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途径探析

2020-03-11 09:09王国胜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4期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满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与满族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其相较于汉族文化来说,有着其独有的特色,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满族艺术为各种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源泉。它不仅在东北地区有名,而且在国内外传播。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是以满族文化艺术为中心进行IP开发,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使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满族传统;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

一、打造旅游文创品牌IP开发的三个阶段

旅游文创品牌IP开发即凭借优质IP内容塑造品牌形象,从而聚集粉丝用户,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IP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IP塑造阶段、IP扩大阶段和IP变现阶段。因此打造北方特色文少数民族创IP项目的具体问题也是处理好这三个阶段。

IP塑造阶段。通过塑造IP形象实现品牌的塑造。塑造IP形象就是要给品牌搭上“人设”,即“人物设定”。具体是指创造具有形象特征、内在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的标示性和辨识度并且符合“人设”形象。用户通过对人设“的直观理解,可以快速建立和掌握对品牌的理解,树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用一种符合这个IP形象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借助各种的内容表达形式去和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将满族的传统文化同哈尔滨吉祥物结合起来是一种思路,让吉祥物穿上满族传统服饰或者带上满族的挂饰增添文化气息,让其吉祥物滨滨作为满族传统文化的人设形象。

IP扩大阶段。主要通过多维度的接触目标用户,为IP聚集粉丝用户并增加粉丝的忠诚度与黏性。IP内容的传播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渠道,必须可以多方位多渠道的进行传播扩展。如果IP内容无法连接广泛人群,即缺乏传播度,那么其追随人群的基数是缺失的。在IP的扩大阶段,分享是品牌渗透最大的特征,必须多渠道多媒介的不断的加重加深品牌的印象,形成社群效应。通过这一阶段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传统文化。

IP变现阶段。当IP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进入品牌IP的商业变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抓住了大众消费观念与形态转变的契机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实现旅游文创品牌IP产品的销售,以此来创建文化的利益价值。

二、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途径探析

满族历史悠久,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满族艺术为各种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源泉。它不仅在东北地区有名,而且在国内外传播。就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入了”中国故事”文化展示现场。由满族刺绣传承人夏丽云带来的”盛世龙”浮雕绣品技惊四座.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文化,历史,情感价值等方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在工业化社会逐渐失去了其发展的沃土,市场需求量降低、从业人员减少、手工艺品老旧、与现代生活脱节等,这些问题导致现阶段手工艺品的发展危机。而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进一步推动对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

首先,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并大力推广。因此,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既是顺应时代要求,为生产、销售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提供基础。

第二,在现阶段的商品社会中,构建品牌是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的主要手段,好的品牌能够走进消费者的内心,精准的品牌定位、形象构建、产品设计、推广与宣传决定了品牌的价值。而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就是一个打造品牌的过程。因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往往比商品本身更为重要,文创品牌也不同于普通大众品牌,相比较而言,一个好的文创品牌对文创产品带来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将会更大。

第三,文创IP的设计与大众产品有所不同,其塑造更加强调文化性与创意性,要从社会、传统、生活中汲取灵感,不断挖掘IP的地域文化特色,讲述动人的品牌故事,在品牌及其产品的经营中逐步形成文化积淀。因此,在打造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时,必定会挖掘黑龙江少数民族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民族习俗、历史传统等。这样既增加IP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创意,更是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地面向大众。

第四,好的文创IP还会从感官形象上展开设计,使产品具有符合其内在精神的外观和包装。将抽象理念、民族文化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通过可视化的视觉表现向观众直接、间接地传达信息,并对产品进行延续性的宣传,从而达到预期的展示与传播效果。通过视觉符号,让受众与手工艺品产生情感共鸣,既提升品牌的传播效果,又能提炼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符号,完善视觉形象。

第五,打造哈尔滨哈尔滨北方特色少数民族文创IP,开发多维产品,如:刺绣、挂画等工艺观赏品,明信片、服装、冰箱贴等生活日用品以及手工体验材料包等,使得少数民族文化更加融入现代生活。

第六,黑龙江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播主要依靠博物馆传播模式,包括主题活动推广、展览等,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新媒体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传播媒介应运而生。网络社交平台、移动应用APP等是人们接收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这也为黑龙江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创品牌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与平台。通过打造文创IP,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站、APP等,同时设置网上销售网点;推出网络小游戏,将少数民族工艺融入其中,让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利用抖音、斗鱼等直播平台,向受众展示制作工艺、制作流程,激发观者的兴趣,吸引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国民,张彩云. 互联网 +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8,(01):130-134+176.

[2]常 征,梁振民,葛浩浩.满族民俗旅游业 SWOT 分析及开发策略探究———

以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07):30-33.

[3]张静."互联网+"背景下河南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6,(12).

[4]刘霞.秦皇岛民俗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5,(11).

[5]樊舒.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3,(06).

[6]常 征,梁振民,葛浩浩.满族民俗旅游业 SWOT 分析及开发策略探究———以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07):30-33.

[7]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创新策略——以沙河四匹缯布为例[J]. 周福芹,李紫星,李潘坡,郭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8]以徐福文化为创意元素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化[J]. 张建民,张斓.  大陆桥视野. 2016(11)

[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为例[J]. 李森.  美与时代(上). 2016(11)

作者简介:

王国胜(1979—),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濱人,沈阳体育学院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