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探讨

2020-03-08 02:25李丽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李丽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政府为了实施执政理念,投资于各种建设项目经费也随之增多,因此对于项目预算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要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以更合理地配置财务资源,来提高资金利用率。为此,要从强化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协调各部门合作等方面,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项目预算管理  预算监督

一、强化项目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源合理配置

预算工作的高效进行,能够保证项目经费的科学控制,也是正确应用经费的主要方式,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果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必须首先要强化项目的预算管理,将预算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中的每一个末梢环节,选择合适的标准,依据项目重要程度,合理分配预算经费,从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财政资源使用中发挥出预算控制的功能

现今,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预算的管理中,精细化程度不足,也就预留了一些可以操控的空间,这不利于行政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容易出现项目经费随意使用的问题,以及缺少高强度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不能发挥出经费预算的控制功能,进而影响到项目经费利用效率。而强化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能更好地分配项目经费,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也就能在财政资源的应用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预算的功能,保证经费科学应用,促进行政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预算管理的问题表现

(一)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预算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实际参与项目的管理,对于项目进程并不能非常详细地掌握,也就不能提前进行资金的准备。并且,项目的管理工作人员只关心项目本身,对于是否有资金保障,并不是非常关心,只有在付款的时候,才会發现已经超出预算限额,才会和预算管理人员沟通,这就不仅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同时弱化了预算约束性的功能。

(二)预算执行不符合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属于静态性工作,而预算执行则是动态化的工作,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存在一些矛盾。项目的预算编制启动比较早,预算编制一般考虑项目未来很长时间的情况,然后测算出合理的预算定额。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市场因素、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资金的应用情况会随之变化,因此容易出现超出预算限额的问题。

(三)预算调整有一定滞后性

行政事业单位中项目预算的调整,不同于普通企业,需要经过单位申请,财政审查,政府会议研究,获得批准之后除非急需资金外都要按照财政要求按季或按年集中进行调整。因此,如果项目预算需要进行调整,最后调整结果可能与项目推进不在一个时间段,也就是预算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实际中项目的建设。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质量的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申报的建设项目是政府执政理念的体现,预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为保证预算全面实施,就需要开展高质量的预算管理,体现预算的系统性,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重视立项时的绩效目标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开始前期,就需要对各种费用支出做相应预算,因此预算在立项的一刻就开始了。首先,项目预算向财政部门申报时,需要同时申报绩效报告,财政部门根据绩效报告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其中符合国家各项政策的项目方能够进入预算项目库,作为安排财政预算资金的依据,因此要尤其重视绩效报告的编制。其次,要重视绩效目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先导性的作用,把绩效管理融合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实现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的同步申报、审核、批复,强化预算编制管理;之后要重视绩效监控工作,按季度编制绩效跟踪报告,将绩效监控同预算执行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达到绩效目标;接下来则是绩效评价范围的拓展,强化绩效管理;最后,则是科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以绩效评价的结果为依据,合理安排以后年度的预算安排,并将评价的结果纳入到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从而促进预算管理质量提升。

(二)预算编制周期合理延长

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而是一种连续性工程,项目推进时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对应的预算编制周期也应当有所调整。需要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合理地延长编制周期,实现滚动形式的预算。以项目推进情况为基础的滚动预算编制方法的运用,更符合预算管理要求,也能更真实地反应出项目实施情况,有利于预算执行的高质量进行。另外,运用滚动式预算编制,能够对于项目资金需求进行合理地调整,从而能保证财政部门可以及时地划拨资金,保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调整预算周期,使其具备一定刚性。预算管理中对于资金的运用情况的掌握,有一定主动性。虽然依据项目推进情况,随时随地对费用支出进行调整,并不能完全实现。但是却能提升项目费用支出的计划性、有效性,进而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

(三)与各个部门协调工作

预算管理并不是预算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的工作,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独立进行的,而需要更多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分工协同,才能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具备一定特殊性,为此对于众多部门的协调有着更高要求。项目的预算管理一般分成三个部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出决算。因此该项目涉及到的每一个部门都应当紧密配合,使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能有效衔接。例如项目工程的管理部门同预算管理部门的合作,合同管理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也要紧密协作。因此,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组成相应的管理小组,单位负责人作为领导组长,各个部门负责人则是小组内的成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组员要集体讨论,并能共同决策,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质量。

(四)拓展预算涉及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要针对项目中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因此强化项目管理是保证预算管理高质量的重要途径。站在预算管理层面去分析,项目管理开展的工作就是将各种资源转化为项目成果,也就是运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将物力资源转化成为项目的成果。项目管理所针对的对象,则是以预算资金作为支付物质而换取的各种资源。因此,项目管理工作可以针对每一建设阶段所取得的进度,量化成各种费用支出,从而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度量。但是,还需要考虑到项目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对项目管理进行细化,对于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全面贯彻项目管理,从而能推进预算编制的详细化,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做实和做细预算管理。同时也要重视预算的批复,对于预算涉及到范围进行拓展,以能精准地统筹、调整预算的执行,从而强化预算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逐渐繁荣的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项目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预算相关工作。强化项目预算管理能够提高项目建设中资金的利用率,保证项目建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而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的不足,应当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相应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强化监督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于欣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市场,2019.

[2]王秀花.基层财政部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资金内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海南省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