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

2020-03-11 03:02阴冠雷
ViVi美眉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新媒体高职院校

摘要:把新媒体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也有利于预期教育成果的取得。同时,也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特长,使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背景下上好思政课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当前,高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思政教育方式也亟需有所转变。结合新媒体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新媒体正日益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看到新媒体“双刃剑”的特征:一方面,它在促进学习效率增长、帮助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到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它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所以,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既需要尽快实施,又要做好面对诸多挑战的准备。怎样正确、有效地使用新媒体,是我们面对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习情况简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学习经历等原因,会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欠缺和。首先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个人素养、精神风貌等差距较大;其次是对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是无法有效对自我进行约束,遵守纪律情况不够理想;最后是视野较狭小,不喜欢关注时事热点,缺乏政治意识。

在新媒體不断进步、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沉迷于短视频、聊天软件和电子游戏,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课中全程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怎样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增强学习动力,提高知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广大思政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有效性探究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人,其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想要结合新媒体上好思政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体把握与创新方法

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极为复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整合能力,从高维度把握好基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把理论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增加对当前热点问题的理性挖掘,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体会到学习知识是有用的。

新媒体有信息传递即时、资源开放共享等特点,网上有很多可以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源不宜包含过多信息和较强的理论性,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新媒体还具有沟通交流互动方便等优势,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思政课程的目的之一。思政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教授理论知识时,更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自己讲课、组织讨论、开展辩论会、到校外进行参观考察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到思政课程理论的真理性和实用性。通过校外实践,学生还可以切身体会到当前社会的飞速进步、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广大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这些真实体验是在网络上感受不到的。

(三)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课下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如QQ群、微信公众号)与学生建立及时的联系。例如筛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课后通过师生建立的公共空间发布,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去查找资料、追踪事态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过一段时间后,把选取同个内容的同学组织起来,公开展示自己的成果。成果的评定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既使成绩相对公平,又使大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把作业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讲解,学生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为学生普及新时代的政治思想内容,随时随地与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形成具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近些年,新媒体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和传统媒体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新媒体的一些弊端。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接受,都对大学生们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和身心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广大思政教师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正确地把新媒体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思政课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振国,化解学生消极情绪,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以教师和传媒为路径的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2(17).

[2]梁晓,民办艺术院校思政课与艺术专业课结合的“育人”改革与实践——以河北传媒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赤子,2013.

[3]徐振详,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4]羊森,诠释学视域下高中生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J].学理论,2013(16).

[5]张存凯,夏卫东,王磊,高学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02).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探究”(项目号:2020KY71002)。

作者简介:

阴冠雷,男,广西南宁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思政课新媒体高职院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