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

2020-03-09 03:40陈晗仪
人物画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人画

摘 要:中国文人画艺术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人画家观察自然、理解自然进而表现自然,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审美,展现自然本然之美,升华自我的精神境界。本文将从五代、宋代和元代几位著名的文人画家入手,阐述他们对自然的思考,并分析其作品中的自然之美。

关键词:文人画;师法自然;自然山水

中国古代画论主张“师法自然”,指的是人在观察自然物象的过程中,发现其所蕴藏的艺术之美,把握其特性,运用于画面创作。中国文人画家不仅对自然之物观察得细致全面,而且提出一系列对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所感所悟,并将这些思考寄托在自然物色的观赏和描绘中。

在混乱多主的五代,一些文人画家对现实生活产生无奈与厌倦,促使他们隐逸于自然山水之间,去寻找人生的安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一批山水画家,而这些开宗立派的大师们奠定了山水画的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的基础。

荆浩常年隐逸在太行山,又勤于观察写生,开创以描绘崇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他视山林为依托,寄身心于世外,秉性清正,因此真正地画出了山的巍峨、水的活泛、气的雄浑、象的博大,形成独有的艺术追求和成就。

荆浩的《匡庐图》将北方山水的气势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仰山之巅,可窥景之深,这和荆浩饱游饫看,与自然为友是分不开的。画面中既有雄伟的高山,又有矮树为依托,挺拔的山势仿佛能够看见半山腰缥缈的烟云,远处的叠水处运用水墨晕染方式显得自然深远,这种与自然景象相呼应的画作使我们身临其境。

董源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平秀俊逸的独有风格,他作为文人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大师,具有清高脱俗的文人胸怀,淡泊闲适的文人情操。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提到“雪竹、寒林,董源主之”,从董源的《潇湘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等作品都可以看出他寄情于山水,以此躲避繁琐世事,而去探寻山林间的趣味。

董源长期生活在江南一带,对江南的自然山水有着真切深厚的体会和感悟,通过线条、水墨、皴法等绘画语言,呈现出江南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在笔墨皴法上,董源根据江南山体的自然现实,创作出表现绵软厚实地貌特征的“披麻皴”,由重复的曲线圆笔构成,给人一种平坦舒适感。《潇湘图》在笔墨上多采用披麻皴画法,同时还用“点子皴”表现山间的树木丛林,细致的披麻皴和稠密的点子皴交汇出烟雨迷蒙的江南景致,率真平淡,宁静柔美,让人抒怀畅意。

宋代的一些文人知识分子喜爱绘画,擅长书法,且文学、哲学修养高。他们在绘画时会结合自然物象,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关于自然景物的表现,除了对形的描绘外,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将最为动人的山水景色在心里反复酝酿,所绘之景才能流露出自己的情趣和意志,他的《窠石平远图》便能看出这个特征。画面中远山隐入江水之中,水浅石出,寒林与窠石位于前景一侧,由深入浅,空间感十足。但是,郭熙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并没有过多地雕琢,甚至有大面积的留白,这样的做法使得浓郁的诗意扑面而来,文人修养和情怀巧妙地融入在画作之中,营造出“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的意境。正如郭熙提出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可见自然山水如果只是作为观赏之物则非妙品,应亲近自然,化为胸中之物,由情感赋予其精神,才能展现出自然真正的魅力。

而南宋马远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来表现水的“形、势、韵、性”,拓展筆墨使用的各种可能性。他在《水图》中分别表现水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和丰富情态,传达出了一种“格物”精神。其中《层波叠浪》表现的是以厚重强劲的线条和似断似连的细笔分别表现浪花的波峰与波谷,浪花则如蟹爪一般,奔涌向前,展现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洞庭风细》流畅的笔触配合着平远构图描绘出水天一色的景象,节奏匀称而富有变化,墨色由重到浅,从实到虚,让人心旷神怡。

元代既是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文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倪瓒是元代文人山水画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他的画面天真平淡,洁净清幽,呈现出一种孤寂之美和不流于世俗的人格之美。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用心灵去体悟自然,以物形取象,物外之象是其心灵观照的真实,再用“逸笔”之势来绘画胸中“丘壑”,但“逸”并非“不拘常法”而是意在“得之自然”。《虞山林壑图》古淡天然,树石用墨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化自然,表露出倪瓒淡泊高清的处世心态。其中他用中锋慢笔写出每一根鹿角状的细枝,以求笔墨的和谐,与自然相容,使笔墨的变化通过落墨和运笔的过程先后产生自然之美。这幅画倪瓒运用他开创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图式描写了江南的平原之景,而这种图式与其用笔有着一定的关系。画中石头为橫扁状,远处山峰也以侧锋入笔,呈山峰平缓之感,给人以简单而深邃的意境感。这图式的形成源于心中逸气,以清为逸,以简为逸,以静为逸,把“逸气”融入到“一河两岸”的图式中,能够表现出倪瓒恬淡的内心感受。

吴镇一生远离政治仕途,选择隐居,性格孤傲。从吴镇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注重用墨,给人一种水墨淋漓的感觉,描绘平淡寂静的坏境。《松泉图》便可以体会到吴镇傲岸而孤守的性格,整幅画被分成有节奏的三段,上端为古松,中间是飞瀑,下面是杂树,瀑布与杂树间迷雾围绕,苍茫而深远。孤松从左边横向伸出,继而弯折向上,然后再向左扭曲,形成S形的回环之势。其中有支从右倒垂而下,在末端处向右伸出若干小的枯枝。这棵松树的造型正符合了松树自身坚忍而倔强的品格,也体现着吴镇坚贞高洁的处世方式。这幅画虽然用墨饱满,湿气淋漓,但是湿漉漉的水气反衬出松树浑厚的力量感,保留了骨体的力量,使画面越发气格不凡。

中国文人画家游历在各种自然风光中,发现探索自然物象的美,并在自己的观念引导下,将这种美以绘画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画家以绘画的方式和自然进行近距离接触,使得画面中物象自由自适、各得其所,人的情怀也由此有所寄托。中国文人画这种强调师法自然,以形传意,流露文人志士品格思想的独特审美追求和表现风格,既成为了我国后世绘画教育长期追寻的方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中华民族早慧的自然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萍.论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生态哲学观[J].理论学刊,2018(05):154-161.

[2]李松蔚. 中国五代入宋寒林山水精神内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3]宋丽荣,张越.文人画——南宗山水大师[J].美与时代(中),2019(02):40-41.

[4]孙云鸿,张思琪.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24-25.

[5]贾峰.从“贵有古意”到“逸笔草草”——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嬗变[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9):9-13.

作者简介:

陈晗仪(1996—),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文人画意境的探析
略论20世纪文人画理论发展状态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