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作物株型塑造的新途径(2020.2.5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0-03-09 15:07
三农资讯半月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靶标调节剂株型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团队在国际植物学期刊《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题为 “Introducing Selective Agrochemical Manipulationof Gibberellin Metabolism into a Cereal Crop”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分析了单双子叶作物玉米与棉花对植物生长调节剂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敏感性的差异,揭示了DPC调控靶标蛋白赤霉素合成关键酶-柯巴基焦磷酸合酶 (ent-copalyl diphosphate synthase, CPS)的生化机制,并利用基因编辑手段提高了玉米对DPC的敏感性。该研究对推动作物化控栽培技术原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构建易于调节剂调控的“轻简”作物(Easy-Crop)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更进一步推动常规作物栽培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效融合。

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的精准、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在作物生长定量调节、株型调控、微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独特效果,已成为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中的常规技术。在作物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多为小分子化合物,其与靶标蛋白质大分子结合或互作调控作物生长,但不同作物靶标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与结合位点存在差异,导致物种间对小分子调节剂敏感性存在差异。调控赤霉素合成和信号通路关键基因是“绿色革命”以来提高谷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以赤霉素合成为调控靶标的调节剂DPC,显著调控棉花植株生长,有效塑造株型,但其在玉米、水稻等调节作用不明显。因此,揭示DPC对不同作物生长调控敏感性差异分子机制,对拓展DPC在作物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DPC对玉米和棉花株高调控,明确了DPC可显著调节了棉花植株生长,但对玉米植株生长影响较小。体外纯化CPS蛋白并分析DPC对其抑制机制,发现DPC降低了CPS酶Kcat、KM,提高了CPS酶的Ksi,因此推测DPC是CPS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并可能通过别构作用抑制CPS酶活性。同时,DPC显著抑制了棉花和拟南芥CPS酶活性,但对玉米CPS酶活性抑制较小。此外,将棉花GhCPS和玉米ZmCPS1分别回补到拟南芥CPS突变体ga1-1和ga1-5中,发现GhCPS回补株系对DPC敏感,而ZmCPS1回补株系对DPC不敏感。这表明不同作物CPSs蛋白差异是导致DPC对不同作物调控存在敏感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玉米ZmCPS1的缺失突变体zmcps1,并将GhCPS回补到zmcps1,获得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对DPC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该结果说明,利用现代基因编辑技术改良调节剂靶标基因,能够使作物符合化学调控技术需求,实现遗传育种手段与栽培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为“轻简”作物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我校农学院博士后张娟与张钰石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召虎教授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Reuben J. Peters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猜你喜欢
靶标调节剂株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靶标评改,让习作评改有序更有效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新杀菌剂靶标和先导化合物的探索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长调节剂畅销品牌产品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靶标网络与中医药研究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
基于单幅立方体图的摄像机内参数标定
性和谐的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