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课中、课外的分段教学思考

2020-03-07 05:49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过程

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 吴 健

为了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便需要老师准确把握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落实“解压”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课前准备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简言之,好的课前预设方是生成精彩课堂的先决条件,要想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便必然离不开精心的课前预设。鉴于数学本身是一门拥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或不知道该怎样运用数学方法。对此,若教师能对这类情况予以提前预设,便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捉襟见肘、丢三落四的尴尬局面出现,保证理想的教学成效。

(一)备教材:援抓实基础,解析难点

当前的数学教学通常是基于既定的概念、定理或推导的公式,后续设定1~2道简单的例题,最后结合新学内容设定几道当堂的练习题。经历以上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迁移与生成,且是学生严谨学习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故学生经历此过程需务必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切忌焦躁。

如在进行“相似形”的平面几何内容教学时,鉴于此方面知识在学生往后的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故教师可将此课堂迁移至室外,如开展测旗杆高度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为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制作教具来辅助理解,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且能将抽象的知识及概念形象化,从而方便学生接受。

(二)备学生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务必对学生给予高度尊重。而考虑到不同学生无论是在个性还是认知规律等各方面均有所差异,故教师于备课阶段便需做好对学生知识结构差异的分析,如此方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并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分层备教

不同的学生,其在受教育程度以及认知能力与水平之间必定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需务必对这样的客观事实有着清楚的认知,并避免再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当然,最符合当代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当属分层次设计。所谓的分层次设计,其核心目标便是要让学习尚有余力的学生可发展其思维,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能夯实基础。除此之外,分层次设计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与成就,继而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自信。

2.援预设发难

学生处于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时,一旦遭遇问题便会直接提出。对此,教师需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以免在面对学生“发难”时不知所措。当然,这便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锻炼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课中引导

为了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老师不但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还需要做好课中的引导工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实现“解压”教学。

(一)将意识作为立足点,提高学生逆向思维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学生在具备逆向思维意识之后,就能够在思考数学知识时突破常规思维方式的限制,并从反面来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时,首先应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逆向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大致地了解逆向思维,同时结合案例来加深学生对于逆向思维的掌握。例如,针对相反数概念的教学过程,教师便可综合运用正向与逆向思维来讲解知识,而在用正向思维进行讲解时,教师通常会向学生介绍相反数的概念,当正向思维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开展教学,即向学生给出几个具体的数,如-5、8、-2 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维来对上述数字的相反数进行猜想,以此将有助于促进学生逆向思维意识的有效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转变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例如可选择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情境创设法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又如,针对“二次函数”的教学,当学生在初步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特征时,教师便可设置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思考:画出函数y=x2-ax+2 的图像并分析它的增减性。若该函数与x 轴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a 为多少?针对同一例子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将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有效的巩固及发展。

(三)采取合作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所谓合作学习,即指学生之间通过采取小组合作或班级合作等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因素,继而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一种教育方式。既然是合作学习,教师的首要之务自然应当集中于学习小组的构建,而为确保学习小组的构建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需务必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需务必考虑到当前的教学实际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在合作学习小组构建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成员特征及优势来分配任务,如此方能让小组成员在交换体验的同时逐步完成知识生成。如针对“三角形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梳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而在学生的合理分工下,自然可取得更加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三、课后实践

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课堂所学,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麻痹大意而犯下错误。

如针对“时、分、秒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过程,诸多学生觉得此部分知识过于简单便不以为意,对于课后练习,学生也始终秉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对此,教师可举出容易出错的例题,让学生意识到任何简单的题目,若没有时时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亦容易掉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之中。当然,教师亦应为学生反思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如此方能让学生逐步养成纠错反思的习惯,继而促使他们在反思中得以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逆向而行
逆向思维天地宽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