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及启示在高校民间美术课程中的探索浅析

2020-03-09 03:40龙莉
人物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传承人启示

龙莉

摘 要: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研习传统,坚持初心,不断进步;在这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找回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审美精神,并付出行动,将这种审美基因传承下去,把这份民族审美融入到当代的生活中;赋予有限的生命不平凡的意义,对当代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启示与感悟,也为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

关键词:西兰卡普;传承人;启示

本文以三位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的故事为例,探讨她们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把西兰卡普进行当代演绎的同时,探讨其带给当代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积极启示。为民间美术课程提供鲜活的素材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叶水云,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水云从12岁学习土家族织锦及民间绘画,系统学习了土家织锦的基本技法和一些特殊技艺。1983参与了土家族织锦传统图案的抢救整理工作。叶水云至今已从事土家族织锦学习、制作、研究二十多年,她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将“半格”挖花法应用到装饰人物画中,还首创色彩推移法,传授了大批学生和徒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馆藏叶水云作品《四十八勾》180×88cm《珍兽图》120×50cm《龙凤人马纹》120×50cm《大刺花》120×50cm《墙岩花》120×50cm。叶水云根据民间的“抠斜”原理,创造性的运用了“半格工艺”技法,即一格单元中同时采用两组不同色纬的填充,大大地丰富了土家织锦的表现手法。叶水云的土家织锦作品采用精细材料,在工艺上吸取了多种传统挑织技法,精美异常,有数百幅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并整理出了部分土家织锦传统纹样。她的土家织锦代表作品有:《椅子花》、《大岩墙花》、《二十四勾》、《阳雀花》、《九朵梅》等百余种织锦。

其次,刘代娥,女,土家族,11岁便跟随祖母学织西兰卡普。2007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为了更生动的还原传统织锦,自己利用植物和矿物进行染色。织锦上红、黄、蓝、紫皆有,每一种都有与之对应的植物。栀子染黄色,矿物或紫草根染深红,蓝色用靛青,绿色需要调配,而椿树皮可以染橘红。染线需要熬煮,加盐加酒以固色。刘代娥家门后的田地里就种着乌泡子,学名叫刺泡或者三月泡属于蔷薇科,用来染黑色。另外,还种了马蓝,也叫板蓝根,是靛蓝的来源。

土家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据说历史上土家织锦有四百多种纹样,刘代娥在45年的织锦生涯中,收集整理了220种传统纹样,收藏了近七十块古老的织锦。将土家织锦中各“流派”、“风格”、“技法”等精髓融会贯通,掌握了100多种土家织锦传统图案及其织造工艺,在继承中求创新,其产品形式亦古亦今,品种繁多,走俏市场。她的织锦纹样构图多为菱形、横式长方形和斜式交叉的几何图形,也有台台虎、船船花等取材于自然和生活的元素。她的得意之作《四十八勾》,乍看就是几何图案,由不同色块交叉的斜式纹样,环环相扣。呈多层次的中心扩散状,纹饰层层关联紧扣,有如土家人在月夜的山野围着篝火跳摆手舞。所谓“四十八勾”,是因为各单元的中心图案由两个互套的,大小不同的六方形勾状复合几何形组成。小的有阴阳十六个勾,大的有阴阳三十二个勾,合起來一共四十八个勾。这个图案以纯抽象的几何线条、块面分割,变化丰富的构图单元布局、装饰元素的处理、各种艺术对比关系的应用以及对比色彩的并置运用,使之成为了西兰卡普中的经典图案。她的作品《船船花》、《四十八勾》、《粑粑架》、《珍兽图》等多次获奖。并有部分作品被中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

最后是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田若兰,1974年生,12年来,她痴迷于西兰卡普的织机和产品研发,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多款西兰卡普织机投入使用,先后开发出涵盖室内装饰画、手包、家居用品、生活用品等4个系列近100个产品等,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传统织机操作复杂,不好掌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熟悉,效率低,不好携带。也是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对织机的改良极为迫切。田若兰经过研发,便携式织机出现了,与传统机器相比,这台机器操作起来更简单,一般人只需学习10分钟就会了,这台机器成为多个高校的示教器械。机器的改良让田若兰信心倍增。她进一步对织机进行改造,方便掌握,性能更稳定,研发出了立式织机。2014年下半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数字化智能织锦机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数字化智能织锦机只需输入程序,就能自动生产西兰卡普,不仅减少人工和成本,提升效率,还能保证产品质量。“数字化智能织锦机生产效率高,比之前的老式织锦机效率提升接近百倍。这台机器是对传统织锦工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田若兰在十年间研发了三代织锦机,分别是便携式织锦机、新型立式织锦机、数字化智能织锦机。在传承方面,田若兰通过对织机的研发,结合当代科技,提高效率,以能达到技艺传承的效果。对于“活化石”之称的织造技艺是革新的转变。

田若兰的织锦作品突破传统,与当代市场、生活相结合创作出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经典图案为主的钱夹、电脑包、手包、挂毯、围巾、挎包、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作品即兼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又具现代工艺的时尚与实用。

从以上三位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的故事,可以总结出这样三点人生启示:

首先,尊重传统,吃苦耐劳,潜心学习。一门古老技艺的掌握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训练,并对传统技艺有一颗虔诚的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比如叶水云和刘代娥对三峡土家族西兰卡普各种传统图案的再还原和染色的制作等。

其次,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对传统技艺的延续赖于对工具的使用和驾驭程度,因此,结合当代人的习惯和需求对传统工具的研发改良至关重要。比如田若兰对土家族西兰卡普织机的几次革新化的改进。

最后,坚持不懈,深入研究,传承经典在传承传统技艺的时候需要结合当代审美和实用需求,才能更普遍的推广我们的传统技艺,比如田若兰对织锦纹样在钱夹、电脑包、手包、挂毯、围巾、挎包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传承人启示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