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08 14:43刘婕佘迎红
大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运筹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刘婕 佘迎红

[摘要]面对行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从教学内容如何提升研究能力、教学形式如何能力化、教学环节如何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运筹学;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2-0165-03

党的十几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落实到推进创新创业,提高立德树人成效。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因此,我国应借鉴和探索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尽早建立及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农林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将教育教学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运筹学与农林经济管理的关系

运筹学已成为管理者进行量化分析、有效管理的工具之一,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资源最优配置,提供实际问题最优决策方案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运筹学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涉及了更多的交叉学科,学科体系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完善,新的模型、理论和算法不断涌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运筹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最优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已逐步由线性的到非线性的,从连续的到离散的,由确定性的到不确定性的。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学习好运筹学相关理论基础,掌握运筹学的建模方法,面对农林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求解,而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只有结合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及学科特点,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保障支撑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指标分析研究表明,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影响最大。因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如何开展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并取得较好效果,真正实现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教学改革的目标。运筹学如何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相结合,借助算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中的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和大量计算问题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思考学习的,而“智慧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运筹学这一有效的量化分析工具。例如,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农林经济管理和运筹学之间的联系:

(1)模型的复杂性。随着信息量和信息交互的不断增加,需要求解的数学或非数学模型越来越复杂,对结果的精准性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农业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型分析等。

(2)数据量大。基于现代农业管理需要用“数据说话”,即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结果、关系或内在联系,需要计算机技术和智能算法的支持,如农业大数据的挖掘、智能推荐系统等。

(3)运筹学方法对农林经济管理发展的支持。科学的管理和优化的决策方案需要运筹学理念和方案的支持,这也是运筹学应用在管理中的体现,如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农产品物流等问题。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

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 们要将科教融合理念贯彻于整个教学科研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面向农林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创新体系建设和农林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活动,培养、发现和发掘各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要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在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能力”的要求及量化标准不够明确,对培养目标的表达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细化能力培养标准,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构建具有农林院校导向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改变当前人才培养评价以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为主的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和完善管理学、农业经济学、网络应用基础等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体系中,开设企业经营与决策沙盘模拟、企业竞争决策模拟、管理决策模拟、创业理论与实践等综合实验课程;增设创新、创业实验专项,组织并选拔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经管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大赛,全面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和创新的水平,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现“创新”的目标。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关键。如果仅是理论教学,学生就未能通过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学和用”就不能相互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实验教学改革应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三层次内容应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企业实习应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学目标要以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应增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拓展校内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参与课外项目研发比例等。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大都在学校内部,在企业仅是进行短暂的参观,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少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社会资源可以获得在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但对于农林院校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环节是缺失的,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不知所学何所用,从而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处于一种被动的、盲目的学习状态。因而,高校应从传统教育模式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加强校企合作,制订完善的长期合作机制和学生联合培养模式,明确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的形式和方式、权力和责任及双方各自的角色等。校企协同共建由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成。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利用模拟、仿真等实训教学软件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例如企业经营模拟决策、ERP、市场营销模拟仿真,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如构建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建立联合实验室、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研发、顶岗实习等,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生动的就业创业环境,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及创新实践平台

可搭建高校网络化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在平台基础上整合各级各类精品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网络实验课程以及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和完善优质实验教学数字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开放性实验系统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为学生白主学习和课后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和学习环境。

同时,可建立集科研训练、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一方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为抓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并提供场所及条件保障,培养学生学术思维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俱乐部、训练营等形式,培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建议

部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全面,存在重管理、轻技术的思想,不重视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的学习,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运筹学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使得运筹学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效果并不佳。为此,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合编程语言构建并求解数学模型,整合相关课程体系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运筹学课程中的几大分支是相互关联的,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在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相应问题求解算法并用软件实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软件求解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应用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的成就感。

(二)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运筹学求解的对象均来源于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身临其境”,增加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以小组方式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学习主要以建模为主,计算机软件求解方法可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包括EXCEL、LINGO、WinQSB等),在课程设计阶段,要求学生用软件求解并进行结果检验,整个过程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升专业素质。

(三)结合案例教学,用经典算法的思想开拓学生思维

将农林经济管理领域及较新的信息技术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例如增加超市管理中营业员轮班问题、农产品物流问题、项目管理涉及的网络计划关键路线法等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运筹学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实际中的结合点。除了传统的经典案例,结合近年提出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典型科学问题的研究来授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科学问题,而且也使课堂学习与时俱进,紧扣信息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计算机科学快速发展。

(四)选择部分教学内容引入“慕课”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MOOC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将课程知识点通过多种媒介来进行优质讲课,便于学生课后根据需求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并可以和教师在线交流,使学习方式更灵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将运筹学课程中的知识点拆分为不同单元,如对偶单纯形法、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等,将这些知识点以“慕课”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巩固的渠道。课堂中可通过让学生讲解简单知识点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复杂知识点,如动态规划、最大流等问题则由教师教授。这样的“半慕课”形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消除了学生对运筹学课程的畏难心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慕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改进考核方式,真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加大课程设计所占比重,减少期末试卷卷面成绩所占比例。其次,要求学生撰写学术小论文。例如,博弈论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自学,所学内容和体会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加深学生对博弈论的理解及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印象。再次,将运筹学教学大纲中各分支的主要理论知识点作为期末试卷中主要考点,与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相互补充。运筹学软件求解方法的掌握也是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用考核的手段督促并检验学生课后自学软件的情况和效果。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也应占期末综合成绩的一部分比例。因此,学生综合成绩可按照课程设计(40%)、期末考试(40%)、实验成绩(软件)(10%)和平时成績(10%)构成。另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兴趣小组及建模比赛等。

四、小结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懂技术义懂管理的面向农林领域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结合此目标,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在以数学为主要T具的基础上,把运筹学和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提升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运筹学的有效教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l]蔡继乐,缪志聪.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EB/OL](2017-10-25)[2019-02-14]. http://www. gaoxiaojoh. com/zhaopin/gaoxiao/n ews/201710/271943.html.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2010-07-29 [2019-02-14]. http://www. 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 tmlfiles/m oe/s7 04 8/20 1407/xxgk_171904.btml.

[3]张广胜,郭一墨,周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4):49-53.

[4]张洪.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119-125.

[5]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

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9(1):48-50.

[6]李玥.基于整合课程体系高等农林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农林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4-57.

[7]刘冀琼,冯帅,蒋武林.基于MOOC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6):60-65.

[8]李卓识,郑悦,刘清荣.运筹学课程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219-220.

[9]侯麗英,杨涛,朱晓莉.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以南京农林大学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69-71.

[责任编辑:钟岚]

[收稿时间] 2019-02-27

[作者简介]刘婕(1981-),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通信作者:余迎红(1960-),女,云南华宁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

猜你喜欢
运筹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PBL+LBL双轨模式下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