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修德重要论述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2020-03-08 14:43李根刘蓉
大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习近平高校

李根 刘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青年德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释了新时期青年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原则、途径,为今后大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要求,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在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建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提高德育工作时代性与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修德观;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142-03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年工作,尤其是对青年修德的重视。习近平在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座谈会、书信中阐述了青年修德的内涵及意义,由此逐步形成了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本文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理论内涵、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把握与领悟:习近平关于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了青年修德观,希望青年人能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4年,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对青年修德观做出更为具体的阐述,他提出当代青年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遵守规范,锤炼品格。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高校的各个环节建设要围绕德育展开,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1]。2018年,习近平再次提出,高校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希望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做“信仰型”青年;锤炼高尚品格,做“修德型”青年;勤于学习求真,做“学习型”青年[2]。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现状的反映,是对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规范的积极思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的丰富和坚持。这一思想理论全面阐释和规定了新时期青年德育工作的基本方针、目标、任务、方法、原则、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指导思想。

青年修德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关乎个人价值观的确立和形成、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如果没有良好品德作为思想基础,即使再有远见卓识,也可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迷失自我[3]。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科学的理论思想,坚持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指导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下的大学生修德教育是结合时代特点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探索。大学生是传承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过硬,足以影响社会今后的发展走向。当前,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修德教育,才能使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4]。其次,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下的大学生修德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习近平修德观对青年修什么德和如何修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总之,要坚持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指导,不断优化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回首与思考: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德育教师职业能力不足、德育教师理论基础不扎实等问题。

(一)德育目标不明确

近些年,党和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出了符合当代青年发展实际的育人理念。但是,在具体育人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者缺乏对党和国家在青年培养方面的育人目标的深刻把握,未能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想引领。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参加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当代青年能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时刻忠于祖国,立下高远志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5]。当前高校应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及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明确德育目标。其次,德育工作受到人员、资金、场地和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完全实现既定的育人目标,这使 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各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还不高。德育T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应在教育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然而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对于大学生智育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德育,缺乏对德育-作的充分支持,未能形成明确的德育目标,使得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德育工作时代性与实效性不强

按照要求,当前德育-作应突出特色优势、完善切合办学定位以建立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创新的德育体系。首先,创新育人内容,制定合理计划,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制定教育内容。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层次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特点。以下是笔者对几所大学学生关于高校德育课程感染力的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有48 .4%的学生对于高校德育课程效果反应一般,认为当前德育内容陈旧,无法激起自身的学习热情。此外,学生认为当前德育形式呆板固化,缺乏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未能拓宽育人途径。

对于利用何种形式开展大学德育教育,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德育工作,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智能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创新育人方式方法。然而,当前德育工作未能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热点,未能充分满足国家育人要求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新的教育途径的深度探索。按照习近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最新指示,当前德育工作要着力改变德育工作中学生“听不到”“听不进”和“听不懂”的局面,精准“滴灌”“靶向”供给,确保工作的实效性[6]。概而言之,作為高校管理者应着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形成系统性的德育体系、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德育方法,如何拓宽育人途径,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扩大德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以增强德育效果[7]。

(三)德育教师职业能力不足,理论基础不扎实

加快建设理论扎实、业务熟练、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师资队伍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T作水平和效果的基础。然而当前在德育队伍建设方面,对德育教师前期的选拔、工作中的引导与培养、队伍结构的科学布局方面还存在疏漏。德育队伍中许多年轻教师未经过系统性培训,其理论功底不深,业务能力偏低,组织的活动质量较差、影响力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低,影响德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以下是针对学生对思政教师满意度的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占到了标本数量的56.4%。但是,也有38.4%的学生对于思政教师的满意度一般。这些学生认为学校思政教师理论素养高,但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无法将所教内容吸收掌握。习近平提出,要明确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一原则。当前,要着力打造出支懂理论、懂学生、懂方法技巧的师资团队,打造一支懂得因时而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德育T作的实效性,提高工作整体水平。

三、创新与发展: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路径

(一)以习近平关于青年修德重要论述为指导,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全面阐释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原则、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指导思想。要坚持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指导,积极利用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主动向学生宣讲国家当前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大势,明确人生的道路一定要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争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8]。

此外,高校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大学德育T作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遵循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原则下,立足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引导学生。要加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法纪和廉政文化教育,使广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9]。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吸收西方优秀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断革新教育理念。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引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锻造高尚品格。

(二)以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为基础,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要在遵循方向性、渗透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德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创新话语方式。首先,在德育内容方面,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制定分层德育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案,用分层教学为学生传授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大一开展适应性的德育教育,大二和大三学生接受成人成才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社会诚信和法制教育。此外,要充分贯彻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德育内容需加强以党史国史为重点的教育,使学生全面掌握党的新理论,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在德育途径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实践活动、行为训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课堂教育仍然是德育的主平台,不可因噎废食,应持续加强德育课堂建设,加大德育课程在学生学业中的分量。其次,增加线上教学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比重,积极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提升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辅以必要的社会实践和行为训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白觉锤炼品格。

在德育方法方面,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挖掘德育隐性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求变,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特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利用互联网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白媒体形式,如抖音、微信、微博等,将党和国家最新理论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深入领会精神,做到入脑、人心、人行。与此同时,要谨防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媒体的过度使用,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0]。此外,习近平提出,在育人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作用。高校应通过邀请各行备业中品行高洁的人士、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等参与到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树立典型,激励广大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

(三)以构建整体德育体系为任务,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

当前,要逐步优化大学德育管理机制,构建整体德育体系,确保育人效果。首先,加快整体德育体系建设步伐,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遵循,包括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机制、德育队伍工作机制、学生白我教育自我监督机制、奖励与惩罚机制。其次,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德育师资队伍是关键。高校要为德育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此外,在重视校内德育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社会德育力量,挖掘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强多方协同。让包括家长、法律专业人士等加入到德育工作队伍中来,通过家校联合弥补学校德育工作在校外的缺位。再次,高校应着力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加大包括教室、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人流密集地区的德育宣传,积极开展宿舍德育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营造和谐宿舍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四、结语

高校德育工作要以树人为核心、立德为根本,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明确德育目标;以优化整体德育体系为基础,为高校德育丁.作提供明确的制度遵循;以创新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和话语方式创新为切入点,提高德育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多方协同,充实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工作网络,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锻造高尚品格,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余双好.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求索,2017(10):38.

[4]陈亚峰.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8(4):22-23.

[5]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8.

[6]赵保全.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84-85.

[7]陈秀明.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问题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8]王琼.习近平的青年观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169.

[9]金向华.习近平青年修德思想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74-75.

[10]石书臣.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青年学生德育工作思想[J].教学与研究,2017(1):34-35.

[责任编辑:陈明]

[收稿时间] 2019-03-18

[作者簡介]李根(1991-),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蓉(1984-),女,甘肃兰州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习近平高校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