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小克拉通台内裂陷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2020-03-06 09:50沈安江陈娅娜张建勇倪新锋周进高吴兴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1期
关键词:储集层台地安岳

沈安江,陈娅娜,张建勇,倪新锋,周进高,吴兴宁

(1.中国石油 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3; 3.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盆地中心,四川 成都 610094)

过去数十年,因台缘带比台内具有更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台缘带,但中国古老小克拉通台地的台缘带大多被俯冲到造山带之下,埋藏深,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碳酸盐台地台内勘探潜力评价成为关键。近十年,随着四川盆地开江-梁平二叠纪—三叠纪台内裂陷、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勘探的相继突破及普光、安岳等大气田的发现,地质家们看到了台内裂陷地质背景下碳酸盐台地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但在台内裂陷命名、成因、演化和控藏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分歧[1-5]。本文从台内裂陷特征、成因、演化及对生储组合的控制入手,重点解剖四川盆地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的石油地质意义,类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以期对中国古老小克拉通台地海相碳酸盐岩台内油气勘探具借鉴作用。

1 台内裂陷特征、成因及识别

1.1 台内裂陷定义及地质特征

关于裂陷的术语和分类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笔者罗列几个容易混淆的常用术语加以阐述(表1)[6-9]。

泛大陆裂解为台内裂陷的发育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10],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的发育与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11],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和塔里木盆地南华纪库满台内裂陷的发育与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12-13],南盘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台内裂陷的发育与冈瓦纳(Gondwana)大陆的裂解有关[14],四川盆二叠纪—三叠纪开江-梁平台内裂陷的发育与潘基亚(Pangea)大陆的裂解有关[15],这正是中国南方、华北及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台内裂陷主要发育于上述层位的主要原因(图1)。

1.2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台内裂陷成因

四川盆地是在上扬子克拉通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基底是晋宁运动形成的褶皱基底[16]。受劳亚超大陆裂解影响,扬子古大陆发生兴凯地裂运动,形成一系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主裂谷盆地南华裂谷与康滇裂谷分别位于扬子地块的东南缘与西缘[17]。震旦纪区域性大陆裂谷作用结束,进入克拉通内裂陷演化阶段[18]。全球板块重建和扬子板块恢复均揭示中、上扬子板块在震旦纪—寒武纪仍处于拉张构造环境,兴凯地裂运动不仅使中国地台解体形成秦岭-天山等洋盆,而且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拗拉谷。王剑等研究扬子板块震旦纪盆地原型时,也提出中、上扬子板块存在克拉通内裂陷的观点[19-20],罗迪尼亚(Rodinia)泛大陆裂解为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发育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

表1 裂陷类型、规模、成因机理及地质特征Table 1 Types, scale,origi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fts

图1 全球超大陆裂解与台内裂陷发育的耦合关系(据文献[10-15]修编)Fig.1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global supercontinent break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platform rift (modified after references[10-15])

张性或走滑断裂、差异沉降作用是台内裂陷形成的关键。地震剖面揭示,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分布受断裂控制,裂陷内部及两侧发育张性断层,表现为断陷特征。边界断层断距大,从北向南断距有变小趋势。纵向上,震旦系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断距最大,具同沉积断层特征,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底界断距在400~500 m,寒武系底界断距在300~400 m,沧浪铺组断距减小甚至消失,除边界断层外的多数断层消失在龙王庙组。上述特征表明断层在晚震旦世灯影组沉积期就已经开始活动,从北西向南东、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有不断减弱的趋势。

2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解剖

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位于四川盆地腹部,由川西向川中至蜀南呈北西西向延伸,宽度30~100 km,南北延伸长度达300 km以上,在盆地范围内面积达6×104km2。本文重点阐述台内裂陷特征和演化,探索其形成机理。

2.1 台内裂陷特征、演化及形成机理

2.1.1 台内裂陷的识别特征与分布

台内裂陷和台地具明显不同的地层厚度与沉积相序(图2)。德阳-安岳地区灯一段-灯二段厚度明显比两侧薄(图2a),但岩相特征一致,均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可能代表灯二段沉积后沿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一次走滑隆升和剥蚀侵蚀作用,与桐湾运动Ⅰ幕及灯二沉积期末的侵蚀作用有关,剥蚀侵蚀高差200~300 m。台内裂陷灯四段厚度明显薄于同期裂陷周缘和台内地层厚度,裂陷内为较深水沉积,岩性主要为瘤状泥质泥晶白云岩和暗色泥质泥晶白云岩,裂陷周缘与台内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图2b),说明此时发生了一次强拉张作用,张性或走滑断裂导致德阳-安岳负向构造单元的形成。灯四段沉积后碳酸盐台地再次暴露(桐湾运动Ⅱ幕)并遭受侵蚀,台内裂陷演化为残留海盆,随后的麦地坪组主要分布在裂陷内,水体明显变浅,出现浅水碳酸盐岩夹层,裂陷内地层厚度明显大于同期裂陷周缘和台内地层厚度(图2c),进入填平补齐的沉积阶段。筇竹寺组沉积期第二次拉张,随后扬子克拉通台地被淹没,发育了一套广泛分布的泥质烃源岩。进入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沉积期,裂陷消亡,进入缓坡碳酸盐台地演化阶段,地层厚度和水体深度无论在裂陷内还是台地相区,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图2d)。

德阳-安岳台内裂陷拉张成因证据还有以下4点:①灯四段沉积期台内裂陷与台地过渡带具明显的台缘带及分界断裂,裂陷区张性及走滑断层活动明显,其中规模较大的磨溪-高石梯西侧断层长达300 km,向北延伸至川西海盆,是控制裂陷形成的边界断层;②李双建等[21]最新研究表明,灯四段硅质岩正Eu异常,指示其沉积与拉张作用的边界断裂有关;③韩雨樾等[22]在盆地北缘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出4-甲基甾烷为典型热液喷口微生物的分子化石,其产出为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拉张成因提供了又一证据;④裂陷周缘发育多期丘滩体,呈进积式叠置,而灯二段无明显的生物建隆特征,向沟槽方向急剧“下切”。

图2 四川盆地灯影组—龙王庙组地层厚度Fig.2 The stratigraphic isopach map of the Dengying and Longwangmiao Formations,Sichuan Basina.灯一段—灯三段;b.灯四段;c.麦地坪组—筇竹寺组;d.沧浪铺组—龙王庙组

最初的研究认为灯四段沉积期台内裂陷主要分布于德阳-安岳一带,而最新研究揭示该裂陷向南可以延伸到蜀南地区,新增台缘带3 000 km2(图3)。蜀南地区与德阳-安岳地区地层厚度变化特征相似(图2),沿老龙1井—川龙1井—YS102井—阳1井的连井剖面与北侧的资4井—高石17井—高石1井的连井剖面具相似的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序变化特征,其次,位于德阳-安岳裂陷内的高石17井与位于蜀南地区的YS102井具相似的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序,证实蜀南地区台内裂陷的存在。

2.1.2 台内裂陷的演化

德阳-安岳台内裂陷是受张性或走滑断裂控制的负向构造单元[23],其演化从灯二段沉积末期的隆升剥蚀开始,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灯二段沉积期末,形成的负向构造单元为灯三段沉积期的初始海侵提供了通道。灯四段沉积期的张性或走滑断裂活动使德阳-安岳地区发生强烈沉降,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台内裂陷。灯四段-筇竹寺组沉积期为台内裂陷发育鼎盛期,沧浪铺组沉积期进入填平补齐阶段,台内裂陷消亡,龙王庙组沉积期进入缓坡台地发育阶段(图4),整个演化史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10个阶段。

1)灯一段-灯二段沉积期(图4a),为克拉通浅水台地发育阶段,江油一带发育台内裂陷雏形。

2)灯二段沉积末期(图4b),受桐湾运动Ⅰ幕影响,克拉通台地抬升遭受剥蚀。

3)灯二段沉积期末(图4c),德阳-安岳地区受深切侵蚀,地层变薄,进入侵蚀发育期。

4)灯三段沉积期(图4d),德阳-安岳地区灯二段沉积期末形成的负向构造单元为初始海侵提供了通道,早期以沼泽相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含砾砂岩为主,晚期相变为泥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

图3 四川盆地灯四段沉积期台内裂陷及烃源岩、储层分布Fig.3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platform rifts,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Sichuan Basin

5)灯四段沉积期(图4e),第一次强拉张,进入台内裂陷发育期,沿先期的负向构造单元呈继承性发育。区域上,中、上扬子板块主体灯三段沉积期发育碳酸盐岩-碎屑岩混积沉积,灯四段沉积期发育浅水碳酸盐台地,面积达75×104km2,沉积厚逾千米。受区域拉张作用影响,上扬子克拉通西北边缘发育从川西海盆向克拉通盆地腹部延伸并与湘桂海盆沟通的克拉通内裂陷,即德阳-安岳台内裂陷,是张性或走滑断裂活动使德阳-安岳地区发生强烈沉降的产物。裂陷内的灯四段为深水沉积,裂陷周缘发育多期丘滩体,呈进积式叠置。

6)灯四段沉积期末(图4f),受桐湾运动Ⅱ幕影响,海水退出,灯影组抬升遭受剥蚀,裂陷内进一步受到侵蚀。

7)早寒武世梅树村组沉积期(图4g),受区域拉张作用影响,克拉通内裂陷边界断层再度活动,海水淹没,麦地坪组底部沉积炭质页岩含火山灰夹层,晚期海水变浅,沉积胶磷矿,麦地坪组沉积期末,受桐湾运动Ⅲ幕影响,盆地中部裂陷海水退出,遭受侵蚀,西北部地层发育较全。

8)筇竹寺组沉积期(图4h),第二次强拉张,再次大规模海侵,碳酸盐台地被淹没,扬子地区普遍发育陆棚相碎屑岩,也是扬子克拉通主要的烃源岩发育期。该时期克拉通台内裂陷及邻区区域性张裂活动强烈,正断层普遍发育。裂陷区构造活动具早断、晚坳特征,沉积响应表现为早期发育断陷深水陆棚相深灰色含硅磷页岩、泥岩,中、晚期逐渐过渡到浅水陆棚相砂质泥岩。平面上,裂陷区向西过渡为三角洲沉积细砂岩,向东过渡为浅水陆棚相泥质岩。

9)沧浪铺组沉积期(图4i),裂陷消亡。早寒武世中、晚期是中、上扬子克拉通构造转换的重要时期,由构造拉张向挤压转换。受其影响,上扬子克拉通西缘开始形成古陆,如康滇、汉南古陆,成为陆源碎屑沉积的物源区,在四川盆地西南缘可见滨岸三角洲相沉积。高石17井与磨溪-高石梯地区钻井对比表明,沧浪铺组中部普遍发育厚30~40 m的灰岩段,电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可对比性强,表明沧浪铺组沉积期台内裂陷已消亡,进入克拉通坳陷演化阶段。

10)龙王庙组沉积期(图4j),进入缓坡台地演化阶段,沉积格局已经发生巨大转变,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已不存在,为西高东低的碳酸盐岩缓坡取代。

2.2 台内裂陷的石油地质意义

克拉通台地台内裂陷的发现、台内裂陷鼎盛期 “两类台缘”和缓坡台地期“双滩”沉积模式的建立,揭示了台内同样发育烃源岩和规模储集层,构成“侧生侧储”和“下生上储”两类成藏组合,为勘探领域由台缘拓展到台内提供了理论依据。

2.2.1 台内裂陷演化对生烃中心的控制

据杜金虎等[23]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发育两套主力烃源岩,分别为筇竹寺组和麦地坪组黑色、灰黑色泥页岩。麦地坪组烃源岩位于台内裂陷中,筇竹寺组烃源岩与台内裂陷演化过程中的台地被淹没有关,虽然在中、上扬子区广布,但在台内裂陷中烃源岩厚度明显大于台地。

筇竹寺组烃源岩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页岩和炭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TOC)在0.50%~8.49%,平均为1.95%。分布明显受台内裂陷控制,沿裂陷方向烃源岩厚度最大,一般在300~350 m,如裂陷内部的高石17井烃源岩厚度超过200 m,北部天1井区厚度超过350 m,蜀南地区最大厚度超过450 m。裂陷两侧烃源岩厚度明显减薄,西侧威远-资阳地区厚度在100~300 m,向西快速减薄至50~100 m。东侧高石梯-磨溪地区厚度一般在120~200 m。裂陷主体部位筇竹寺组烃源岩厚度是邻区的2~5倍。

麦地坪组烃源岩主要为硅质页岩和炭质泥岩等,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含量在0.52%~4.00%,平均为1.68%。麦地坪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裂陷内,厚度在50~100 m,而周缘地区仅1~5 m,两者相差10倍以上。

生烃演化和气源对比揭示[23],四川盆地筇竹寺组和麦地坪组两套主力烃源岩总生油量为18 129×108t,高石梯-磨溪构造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来自裂陷内筇竹寺组和麦地坪组两套主力烃源岩。

2.2.2 台内裂陷演化对规模储集层的控制

台内裂陷的演化控制了两套规模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一是灯四段与台内裂陷发育鼎盛期相关的裂陷周缘丘滩白云岩储集层,二是龙王庙组与台内裂陷演化末期填平补齐相关的缓坡台地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

灯四段丘滩白云岩储集层厚60~180 m,分布面积为5×104km2,孔隙度在3.8%~6.9%[24]。储集层岩性主要有藻纹层、藻叠层、藻格架白云岩以及少量藻泥晶和颗粒白云岩(藻屑和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格架孔(0.01~2 mm)和溶蚀孔洞(2~100 mm),少量裂缝和溶洞(100 mm~50 cm)。裂缝和溶蚀孔洞是高产的重要控制因素。储集层发育受控于2个因素:①丘滩体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沉积原生孔的载体;②频繁和持续的准同生溶蚀形成的溶蚀孔洞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与海平面下降和丘滩体暴露有关。埋藏-热液活动对储集层的改造主要表现在通过热液矿物的充填封堵孔隙,而不是新增孔隙。优质规模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内裂陷周缘,具物性好、厚度大的特点,台内丘滩白云岩储集层物性较差,厚度较薄。

龙王庙组储集层岩性主要有砂屑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少量鲕粒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晶间孔是对原岩孔隙的继承和调整,溶蚀孔洞与埋藏-热液溶蚀作用有关,而非表生溶蚀的结果,裂缝和溶蚀孔洞是高产的主控因素。储集层发育受控于3个因素:①颗粒滩沉积是储集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沉积原生孔的载体;②频繁和持续的准同生溶蚀形成的溶蚀孔洞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与海平面下降和丘滩体暴露有关;③埋藏溶蚀作用形成的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对龙王庙组储集空间有重要贡献。储集层呈层状大面积分布于缓坡台地上,厚20~60 m,孔隙度为3.5%~8.0%[25]。

据此,建立了台内裂陷鼎盛期 “两类台缘”和缓坡台地期“双滩”沉积模式(图5),指出台内裂陷的发育和演化造就了台内两套规模储集层的发育。

2.2.3 台内裂陷背景下的成藏组合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演化控制两套主力烃源岩和两套规模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并由此构成两套主力成藏组合(图6),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23]。

1)灯四段丘滩白云岩储集层气藏

台内裂陷周缘灯四段丘滩白云岩储集层,主力气源来自裂陷内的筇竹寺组和麦地坪组烃源岩,构成“旁生侧储、上生下储”式生储组合,披盖在储集层顶部的筇竹寺组烃源岩,既为下覆储集层提供烃源,又兼作盖层。台内灯四段丘滩白云岩储集层与上覆筇竹寺组烃源岩构成“上生下储”式生储组合,筇竹寺组烃源岩兼作盖层,但成藏规模远不如台内裂陷周缘。

2)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气藏

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在缓坡台地上呈层状分布于浅水内缓坡和中缓坡,与下覆筇竹寺组和麦地坪组烃源岩构成“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断层构成油气运移的通道,中-上寒武统构成直接盖层,剥蚀强烈的地区,奥陶系、二叠系等构成间接盖层。

图5 四川盆地灯影组与龙王庙组沉积模式Fig.5 The sedimentary patterns of the Dengying and Longwangmiao Formations,Sichuan Basina.灯四段台内裂陷鼎盛期“两类台缘”沉积模式;b. 龙王庙组上段碳酸盐缓坡期“双滩”沉积模式

高石梯-磨溪地区台内裂陷勘探实践揭示,除台缘带外,具有台内裂陷发育地质背景的台内同样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同样可以发现大油气田,这对中国古老海相小克拉通台地油气勘探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台内裂陷勘探展望

台内礁滩勘探潜力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亟需回答的问题。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刻画及安岳气田的发现证实了小克拉通台地台内勘探的潜力。

3.1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台内裂陷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早寒武世发育近北东-南西走向台内裂陷,经历了南华纪裂陷期—震旦纪裂后拗陷期—震旦纪末抬升剥蚀—早寒武世初台地淹没(陆棚)—早寒武世缓坡台地5个演化阶段,与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台内裂陷演化特征具有相似性。南华纪初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形成了近北东-南西走向台内裂陷,与位于裂陷两侧的隆起带构成“两隆夹一坳”古构造格局。震旦纪转入裂后拗陷演化阶段,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南华系裂陷沉降形成的北部坳陷内。震旦纪末的抬升剥蚀,造成中央隆起带、柯坪-温宿、轮台断隆等地区震旦系全部或部分缺失。早寒武世初期的全球性海泛使塔里木台地被淹没[26],形成了一套黑色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经玉尔吐斯组沉积期填平补齐,塔里木台地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期进入缓坡碳酸盐台地发育阶段。

图6 四川盆地灯影组-下寒武统成藏组合示意图(据杜金虎,2015[23]修编)Fig.6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in the Lower Cambrian and Dengying Formation, Sichuan Basin(modified after Du,2015[23]) Z1d.陡山沱组;Z2dn1-2.灯一段-灯二段;Z2dn3.灯三段;Z2dn4.灯四段;1m.麦地坪组;1q.筇竹寺组;1c.沧浪铺组;1l.龙王庙组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早寒武世台内裂陷的发育及演化控制了南华系-震旦系、玉尔吐斯组两套烃源岩和奇格布拉克组、肖尔布拉克组两套储集层的发育。

南华系-震旦系烃源岩:虽然无钻井探及,但露头资料揭示南华系-震旦系裂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具有普遍性[27]。地震剖面显示在寒武系之下发育裂陷式楔形体反射,其边界清晰,槽内高低起伏,推测裂陷内部可能发育优质烃源岩。

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中深1井寒武系盐下原生油气藏的发现,昆盖阔坦东、什艾日克沟等剖面TOC含量可达7%~14%,星火1井TOC含量为1%~9.43%,均值为5.5%,均可以证实分布于中、下缓坡及深海盆地相带的玉尔吐斯组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4,26]。

奇格布拉克组丘滩白云岩储集层:阿克苏、铁克里克、库鲁克塔格露头剖面揭示,奇格布拉克组岩石类型以蓝细菌藻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28-29],原岩结构保存完好,与准同生期白云石化有关,藻架孔、粒间孔、铸模孔和溶蚀孔洞发育,是一套非常优质的微生物丘滩白云岩储集层,可以与四川盆地灯四段微生物丘滩白云岩储集层类比。

肖尔布拉克组丘滩白云岩储集层:肖尔布拉克组发育一套缓坡台地背景的台内丘滩白云岩[30],具明显的相控性。丘滩体和表生溶蚀作用主控储集空间的发育,其特征和成因与四川盆地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相似,均发育于裂陷填平补齐之后的缓坡台地背景。

3.2 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代发育多个台内裂陷。至少1 700 Ma前华北克拉通就已经刚性化,属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31-32]。到中元古代,随着超级大陆的裂解,华北克拉通进入台内裂陷发育阶段,发育贺兰古裂陷、 晋陕古裂陷、 熊耳古裂陷和燕山-太行古裂陷[33-34]。近年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深层中-新元古界,开展了重磁力资料、深层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和解释工作,提出中元古代发育北东东向“二坳三隆”的构造格局,即伊盟古隆起、定边-榆林裂陷、庆阳-延安古隆起、铜川裂陷、渭北古隆起,地震剖面深层反射特征显示出拉张断陷结构。

长城系裂陷内发育多套烃源岩:燕辽裂陷中元古界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23]。蓟县剖面长城系-蓟县系发育5套烃源岩,累计厚度在2 000~3 000 m,其中,下马岭组、洪水庄和串岭沟组等层系泥质烃源岩TOC含量为0.85%~11.33%,平均为4.28%,雾迷山组、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烃源岩TOC含量为0.21~1.03%,平均为0.65%。

长城系和蓟县系两套储集层:蓟县系储集层以白云岩为主,硅质白云岩基质胶结致密,部分层段发育残余晶间孔、溶蚀孔洞和微裂隙。镇探1、宁探1和旬探1等井岩心可观测到洞穴角砾岩,表明曾发育岩溶孔洞,初步预测蓟县系储集层在盆地西南部较发育。长城系储集层以石英砂岩和石英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克1、鄂18等井中元古界取心分析孔隙度达2%~9%,渗透率在1×10-3μm2,综合评价为低孔、低渗储集层。

4 结论

1)罗迪尼亚泛大陆裂解为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的发育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张性或剪切断裂、差异沉降作用是台内裂陷形成的关键。

2)德阳-安岳坳陷是一个由张性或走滑断裂控制的继承性发育的构造-沉积单元,经历了灯二段侵蚀发育期—灯四段裂陷发育期—麦地坪组-沧浪铺组裂陷鼎盛-充填期—龙王庙组缓坡台地发育期的演化过程,其演化控制了筇竹寺组、麦地坪组2套烃源岩和灯四段、龙王庙组2套储集层的发育;烃源岩和储集层的空间配置构成“侧生侧储”和“下生上储”两类成藏组合。

3)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纪台内裂陷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与德阳-安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台内裂陷具相似性,勘探潜力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储集层台地安岳
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敏感性差异评价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滨里海盆地D-I、II区块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与沉积相演化
四川:安岳柠檬减产价格创新高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长3储集层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蓝色的热带浅海
深情
Uncertainties Brought by Free Indirect Speech
台地茶,沉默的大多数
台地茶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