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品质工程创建措施

2020-03-05 20:21谢光宁张建平吴新元
广东公路交通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谢光宁,张建平,吴新元

(1.公路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广州 510420;2.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420;3.广东省南粤交通龙怀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广东英德,513000)

0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8年已经达到了14.25万km。目前,我国正走在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道路上,与交通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2015年10月,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提出了打造“品质工程”的新理念。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开展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打造“品质工程”。2016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和2017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品质工程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相继出台,打造品质工程作为交通运输部集中攻坚解决行业重大问题的主要举措之一,实现我国交通工程由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打造交通行业品质工程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刻不容缓的工作。肖海健[1]建议将“品质工程”的要求纳入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中;刘傲[2]分别在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安全保障、软实力等方面提出了若干高速公路创建“品质工程”的具体思路。

本文结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例,对“品质工程”创建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1 工程概况

该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1118”布局方案中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组成部分,项目于2015年9月开工,2018年底建成通车。

该项目建设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7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创建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满意、自然和谐的“品质工程”,不断深化贯彻交通运输部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及品质工程攻关行动,将“五赛五比”、“双标管理”落实到高速公路建设中;并结合本项目“智慧建造”的特点,充分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可视化、扁平化的管理措施,将智能参与、智能分析、智能检测等新模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推进信息化技术和工程建养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信息化树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高速公路建设新方式,助力品质工程建设。

2 品质工程总体策划

根据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上级主管单位关于争创“品质工程”的相关要求,项目业主编制印发了《“品质工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印发了实施细则,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扎实推进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和质量提升行动,并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宣贯和部署落实。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优质耐久的核心理念,崇尚专注、严谨、耐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精打细磨铸造“品质工程”。通过开展“三创新一推广”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提升和推广,激励各标段创新并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所有标段各工点全面推行,实现全线均衡发展。一是全员全过程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项目管理手段及过程控制日臻精细;二是先进的工程技术、工艺工法在项目落地生根,高速公路质量通病得到有效解决,工程耐久效果可期;三是参建人员崇匠心、尚品质的氛围进一步培育,工匠精神和品质工程建设深入人心。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举办了安全、监理及试验检测人员岗前考试,职业技能培训,宣贯学习了一系列制度、办法,提升职工业务水平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项目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企业党建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全体参建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的监管,对“三类人员”证件进行动态管理,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软实力。

3 品质工程创建措施

3.1 提升勘察及设计质量

在项目选线及征求地方意见的过程中,业主全面主导,组织优化、稳定路线方案,并就部分路段积极与地方沟通,把好路线和互通方案关,降低后期实施难度,减少变更;同时统筹考虑地方合理诉求,优化互通、桥梁方案,认真吸收广东省设计标准化成果,全线预制梁板、桩基、立柱、隧道、小型砼预制构件均采用省通用图设计,有效提高模板利用率,降低成本。

在勘察过程中:(1)创新地勘工作模式。设计合同中改变以往总价包干模式,对地勘工作采取单价固定、按实计量,根据地勘情况动态调整勘察工作量,确保地勘工作量、深度满足设计要求。(2)引进勘察监理,对设计单位的地质勘察方案、现场调查、地质钻孔等全过程监理,确保勘察真实性及准确性。(3)重视地质调绘。重要工点开展专项地质调绘并组织专家验收,确保地质资料详实。

在设计过程中:(1)开展高边坡“一坡一审”。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查前,业主组织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专家对高填深挖路段的高边坡逐个工点讨论、审查,并形成逐坡审查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边坡施工图设计质量,减少了后续变更。(2)设计与施工有效结合。业主充分考虑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多次组织专家对便道便桥、预制梁场设置、涵洞位置、隧道出渣利用、土石方调配等现场调研,纳入设计文件,改变“纸上设计”的模式。(3)采取“双把关方式”,严把图纸质量。清单审核咨询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施工图图纸质量、工程数量进行复核,有效地减少了图纸的差、错、漏,较好地保证了图纸质量。(4)主导不同专业交叉设计,组织交安、机电工程设计单位对全线安全标志、机电情报板、外场监控等互相遮挡的情况进行核查,由不同专业设计在同一平面图上绘制。

3.2 坚持“智慧管理”,立足创新驱动

(1)推行台账管理。制订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追踪落实、汇总统计4大类台账,狠抓路基基底及涵底处理、填挖交界、“三背”回填、隧道防排水等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形成业主代表和质量、安全责任人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全员、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2)明确质量指标管理。针对钢筋保护层、砼强度等关键指标设定“红线合格率”和“目标合格率”,低于“红线合格率”的一律返工。

(3)做精做实甲控材准入,源头保障工程耐久。业主组织施工、监理、检测四方成立考察小组,对锚具、波纹管、压浆剂(料)、防水板、土工材料等10类甲控材现场调研,确保关键材料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4)创新探索试验室、拌合站、路面施工管理手段。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积极利用开发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 APP、质量安全分析系统。应用 BIM 数据平台,引进智能压实监控等新技术,高效、快速、精准地掌控最新的工程建设信息。推倒数据壁障,打破信息孤岛,利用线上管理平台服务线下施工平台,实施精准监管,使工程质量治理更具针对性,提升管理效率、压缩管理成本。坚持为品质工程注入创新驱动力,在 “微创新”专项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与“微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参建各方人力智慧,隧道自动焊网机、二衬养护喷淋台车、路面施工3D 数字化摊铺、路面防撞栏及附属结构滑模摊铺等引领品质工程的技术创新。

3.3 打造沿线路域景观,展现生态和谐

项目落实“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结合项目区域路网、气候、水文、人文等特点,立足于本项目的景观主题,对沿线14 处互通立交(含收费站、平交口)、4 对服务区、1对停车区重点打造提升。充分提炼沿线“山、水、田、村、林、果、情”等自然人文资源,密切沿线景观分区主题与公路整体景观主题的联系,并对沿线桥隧构造物、中央分隔带、服务区、停车区等节点景观进行统筹规划。各工点、节点景观全力按照主管单位《高速公路路域景观地形营造与验收管理指南》,结合项目景观主题特点,业主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全力营造路域景观微地形,多次组织排查隧道洞口、覆土、排水、迎面坡等细项设计。

通过采用非洲茉莉、黄金榕、红叶石楠球、红花檵木球树立路基中间带“中间仅通过植物颜色和质感变化改善视觉疲劳”的主题,采用红色的红花夹竹桃和黄色的双荚槐进行 10km一循环的变换等方式树立路基两侧“简化设计、本原山水”主题,结合入洞前的乔木遮阴、采用环保型前置示洞门形式等树立隧道洞门“舒适安全,融合自然”主题,管理中心、集中居住区通过深入挖掘植物造景的手法,增强空间的多样性、层次感和趣味性,满足了基层员工工作、生活需求。项目结合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生态农业,通过签订协作框架协议等方式,将地方三华李、鹰嘴桃、红茶、英石、英西峰林旅游业与高速公路建设、营运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绿色服务区。

3.4 加强路面工程质量管理,引入技术咨询

按路面不同结构层从施工准备、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对施工工序、要点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首件工程制,通过明确过程控制参数、科学采集过程控制指标、及时分析改进措施,统一明确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质量检测、资料整理等,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减小施工过程的质量变异,确保工程施工标准化,提升工程质量。 项目业主树立“零污染”施工理念,严格按照上级主管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后期交叉作业协调管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路面施工“零污染”施工控制方案,通过协调各交叉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序, 尽量保证层间连续施工;同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引入施工技术咨询,为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5 智慧机电助力智慧营运

项目建设单位研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及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路段级智慧公路示范试点技术体系。通过智慧收费体系、路运一体化平台、高分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小间距LED全彩无缝拼接显示系统、监控平台一体化+虚拟化私有云服务、“两客一危” 车辆动态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绿通管理系统、IP 多媒体对讲广播调度系统、整体式机房(IDC)、多元化智能管理系统、宽视角全景摄像机、星光级超低照度高清摄像机、智慧型一体化收费亭、LCD屏费额显示器、智能ETC系统、电控多功能手动栏杆、LED 节能灯具+智能调光系统、智能光缆健康诊断系统、“云眼”可视化边坡智能监控系统、网络回溯分析系统建设,大幅提高了交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了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路段管理效率及公众出行质量,改善了出行服务体验。

4 结语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 2004 年第 3 号令)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项目业主组织各总监办对路基、桥涵、路面、交安设施、机电、绿化等施工单位进行了交工验收,桥梁、隧道、路面、交安、机电、绿化、房建工程均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顺利完成了项目交工验收。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勘察设计、工程管理、工程质量、路与自然和谐、路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发展理念、技术咨询提供智力支持、智慧机电助力智慧营运等方面采取了创建“品质工程”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子午工程
高速公路与PPP
质量投诉超六成
工程
工程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