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

2020-03-06 07:32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桦幼林红松

陈 杰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02)

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和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森林相比,以其建群种独特、物种多样性丰富而著称,具有林地生产力高、森林生态环境优良、林分生物多样性良好、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过去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林区的阔叶红松林遭到掠夺式采伐、放火烧山、开荒种地等破坏,使东北东部林区原始阔叶红松林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林地生产力降低,水灾、旱灾频繁[1];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追求单一的经济利益而大量、广泛地人工营建落叶松、红松等针叶纯林,致使东北林区面临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低下、病虫害及火灾频发等状况。因此,广泛营建阔叶红松混交林势在必行,但如何培育阔叶红松混交林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此问题,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偏岭镇新农村羊门脸营造了第一块白桦—红松块状混交试验林。该试验林经过30多年生长,现已进入中龄林阶段,通过对该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白桦—红松混交林生长良好,混交造林取得成功,并总结出了一套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报告如下。

1造林整地

1.1立地条件选择

选择阴坡和半阳坡;坡度在5°~24°之间。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50 cm以上,土壤肥沃,适合红松、白桦生长的各类皆伐迹地。

1.2造林地清场

清除造林地内采伐剩余物,将其带状顺山摆放,摆趟宽度不宜超过1.5 m,割除造林地内的杂草和藤本植物。

1.3造林树种选择及苗木质量要求

苗木质量要求:白桦和红松苗木均选Ⅰ级苗。见表1。

表1 白桦—红松混交林造林苗木质量标准

1.4混交方式与混交比例

混交方式:采用块状品字形混交方式。

混交比例:块状混交每一树种造林块大小为30 m×30 m,并且相同树种块对角线配置,品字形分布;混交造林面积≥1 hm2。

1.5定点与整地技术要求

定点:造林前按株、行距1.5 m×2.0 m的距离,顺山排列进行定点。

整地:采取边整地、边造林方式进行,整地时采用穴状整地方法,整地规格为≥40 cm×50 cm,坑深≥20~30 cm,要求做到坑底平坦,草皮堆到坑的下缘,捡净较大石砾。

1.6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1.5 m×2.0 m(即3300株·hm-2)。

1.7造林时间选择

造林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顶浆造林,土壤化冻深度超过苗木主根长度时即可造林。

1.8苗木处理

造林时,如遇特殊干旱天气,可对苗木根系进行蘸保湿剂或黄泥浆处理,增加苗木根系保墒。

1.9苗木栽植技术

苗木栽植按照造林技术标准进行,即按“中心植苗法”和“三埋两踩一提苗”技术即可[2]。

2幼林抚育技术

2.1幼林抚育次数要求

造林后,红松幼林抚育要求连续抚育5年7次,前两年每年各2次,后三年每年各1次,即幼林抚育次数为2、 2 、1 、1 、1,白桦3年5次,即2、2、1。

2.2幼林抚育时间

抚育两遍,第一遍抚育时间安排在6月末至7月初,第二遍抚育时间安排在8月初进行;抚育一遍,抚育时间安排在7月下旬进行。

2.3幼林抚育技术要求

人工白桦—红松混交林造林后,白桦、红松均采取全面割除的方法,割除林内杂草。割灌时,要求茬高在5 cm以下,并做到不伤压幼树。

3抚育间伐技术

3.1抚育间伐的开始期

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经一定时期的生长,林分因子将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当各树种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林木间的离散度偏大、分化程度强烈时,如出现林木自然稀疏—林木枯死、红松出现2~3轮枯枝等可作为混交林抚育间伐时间节点的主要依据,确定白桦和红松混交林抚育起始时间均为林龄9年。

3.2抚育间伐间隔期

间伐的间隔期,又称间伐重伐期,指的是相邻两次间伐所间隔的时间,间隔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林分经第一次间伐后,其林冠再次扩张的程度及林分直径生长量下降的速度来综合评定。

通过对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间伐后的生长观察,间伐后在4~7年时林分生长量下降速度加快,本着间隔期不宜过长或过短,结合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确定白桦红松混交林间隔期为5年。

3.3抚育间伐适宜保留密度

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的间伐强度既要考虑混交树种,又要考虑混交比例、方式等诸多因素,所以科学确定混交林间伐强度是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依据混交林的调查数据,对混交林进行了数学模拟,间伐保留株数与时间呈幂函数型曲线关系[3],即采用N=a×Ab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N为适宜密度;A为年龄;a、b为参数。经计算得出白桦—红松混交林数学公式:N红松=9035.76A(-0.684)、R=-0.909 ;N桦=27812.385A(-1.01)、R=0.933,R为相关系数,根据白桦—红松混交林数学公式推算出混交林各个年龄(截至39年)的适宜密度,见表2。

表2 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适宜密度

3.4抚育间伐方法

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在抚育间伐时,同树种内按适宜密度表,采取综合抚育法进行;不同树种间临界带采取机械抚育方法进行。

在混交林内,对靠近红松边的1~2行阔叶树以及树冠较大阔叶树要及时进行间伐(机械抚育)和修枝,以减少阔叶树对红松生长影响。

3.5采伐木确定

对确定阔叶树采伐木时,原则是保留目标树、辅助树及其他树,采伐干扰树,必要时采伐其他树;对红松确定采伐木时,原则是采伐Ⅳ级木、Ⅴ级木,必要时采伐Ⅲ级木,保留培育Ⅰ级木、Ⅱ级木、Ⅲ级木。

4结论

通过调查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总结出了培育白桦—红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造林、整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培育和恢复东北地区白桦—红松针阔混交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白桦幼林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快乐佳县人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