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废旧铁路空间与景观再设计研究

2020-03-11 04:33王钊
ViVi美眉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景观铁路空间

王钊

摘要:铁路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工业文明轨迹在城市发展脉络中的历史记忆。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内部的铁路渐渐退出城市革新的舞台,如何正确妥善处理废弃铁路,以便更有效的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消除城市废空间,增加城市居民工作之余的文化空间、娱乐空间,宜居生态空间的再设计将是重要一环。

关键词:铁路;再设计;空间利用;景观

一、铁路景观的内涵

旧铁路不单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工业文明的鉴证者。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繁荣。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而铁路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数量和速度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铁路景观设计研究指的是以铁路为中心而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既将铁路作为一个综合的景观廊道,综合考虑铁路周围的自然要素、人工要素等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巧妙的设计,使铁路建设、铁路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的、有机的统一,同时能够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协调的铁路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二、铁路景观的特点

(一)具有动态性

列车承载乘客在铁路上以高速的运动方式行驶,因此铁路景观与步行运动、低速行驶、静态方式观赏方式不同的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在行驶的列车上观察,铁路沿线的景观会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相对应,车外的观察而言,列车也是以一种动态的画面构成。

(二)具有连续性

铁路是以线型空间而行驶的,铁路沿线的景观随列车的移动而不断的变化,随铁路的延伸而不断地连绵起伏,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空间。铁路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延伸、不断地起伏,呈现较为强烈动态性、律动性、序列性、连续性。

(三)具有多元性

铁路具有本国特色设计原则和功能服务理念,且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列车在铁路上行驶的过程中,会跨越不一样的特色地貌、会通过不同的气候地带、会依山傍水等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景观。

(四)具有多维性

铁路景观是一个具有序列性的线性带状三维空间,这种空间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空间光影。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展示出各异的空间风貌。而且民俗节日、风土人情、社会活动等一系列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空间效果。

三、废弃铁路空间利用策略

(一)现存问题

我国铁路发展历时较短,发展速度很快。铁路的更新换代较为迅猛,从单线铁路到复线铁路,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的升级改造可谓是日新月异。旧有铁路要么在高速发展的铁路事业中逐渐消亡被更替,要么在新型高铁线路框架的规划下被荒废遗忘。有意保留下来的旧有铁路遗迹少之又少。

(二)空间利用策略

1. “点”型景观提升空间效果

将具有历史意义或特殊含义的铁路建筑与构筑物进行挖掘、改造、提升,这一系列的再利用手法将给作为“点”的废弃铁路新的生命。这类“点”型空间如候车楼,客运站,月台,枢纽轨道控制室,废弃火车头等,都是可利用与优化提升铁路元素的景观载体。这些“点”型空间不仅仅是能够让人驻足停留的观赏景观,更是时光荏苒留下的历史印迹,铁路文化也在历史长河的川流不息中璀璨夺目。各类的火车构件诸如车厢,车轨,车头,小型运输车,人力轨道车都可以作为景观雕塑,而小、中、大型的建筑空间内部又可以加入铁路周边玩具,铁路发展文化长廊、铁路艺术作品等,增加展览空间的趣味性,营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铁路历史背景的众创空间。促使游人进一步挖掘废旧铁路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帮助游人了解废弃铁路更深层次的内涵。

除了将铁路“点”型空间改造为展览空间与文化雕塑外,“点”型景观还具有“新旧相融”与“修旧如旧”两种提升空间效果的手法,所谓“新旧相融”在形式上是指通过现代的装饰手法,运用新型材料的颜色、肌理、光泽、质感与旧有材质进行视觉上的反差对比,通过这种反差给人新旧交替,新旧相融的视觉感受,能在旧有废弃铁路空间中焕发新的活力,形成空间焦点的景观小品。“新旧相融”在功能上是指通过声、光、电、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的手法,将单纯的铁路元素打造成可以与游人互动的景观小品,例如感应跳泉,风动墙,水幕打印等高新科技产物,这样将固定不变的景观激“活”,赋予景观生命,人们在于景观小品的互动游戏中,更能加深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记忆,感受景观小品中的内涵。“修旧如旧”则是对废弃的铁路空间进行充分保留,最大限度的将原有场景原汁原味的展现给游人。

2. “线”型景观优化空间结构

废旧铁路的“线”型景观主要在于优化整体空间结构,它可以作为社区景观、城市公园、道路系统的延续,铁路本身的“线”型形式能够与城市“绿道蓝网”形成共生体。这种流线型与导向性的景观轴线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舒适的娱乐空间与慢行系统,也能够形成带状植物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社区间的绿道生态联系,便于打造城市生态摇篮。

在社区景观空间中,废旧铁路的“线”型功能性大大降低,景观造景与路线导向的功能大大提高,地域文化脉络通过铁路元素的“线”型串联给人深刻印象,这种空间不再是单纯的景观环境,而是对于场所精神的展现,勾勒出儿时的城市面貌,感慨空间更替所带来的回忆。

在城市公园空间中,废旧铁路的“线”型形式得到最大化的保留,它既可以作为公园一级道路旁的小火车观光辅道,又可以作为公园主题文化增加公园游览特色。铁轨、火车头、车厢等铁路元素无论是作为商业售卖空间,还是作为网红打卡景观都是具体统一文化脉络的主题性景观空间。这条“线”既是废旧铁路风格形式的统筹,也是时代变迁中文化积淀的贯穿。

在道路系统中,废旧铁路的“线”型是基于不影响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基础上,依托诸如人非共板系统,文化商業街,城市有氧步道等,在其中加入铁路“线”型元素,这种废弃铁轨可以看做是地面上的元素景观装饰,同时又可以优化形式、良好功能使其变为养生步道,特色盲道,也可以成为公共空间中的室外家具、室外构筑物。也因其原本所处地理位置的保留,又是作为城市人行道路的一分部,与人的日常接触较为频繁,更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场所印象,承载更多的城市记忆。

3. “面”型景观整合空间序列

废旧铁路的“面”型景观主要在于整合空间序列,让景观空间结合文化、历史、地域等要素使整体空间层次分明,具有“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景观空间序列感受。“面”型景观空间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具象“面”型空间与模糊“面”型空间。

具象“面”型空间诸如那些有明显边界的废旧铁路工业园、废旧铁路仓库区、废旧火车修理站等,因需要统筹管理而和周边区域有明确墙体分隔的产业园区。这类“面”型空间环境与周边环境没有任何联系。这类空间建议以铁路主题性公园进行打造,或者诸如798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功能延伸。

模糊“面”型空间多是铁路停运后,在城市整体规划的促使下,主动或被动的融入到周边城市环境中,成为城市区域的一部分。它们原本工业园、存储仓库、维修厂房、客运站、货场站的属性被周边居民区、文创区、商业区的功能置入或功能置换,原有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这类空间建议以街头游园,或商业步行街进行打造,创造更多城市中的共享型景观空间。

四、未来展望

随着铁路的创新和城市街区的发展,废弃铁路空间的再利用可以作为一个小的切入点,开启旧城更新的序幕。浪费铁路空间的重用,以换取当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改进可以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旧城社区,提高城市空间的质量,提高该地区的城市空间价值,吸引更多更新下一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M].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

[2]曾穿城而过留下史话老铁路成特别风景线[N].信息时报,2015.

项目基金: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CYS045)

猜你喜欢
景观铁路空间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