头季稻早播早栽

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及时播种。播种前种子要经过浸种、消毒、催芽露白等,确保出苗整齐。育秧时要求育秧床土肥沃或者基质营养全面,床土或基质要经过调酸,pH值控制在5.5~6.5,防止秧苗发生立枯病等病害。稀播培育壮秧,旱育秧播芽谷60 g/m2。机插秧30 cm秧盘每盘播60 g芽谷,播种后叠盘,并放在温室或者连栋大棚里保温保湿出苗,秧苗立针期摆放在秧田。早春温度低,要求地膜保温育秧,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揭膜或盖膜,插秧前揭膜炼苗。

表1 头季稻示范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表现

表2 再生稻示范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表现

表3 头季稻留桩高度与产量结构

4月中下旬秧苗叶龄达到 3.0~3.5叶,当平均气温超过15℃、有2~3 d晴好天气时及时插秧,秧苗带肥带药下田,实现早播早插。甬优1540是大穗型品种,培育大穗、促进茎秆粗壮有利于两季高产。旱育秧插秧规格30 cm×(20~23.3 cm),单本插;机插秧插秧规格 30 cm×(18~20)cm,每丛 1~3株苗即可。

甬优1540头季稻完熟期一般在8月20—25日,抢季节及时收割头季稻,收割时尽量避免稻桩重复碾压;再生稻在11月中下旬或者12月初,当稻谷90%以上黄熟后再收割,确保籽粒饱满。

2.3 平衡施肥,通气灌溉

2.3.1 头季稻施肥

按每667 m2计,基肥施用鸭粪300 kg+菜饼80 kg;施复合肥(NPK17-17-17)15 kg+尿素 10 kg作耙面肥;施尿素10 kg+氯化钾7.5 kg作分蘖肥,5月初追施(NPK 17-17-17)复合肥5 kg;6月初施尿素10 kg+氯化钾7.5 kg作穗肥,6月20日左右再追施复合肥12.5 kg。头季稻总的肥料用量 N、P2O5、K2O 分别为 26.3 kg、11.7 kg 和 17.5 kg。

2.3.2 再生稻施肥

按每667 m2计,在头季稻收割前1个星期施用尿素15 kg,割后3~5 d再施用尿素10 kg、氯化钾 10 kg、复合肥 10 kg。总施纯 N、P2O5、K2O 分别为 13.2 kg、1.7 kg 和 7.7 kg。

2.3.3 水分管理

关键是抓好头季稻搁田和再生稻抗旱。头季稻浅水插秧,干湿交替促分蘖,5月中下旬搁田控苗促根系发达,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复水,7月上中旬水稻“大肚子”及抽穗期田间保持水层利于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头季稻收割前,干干湿湿、活熟到老。头季稻收割时以田间土壤持水量约30%、田土湿润、收割机不下陷为宜。常山县再生稻生产季节正处于秋旱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灌溉,确保再生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再生季水分管理主要为:头季稻割前7~10 d结合施再生稻促芽肥灌1次水,割后3~4 d田间干燥或者留水层都不利于再生稻发芽,保持湿润最好,能同时满足再生稻发芽对水分的需求;割后3~4 d灌浅水促进秧苗生长,之后干湿交替,9月中下旬田间保持水层利于孕穗抽穗。

2.4 合理留桩高度

甬优1540植株茎秆地上部节间6个,倒1、倒2、倒 3 节的平均高度分别为 57.8 cm、36.5 cm、20.7 cm。2018年在示范方中进行了40 cm、45 cm、50 cm共3个留桩高度试验,再生稻成熟期间,采取3次重复取样,考查产量及其结构。结果(表3)表明,留桩高度在40~50 cm之间,随着留桩高度的提高,再生稻有效穗数增加,穗型变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下降,产量呈增加的趋势,成熟期提早。甬优1540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以50 cm左右为宜,也就是穗颈节割掉就行了。

2.5 抓好水稻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及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具体为:一是在田边种植花草,保持稻田生态平衡;二是抓好种子消毒,预防种子携带病害下田;三是抓好大田化学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多米菌素、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5月中旬以一代二化螟为主防治1次,7月中旬以二代二化螟为主综合防治1次。再生季不用防治病虫害。

猜你喜欢
再生稻复合肥秧苗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农民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