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零形回指与人称的省略

2020-03-08 14:43葛晓昱贺大伟朱世波周欣欣
大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省略日语

葛晓昱 贺大伟 朱世波 周欣欣

[摘要]从日语语言特性的角度出发,从日语零形回指中具有代表性的授受动词句、敬语句及描写心理状态的词语和部分助动词四个方面,阐述了零形回指与人称省略之间的关系,同时阐明了日语中人称省略产生的原因,即根植于日本国民中的“省略型性格”,以及大量使用零形回指的原因,即“省力、经济、以心传心”的国民性和指向性强的语言特性,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方便性与不便性.

[关键词]日语;零形回指;省略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145-03

回指是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一种现象,日语中称其为“前方指示”。按照日语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前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后文中再次提及,和前文取得一种照应关系,即为回指。回指现象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董倩指出“它不仅表现为语法上的替代关系或语义上的同指关系,还充当语篇的衔接手段,制约语篇的连贯性,而且隐藏着深层的认知机制和语用制约规则”[1]。这正如陈平在书的序中所指“语言学家的研究目的往往并不局限于回指现象本身,而是试图通过对回指现象的研究,探讨有关句法结构和话语篇章结构的特点,以及句法、语义和篇章及语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正为回指现象如此重要且复杂,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回指成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语言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关于日语零形回指

在目前的研究中,回指被分为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三种。其中的零形回指指的是不使用任何实在的语音形式的回指。

如:父は茶の間へ入らなかった.瞵の間に坐った。(川端康成千羽鹤)

第二句的开头,省略了『父は』是一种零形回指。

零形回指的主要作用是使语言简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加强语感的连续性,在一定的语篇中,有“一氣呵成”之妙[2]。

在现代日语研究中,零形回指一般是被当做一种省略现象来考虑的。但不是所有的省略都是零形回指,两者并非可以互相替换。黄娴指出,在不细加区分的情况下,不少研究将省略和零形回指两个概念一并使用[3]。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也存在差别。总的说来,语境一般包括情景知识语境、背景知识(百科知识)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只要是语境中所有因素提供的已知信息不在话语形式中表现出来的,都是省略;而零形回指要求其所指必然为上下文中出现过的内容,是基于上下文语境的省略。

二、目前零形回指的研究角度

关于零形回指的研究,黄娴对汉语零形回指进行了综述,指出可以从研究流派、语言对比以及语体分布三个角度对其进行简要归纳[4]。

在研究流派方面,大致分为句法角度、语用角度、篇章角度和认知角度。其中,从篇章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最多的。

在语言对比方面,主要是把汉语的零形回指与其他语言进行对照,对比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揭示不同语言在语篇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可以促进语言教学、汉外翻译以及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作者在文章中给出这样一个结论,“总的说来,汉语中零形回指(动词性零形回指除外)出现的频率远高于英语或俄语中零形回指出现的频率;日语、韩语中零形回指出现的频率则比汉语中还要高,而且使用情况更为复杂”。但此结论中,关于日语中零形回指的分布大于汉语是有争议的。具体争议如下:刘丽华得出的结论是,日语中零形回指的分布大于汉语,这是因为日语不同于汉语的语义

和话语结构对零形回指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5]。针对这个问题,朱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无论是在日语还是汉语中,零形回指分布均十分广泛,具体结论为“汉日同为主题显著型语言,主题连贯性是汉日均能维持省略的原因。只是从小句(汉语的音句,日语的从句成分)层面观察,汉日语视点类型不同,句子长短结构不同,省略情形也不同”。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赞成后者的观点,认为日汉语中均存在大量的零形回指。

语体分布方面,黄娴认为“越正式的语体中零形回指出现的频率越低;相反地,越非正式的语体中,零形回指出现的频率越高”[7]。

纵观目前关于日语零形回指的研究,除了以上提到的各个视角之外,还有从教学角度出发的偏误研究,如徐虹、董倩通过对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均得出了日本留学生在零形回指方面的偏误主要有零形回指不足和零形回指过度两种情况[8-9]。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留学生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三、日语中人称的省略

为什么日语中的人称常常被省略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日本人的“省略型性格”。宋协毅指出,日本人是“省略型性格”,而欧美人是“解释型性格”[10]。所谓“省略型性格”,是指在表达上只要没有必要就可以尽量省略,越简单越好。在日语当中,人称主语也好,单数复数也好,只要没有特殊需要,就可以省略,其道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之所以喜欢省略人称,原来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所以,对于初学日语的学生来说,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很容易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过度使用“我”,而日本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人称都是省略的。

金田一春彦在《日本语》一书中曾指出:“日本人对于是谁的东西这一点也许是不太关心的民族,其讨厌人称代词,倾向于尽量不使用”[11]。所以,日本人说话的时候,常常省略人称。同时,该书中也指出,日语动词不像英语、德语等有人称的变化。M佩评论日语时,指出日语中比起任何一点都要令人吃惊的是其对人称太过于随便。从这可以看出日语中人称省略可以说是由日本人的以心传心的性格造成的,它深深根植于日本人的内心。

四、零形回指在日语中的体现

零形回指大量存在于日语中,这个在前文中已经做过阐述,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主要从日语语言特性的角度出发,从授受动词、敬语和表达心理状态的词和部分助动词方面来进行解释说明。

前文提到,金田一春彦在《日本语》一书中说,日语中的动词是没有人称变化的,这是大多数情况。还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日语中也有表示人称变化的动词,补助动词。 (一)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就是日语中唯一可以表示人称的一类动词。金田一春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授予的动词的变化,不是根据一、二、三人称的区别,而是根据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主格而是对格乃至与格、夺格引起的变化。”解释一下这句话,即授受动词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人称的变化,它强调的是一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对应后边的对格,与格与夺格等。之所以“它不是主格”,是因为主语经常被省略的缘故。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授受动词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的一个语法。它包括三组七个词,既包括授受动词,也包括授受补助动词,因此类别上分为物品的授受和行为的授受两种。同时使用授受动词时,还要考虑到“内外意识”“恩惠意识”“上下关系”等的制约,所以用法比较复杂。笔者在教学中,常引用语言学家松下大三郎的口诀来进行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松下指出“~てあげる是白行他利态、~てくゎる是他行白利态、~てもぅぅ是自行白利态”。所以,授受动词与人称代词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对应指向性,谈话时,不使用人称,也不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因此,很多授受动词句实际上也就是零形回指的句子。

例句:

ぉまゎりさんに聞くと、親切にてくゎました。

在这样的授受关系中,虽然人称被省略,但先行词和零形回指的关系却变得更加紧密,一看便知是谁为谁做了某事。[12] (二)敬语 多数学者都从敬语与零形回指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因为日语中敬语的存在,人称可以省略,所以为零形回指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如金田(1984)指出:“因为日语的尊敬,白谦表达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日语的方便之处在于,即使不一一说出主格和与格,也能理解他们是什么”。

ぉっしゃったょぅに「ぃくな」と申してみたんごすけゎども、どぅしても自分は行きたぃ、ょぅしく申し上げてくゎ、とぃぅので、困つてしまぃます。

如果把省略的人稱加上去的话,应该是:

(ぁなたが)(私に)ぉっしてみったょぅ「ぃくな」 と(私は)(彼に)申してみたんですけゎども、どぅしてむ自分は行きたぃ、ょぅしく申し上げてくゎ、と(彼 は(私に)ぃぅので、困つてしまぃます。(引自《日本语》p337页)

以上这一段长句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称,但因为有尊敬语和白谦语的存在,所以,人称不出现也完全能够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如“ぉっしゃった_”是动词“言ぅ”的尊敬语,所以肯定是您说的,主语是您。而“申す”是“言弓”的白谦语,主语一定是“我”。这样一来,虽然一方面日语敬语用法复杂,使用时要考虑到远近亲疏关系,但另一方面的便利之处就在于,敬语中不必出现人称,也知道说话人是谁。

(三)心理状态表达方式的词语及助动词

日语中,还有一种由于人称不同而使用不同词语的情况,那就是表示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悲”しぃ”“ぅゎしぃ”等以及助动词“~たぃ”“~ほしぃ”等。

英语中,若是“我悲伤”,则说“I am sad”,若是“你”,则说“You are sad”,若是“他”,则说“He is sad”,形容词都可以用相同的形式来说,但日语不能这样。“私は悲しぃ”是可以的,但是说“ぉなた悲しぃ ”“ぁの人は悲し,ぃ”是奇怪的。因为按照逻辑,他人的心情是无法得知的。第二人称只有用在疑问句中是可以的。那么,当我们想表达某个人很悲伤的时候,就要在“悲しぃ、”后面加上其他词语,如“ぁの人は悲しぃ”“ぁの人は悲しぃのだ”。

助动词“~たぃ”“~ほしぃ”的用法和上面说的“悲しぃ”的用法相同,陈述句只能用于第一人称,疑问句可以用于第二人称,当要陈述第三人称时,要将“~たぃ”“~ほしぃ”的形式变为“~たがる”“~ほしがる”。

通过以上列子我们可以得知,日语中有很多语言特性方面的有标记词语,它们为零形回指的使用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五、日语中零形回指大量存在的原因

(一)从国民性角度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日本人是省略型性格,在岛国文化的熏陶下,集团意识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最大限度的默契,强调以心传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如刘丽华指出的一样,单一民族下的语言交际环境,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由于彼此长久的语言习惯而产生了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默契的极致,是对句法规则的无视或忽略,而这种无视或忽略带来的却是更加“省力”“经济”[13]。这一点,是日语中省略现象大量生成的本质性原因,也是零形回指大量使用的本质性原因。

(二)语言特性方面

日语中存在着如授受动词、敬语、心理状态的词等指向性非常强的词语,这有利于零形回指的使用。刘丽华具体从三个角度对日语中零形回指的制约作用进行了探讨[14],分别为:1.从日语中的“立埸志向”的语言视角的角度;2.从丰富的敬语形式便于人称省略的语义的角度;3.从提示助词“は”对话题涉及范围的大面积覆盖功能的话语结构角度。其中的前两个角度本文阐述内容基本覆盖,第三点助词‘は的角度笔者认为应该算作语法角度。

六、省略带来的“不便”

前面我们一直在论述日语零形回指与人称省略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日本人习惯于省略人称,所以才为零形回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有日本人说,即便是不使用任何人称,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畅谈一两个小时也不存在交流障碍。通过“省略”让看似复杂的日语语言,产生了“经济”“省力”的效果。但金田一春彦曾在《日本语》一书中,讲到两个由于省略而带来的“不方便”的例子,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了解日语的语言特性。

有两个淘气的小孩去摘柿子,他们分好任务,大的爬树,小的在下面捡。但是小的不留神掉到沟里去了,于是朝着树上喊:“落ちたょ”(掉下去了),“落ちたぅえょぅ”(掉下去就捡起来啊),“ドブヘ落ちたんだょ”(掉沟里啦),“ドブヘ落ちたのは捨てておけぅ”(掉沟里就不要了),这样的误会只可能在日语中发生。在很多其他语言中,第一人称的“掉下来”和第三人称的“掉下来”是严格区分的,这样的误会是不可想象的。

很明显,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到底是柿子掉下去了,还是人掉下去了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所以产生了误会。

还有一个笑话,说有个正在爬梯子的店主,眼看梯子要倒了,就对下面站着的小伙计命令到:“尻を抑之ろ”。但是,小伙计没有托住他的身体,所以最后他掉在了地上。掉到地上以后,店主一看,小伙计正在拼命地托着自己的屁股。

七、结论

本文从日语零形回指与人称省略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目前日语零形回指的研究现状与日语中人称省略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便利性与“不便性”。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零形回指,除了本文中提及的授受动词,敬语以及表达心理感受方面的词语外,还有很多无标记的词语,比较典型的是助词的“は”的覆盖全篇的功能。人称省略从主语的角度为零形回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人称省略是一种主语省略,但主语省略并不仅仅包括人称省略,限于篇幅的原因,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9]董倩.基于HSK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语篇回指习得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4.

[2]刘丽华.试析日语中的零形回指现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4):10-15.

[3][4][7]黄娴,张克亮.汉语零形回指研究综述[J].中文信息学报,2009(4):10-15.

[5][13]刘丽华.日语语义与话语结构对零形回指的制约作

用:兼与汉语对比[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17-20.

[6]朱芬.汉日篇章零形回指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1):121-127.

[8]徐虹.中高级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回指偏误分析[J].语

文建设,2013(30):13-14.

[10]宋协毅.论日语的“省略型性格”与日语的认知特点[J].日語知识.2005(4):2-7.

[11]金田一春彦.日本语[M].皮细庚,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12]杨秀云.日语零形回指的认知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4]刘丽华.用关联理论解析零形回指[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3):1-5.

[责任编辑:陈明]

[收稿时间] 2019-04-15

[基金项目]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日语篇章中的回指语功能阐释”(项目编号:16YYE06)2019年安徽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外宣日语文献的篇章回指研究”(项目编号:ACKYC19063)。

[作者简介]葛晓昱(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省略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省略”讲解与训练
赢在耐心
省略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试析大专日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共生日语和共生日语教育的实质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十大省略现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