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2020-03-05 07:23林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施工钢筋

林明

(中化明达(福建)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福州350013)

1 引言

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工程也成为关乎我国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发展现实,我国建筑工程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化发展。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的萌芽和发展应用;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厂房等建筑项目建设具有多功能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满足生产需求等。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技术手段所对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可以说当前施工技术改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变革发展。若是未能够采用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措施,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施工安全质量问题出现,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为有效防范控制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对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展开技术应用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采用可靠有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促使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2 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2.1 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战略发展目标中,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已经明显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传统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呈现出粗放式的管理措施,这直接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工程资源呈现出浪费的现象。而在生态保护型社会建设的当口,必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施工条件、周围环境、人力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市场进行学习和了解,如此才能够制定出综合、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目标,完成高质量的施工。

2.2 提升建筑行业的精细化发展

在施工过程中,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科学妥当的现场管理措施,能够对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展开优化提升,达到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目标。如在现场施工管理中,采用性价比高的施工新材料,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为建设施工单位带来社会效益。而加强建筑工程的技术监管和现场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安全生产等问题。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中,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可以确保各种土木建设的指标参数达到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于现场施工展开检查和验收,确保建筑施工项目实现高质量精细化的管理和运行。

2.3 实现建筑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做好自身施工技术的优化升级,争取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做好现场施工管理,确保新的技术能够落到实处,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常用的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本文以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该建筑工程项目为钢框架结构,面积为78 000m2,高级装修。建筑工程总造价为11亿元,工期为2年。在该大型项目中,常用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3.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经过前期的工程勘察以及设计发现,该工程项目所在区域降水丰富,工程项目东北角出现软土地基,导致该角落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都不高。对此需要采用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换填地基施工技术、强夯加固处理技术、排水固结施工技术等。根据施工勘察和设计发现,该地区东北角主要是湿陷性黄土。因此,综合考虑施工设计以及造价管理,采用换填地基施工方案。

3.1.1 施工方案设计

换填地基施工主要是将该地区基础底面下软土层挖掉,然后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将石灰与土混合搅拌均匀,分层回填夯实而成,使得该区域的地基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性和抗渗性。该施工方案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费用较低等优势,因此,成为本工程项目的首选。

3.1.2 材料要求

在换填地基施工中所选用的土料是就地挖出的黏性和塑性指数高于4的粉土,所采用的土料内含有机质不得超过5%,经过15mm的筛机过筛之后投入到施工中。在石灰材料选用中,需要采用III级以上的石灰材料,在使用前需要经过5mm的筛机过筛,过筛后的石灰材料不得含有其他的杂质。

3.1.3 施工工艺管理

施工工艺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方石开挖,对东北角的地基基槽进行清理和验证,要求其平整干净。如基槽出现局部软弱孔洞的情况下,应该将挖除掉的涂料分层回填夯实处理,确保基槽的平整性。

2)灰土配比管理。石灰和土料的不同配比直接影响回填后的承载力和防渗性。在该工程中主要采用石灰∶土=3∶7的配合比,经过人工不少于3次的搅拌,确保搅拌后的配料含水量为14%~18%。

3)分层夯筑施工。需要采用分层分段夯筑的施工方式。采用夯实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对于分层回填的地基进行夯实。在现场施工管理中,选用不同夯实机夯实的话,所达到的质量、虚铺的厚度以及夯实后所达到的厚度标准都是不同的。如采用轻型夯实机械,质量为0.12~0.14t,虚铺厚度为200~250mm,夯实后的厚度为100~150mm。现场施工管理必须能够严格控制好这些参数系数,对于灰土分段施工中的接缝施工技术要点做好控制,避免出现当日铺填得夯压而隔日夯打的情况。同时,要求不得将夯实后的灰土暴露在水中。

3.2 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2.1 钢结构施工方案设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主要采用的钢结构框架施工,由于施工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长。因此,所需要的各种钢构件种类复杂,数量众多。对此需要展开钢结构的施工方案设计,本建筑工程项目是采用项目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施工结构工程现场管理等全过程展开精细化管理。在施工现场中将钢结构施工分为3个子项目展开,分别是施工前钢结构的准备项目、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施工过程以及钢筋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过程。

3.2.2 钢筋材料要点

在施工前的材料准备中,不仅仅需要对钢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制作,同时还要求能够做好钢构件的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准备管理。如需要实现测量仪器的选择,采用全站仪进行钢构件的定点、放线和测距;需要做好安装设备的选用,对于钢结构完善电焊、切割等处理。同时,还要求对各种特殊的钢构件进行制作和运输管理。

3.2.3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包括:(1)钢构件的运输管理技术要点。在该工程项目中,工期较长所需要的钢构件材料种类繁多,在现场施工中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钢构件材料都进厂展开管理。对此要求展开现场材料管理,确保入厂钢构件材料的质量安全,保证不会因为钢构件材料影响整体工程进度。(2)钢构件的现场施工。在钢梁施工前需要认真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的污染物等,切实做好钢梁的防腐管理。拼装钢梁时,需要依照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验收规范》规定的二级质量检验标准要求,采用三级焊接缝质量标准。钢梁的螺栓接头处不得出现裂纹。在钢筋连接施工中,要求将钢筋接头处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该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等。(3)钢筋安装。受到钢筋的品种、级别和规格等影响,不同钢筋构件的性能不同。为了确保安装后的钢筋能够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展开对钢筋安装位置、安装数量等的严格控制,如需要展开对钢筋构件的10%总量进行质量抽检,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和数量的标准化。

3.3 电气接地技术要点

3.3.1 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电气工程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使用功能和整体质量。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的应用更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发展。如在钢结构施工中需要依托一些电气设备才能够展开,而这些就需要电气接地施工工程的支持。对此在该建筑工程项目中,在项目设计时需要做好电气工程接地施工方案设计,将电气接地施工技术导入钢筋和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施工中。

3.3.2 电气工程接地施工工艺控制

电气工程接地施工工艺控制包括:(1)选择接地方式。在建筑工程电气接地施工中,可以采用的接地方式有多种,如防雷接地,主要应用在现代高层建筑中,雷雨天气极其容易吸引自然界中的雷电,流入建筑内的电气设备,从而导致建筑内的电气设备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需要在电气设备安装中,为电气设备设计合适的防雷接地方式。在该工程中,根据建筑内不同的工程施工项目,可以灵活选择接地方式。(2)电气工程接地施工要求能够展开对相关电气接地材料的选择和控制,在现场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安装各种电气接地设备等。

4 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根据上述提到的建筑工程项目实例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要点可知,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及现场人员管理至关重要。

4.1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管理

4.1.1 展开对现场施工项目优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施工技术的主体是现场技术人员、监理人员、设计人员等。当前只有拥有一个完整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完美展开。如建筑工程采用的是总承包模式,由一个承包商对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材料采购和控制等展开全过程的管理。每一个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施工职责标准,各司其职,积极完成各自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导致各个施工环节出现断层、施工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4.1.2 优化提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在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相关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也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施工现场所具有一批高技术、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确保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实现环环相扣,工程项目完美地完成。(1)要求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是执行现场施工技术的主要承担者,当新的工艺、新的材料出现时,需要施工技术人员能够把握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要点,如此才能够严格按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标准完成高质量施工。如在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中,现场施工中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防水材料。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能够掌握该种防水材料的特点,知道它们是怎么使用的,在施工中必须要注意施工要点,如此才能够确保现场施工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2)实现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制定高效的现场管理机制,能够将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施工技术人员留下来,减少因为技术人员流动性高所带来的施工进度延误问题。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展开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当前只有一个积极活跃的创造氛围,才能保证施工人员迸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

4.1.3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除了注意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还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在施工现场成立管理工作小组,对预应力施工现场进行指挥,以保证施工现场能够井然有序。其次,必须严格把控预应力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再次,在预应力施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工程材料进行反复、细致的检查,对于不合乎规格的建筑材料及时进行更换。最后,还要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增强其操作水平,并提升其责任感,促使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4.2 建立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机制

基于对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可知,构建起合理可续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稳步前进。(1)制定科学的现场施工监督机制。将建筑工程的前期勘察、设计管理、材料采购、现场施工技术应用等各环节制定起相应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按照施工质量标准展开。如对于前期勘察工程,制定勘察质量监督管理标准,确保能为后期的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参数,完成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计划编制。(2)展开对现场施工监理工作方案制定。现场监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落实、施工人员管理、施工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推手。因此,必须能够制定详细的现场监理管理制度。首先,任用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准的监理人员,对工程展开全过程监督管理。如此才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施工技术人员做出技术更改。其次,在施工阶段加强监管力度,要求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操作不规范、工作积极性不足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展开对施工材料和机械等资源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在施工现场中要求严格落实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做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入场管理,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做好施工现场的机械、原材料的存储管理,通过制定存放职责和存放工作流程的方式,确保所有的原材料都符合施质量和数量要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功能需求不断更新。现有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管理理念不足、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以及工程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对此通过梳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工程施工钢筋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截钢筋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