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

2020-03-11 13:15秦景棉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饺子馅味儿秋千

秦景棉

儿时的年味儿,隔着几十年的距离,依然在鼻底飘香,儿时过年的情景,穿越漫长的岁月,永远在记忆的镜框里嵌镶。每每回味,色香味俱佳,散发着久远的温馨的光芒。

小时候的夜晚,如果没有月亮,再加上阴天,绝对是伸手不见五指,街头同人相遇,也是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过年就不同了,家家户户一扫室内灯光如豆、室外漆黑一片的常态。灯多起来,蜡烛多起来,出来进去,都有灯光烛光相伴。大街上也挂起了纸糊的灯笼,每个灯笼里都燃烧着一支蜡烛或一盏油灯。光虽微弱,但一街的灯光叠加拥抱起来,就温暖了整个村庄,温暖了大人和孩子的心。我时常和小伙伴在街头赏灯,仰起头站在灯下,注视着那一团光亮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转,转,转蜡灯,转了蜡灯不腰疼。转,转,转蜡碗儿,转了蜡碗儿不害眼儿。直到把自己转得晕晕乎乎七扭八歪了,才你拉住我、我扯住她,笑作一团。

年前,每家每户都要把一正月的干粮蒸出来,有馒头、豆包、糖三角、菜包子、黏糕……一锅又一锅,都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装进篮子里、筐儿里,然后放入坛子和瓮中。还要剁很多饺子馅,耳边响起菜刀在菜板上舞弄的咚咚声,能持续很长时间,直响得人心里馋馋的。那雪白馒头的香味儿,黏糕的甜味儿,饺子馅诱人的味儿,炒花生瓜子的味儿,多种好滋味飘荡在屋里屋外,把过年的气氛搅拌得浓烈而香甜。

年三十中午,要包一顿荞麦面饺子,先垫垫底,以免平日吃高梁面窝窝头的孩子,三十晚上吃白面饺子把胃撑坏。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就听到远处想起了爆竹声。母亲起床后,抱柴煮饺子,父亲把二踢脚竖在院子里,把红红的一挂鞭拴在竹竿上,我和弟弟在灯光下兴奋地穿上新衣服新鞋。母亲提前叮嘱过我们,大年初一起床后,别说难听话,要说吉利话。我在小辫上绑上漂亮的蝴蝶结,花枝招展地跑进厨房。饺子已经出锅,鞭炮已经点燃,噼噼啪啪飞溅的炮皮,花瓣似的落了一院子,红红的,透着喜庆。我们虔诚地端着饺子,给供奉的祖宗和各路神仙上供,然后围坐在一起吃饺子。

村里自编自演的民俗节目,从村东头演到村西头,锣鼓敲得欢畅,长鞭甩得脆响,碌碡拉得夸张带劲儿,男扮女装的小媳妇扭动着腰肢,媚眼流转,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热闹、喜庆、风趣,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在街頭欢快地流淌着。

村东头搭起了高高的秋千架,在我的眼里,那个庞然大物太威武了,每当看到大人们荡起的身子超越了房顶,我的心便跟着一上一下地忽悠。有人拉我去荡,我摇着头连连后退。有小伙子拉起自己心仪的姑娘一起荡,他们相对而站,开始姑娘还羞涩地笑着,两条大辫子飞扬着,浪漫成优美的弧线。随着小伙子用力,那秋千越荡越高,姑娘吓得叫出了声,把头倚在小伙子胸前。家乡过年搭起的秋千,是我至今看到的最高大最惊险也最美好的秋千。

正月十六,晚饭后,在街头点起一堆火,燃烧的是柏树枝,噼里啪啦的,像放小鞭儿。还有从各家各户收的旧鞋,全都是手工布鞋,也放进火堆。大人孩子围成一圈,最兴奋的是我们这些孩子,一张张小脸被烤得红扑扑的,暖和极了,也快乐极了。等熊熊烈火燃尽,不少人把白馍埋进余火中,烧出金黄的脆皮。

儿时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儿时吃过的饺子,是世上最香最诱人的饺子。后来,母亲在北京居住时,平时也给我们包饺子,无论什么时候吃母亲包的饺子,都散发着一股香浓的过年味儿。每次吃饺子,母亲总爱问:咸淡怎么样?我说:正合适!香!过年味儿!

猜你喜欢
饺子馅味儿秋千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调拌饺子馅有技巧
“荡秋千”的由来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让饺子馅鲜美多汁的小妙招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荡秋千
厨房料理小妙招
荡秋千
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