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工环保与安全》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2020-03-09 17:18刘天宇张金涛
广州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所学化工事故

刘天宇,张金涛

(常州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行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逐渐被开发,生产过程也朝着大型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等方向发展。对于化学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生产也是化工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就凸显出来,绝大多数的化工安全事故及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均源自于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环保观念较差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想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减少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染,就需要高素质的化工专业人才支持,这也对相关行业及领域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环保与安全》作为一门化工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结合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特点与典型的事故案例,介绍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化工清洁生产、环境质量评价、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防火防爆技术、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压力容器及化工安全检修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1]。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讲授,希望学生通过对有关内容的学习,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能够预防并正确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把安全生产和化工污染控制放在首位,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下提高《化工环保与安全》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 改进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

对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单向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如果学生较长时间在被动地接受各类概念及原理,极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2-3]。对于本门课程而言,由于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化学化工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在进行《化工环保与安全》课堂教学时,首先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例,如雾霾天气、白色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类污染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如雾霾天气的成因是由于空气中混入的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PM2.5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让学生对PM2.5产生直观认识,其次结合各地区空气污染的图片报道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PM2.5以及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介绍PM2.5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最后引导学生思考PM2.5产生的原因,如何避免或预防等,例如生活中的车辆限号限行、开发高效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等。通过适当的当堂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听讲,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介绍的过程中无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大型检测仪器设备、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都是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科研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活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对书本上相关内容的介绍,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与本门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等。比起书本而言,图片和视频更为直观,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一些实时的事故案例,帮助学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图片和视频会给学生带来最为直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到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都会给周围环境和人类生命安全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从而意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4-5]。例如笔者在介绍到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时,首先放映一段爆炸事故处理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爆炸过程带来的冲击与后果;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以及事故处理方法有无欠妥之处,应该怎样完善;最后,建立安全责任意识,培养职业素养。除此之外,鼓励学生课后组成团队,以多种方式进行课后学习,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调研,并将相关成果以PPT或论文的形式进行汇报;或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完成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后续进一步的查阅资料与信息整合丰富知识框架,拓宽视野。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后,学生可以参考多种网络课程,拓宽学习的渠道,更为便捷灵活的学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在化工行业尤为重要,没有实际操作检验,再多的理论都只是纸上谈兵[6]。对于学生而言,仅仅熟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现实问题是书本上不曾提到的。另外,化工事故的突发性使得很多时候异常情况的发生都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更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一些集中性实践环节如生产见习、生产实习、大学生创新实验及课外实践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前往参观实验室、工厂或生产企业等,对化工生产、安全防护措施和生产工艺等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7]。例如,在介绍水体污染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滴定操作,分析某一区域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采样、标定、滴定、分析数据等一系列实验过程,既能够熟悉水体检测的大致流程,又是对先学知识的回顾与延伸,虽然过程中存在问题,但通过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介绍防火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和灭火器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在介绍压力容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类气体钢瓶,介绍它的正常使用方法,介绍压力表及密封圈等重要部分;在介绍化工三废时,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废弃物的处理项目,参与学科竞赛等。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从而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总之,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做到学以致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4 考核方式

针对本门课程的综合性,单独一张试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掌握的全面性。因此笔者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两部分。对于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平时作业和小论文组成,小论文的内容可以搜集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多种材料,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对材料中表述的环境保护或安全生产的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例如,可以查找一个化工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造成化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化学品的危害性、事故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案例联系在一起。对于期末试卷,可以更多的采用主观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发散思路,更能合理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总而言之,以多种途径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能灵活掌握并学以致用。另外,对于学生的实习考核,通过实习报告来反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收获心得,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尝试来提高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完善自我,实现更大的价值。

5 结 语

鉴于当前化工安全与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的形势,《化工环保与安全》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门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还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之间的通力配合以及多方面的努力,既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并将绿色环保、安全生产等理念进一步发扬。

猜你喜欢
所学化工事故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学中文
非所学
非所学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