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常夏石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0-03-12 12:28
种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胚轴胚根高峰期

(1.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9;2.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呼和浩特 010030;3.赤峰市红山区棚户区改造管理办公室,赤峰 024000)

种子萌发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整个过程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种子对外界环境干扰响应最敏感的时期[1]。水分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参与种子萌发的多个生理生化过程,通过足够的水分活化相关酶,分解种子内贮藏的有机物质,进而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催动种子萌发[2]。聚乙二醇(PEG-6000)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溶剂,被广大学者用于模拟干旱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在种子萌发研究中,PEG-6000处理已经成为评价种子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禾本科[2-3]、豆科[4]、桔梗科[5]、石竹科[6-7]等方面有报道。不同种类萌发对PEG浓度的反应不同,研究表明,15%浓度PEG处理后的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种子,其萌发能力就受到明显的抑制[8],但此浓度对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种子萌发却起促进作用[9]。贾蓉等对苜蓿种子的抗旱性研究发现,不同苜蓿品种在5%浓度PEG处理下的发芽率最高,20%和25%PEG则会抑制其萌发,导致发芽率降低[10]。刘佳月等对黄花苜蓿(Medicagofalcata)和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种子萌发的研究也得出一致的结论,高浓度的PEG胁迫会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能力[11]。不同种子对干旱条件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不同,因此对PEG模拟胁迫的响应也不同。

常夏石竹(Dianthusplumarius)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为多年生耐旱植物,是外来引进品种,对水的需求较小。本实验将常夏石竹作为受试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评价其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能力和抗旱能力,以期为园林绿化增添新的选择植被,进而节省绿化成本。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常夏石竹种子,来自中国移动(呼和浩特)云计算中心。常夏石竹种子千粒重为1.147 g。

1.2 种子预处理

将常夏石竹种子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4-1995)进行处理,用蒸馏水反复冲洗3~4次后,再用2%浓度的NaClO溶液消毒8~10 min,然后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待用。

1.3 实验设计

设1个对照(蒸馏水)和5个浓度梯度的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0%(ck)、5%、10%、15%、20%和25%。每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将不同处理的种子置25 ℃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从第2天起开始统计种子的发芽数,并且每天随机选取10颗种子,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其胚轴和胚根的长度。在种子发芽高峰期统计发芽势,在连续7 d内种子不再萌发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并标志本次种子萌发实验结束,实验总时长为23 d。实验在RTOP-800 B型培养箱中进行。

1.4 数据处理

将实验过程中观测并记录的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进行初步整理,统计分析用R 3.3.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检验,作图使用Sigmaplot 12.5软件。测定指标如下:

1) 发芽率[12](%)=n/N×100%,n为连续7 d内种子不再萌发的累积发芽数,N为供试种子总数;

2) 发芽势[6](%)=(n/N)×100%,n为第3天累积发芽种子数,N为供试种子总数;

3) 发芽指数[12]=∑(Gt/Dt),Gt为在t天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4) 日相对萌发率[8]=(Wt+1-Wt)/N,Wt+1为第t+1天的种子萌发数,Wt为第t天的种子萌发数,N为种子萌发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种子萌发进程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常夏石竹种子的萌发进程有明显影响(图 1)。对照处理常夏石竹种子的萌发总时间为3 d,在第2天达到萌发高峰期,日相对萌发率为85%。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种子在第2天达到萌发高峰期,日相对萌发率为69%,总萌发时间为6 d。10%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种子在第2天和第3天均为萌发高峰期,日相对萌发率分别为38.25%和36.25%,萌发总时长为10 d。1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种子在第3天为萌发高峰期,日相对萌发率高达56.25%,萌发总时长为20 d。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常夏石竹种子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未发生改变,在第2天或第3天达到萌发高峰期。但显著影响了萌发总时长,与对照相比,5%、10%、1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常夏石竹种子萌发时间分别被延长3、7、17 d,20%和2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常夏石竹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无法正常萌发。

2.2 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分析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常夏石竹的种子发芽情况(图2),发芽率和发芽势作为评价种子萌发的常规指标,可以反映种子的优劣。随着PEG-6000浓度的逐渐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率在对照和5%~15%浓度的PEG处理下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5%和10%浓度的PEG-6000处理下的种子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0.05),但1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p<0.05)。

图1 不同浓度PEG-6000下的日相对萌发率

注: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浓度PEG处理之间同一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图2 不同浓度PEG-6000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2.3 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发芽指数是种子萌发的综合评价指标。随着PEG-6000浓度的不断增加,种子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图3)。与对照相比,不同PEG-6000浓度处理下的种子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10%与15%浓度PEG-6000处理下种子发芽指数差异显著。

图3 不同浓度PEG-6000下的发芽指数

2.4 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幼苗的影响

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胚轴和胚根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EG-6000浓度越高,抑制作用也表现得越强(图4)。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常夏石竹胚轴呈逐渐变短的趋势。与对照相比,PEG-6000浓度处理下的胚轴均显著变短(p<0.05),5%和10%浓度PEG-6000处理下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胚轴的变化趋势相似,常夏石竹胚根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变短。与对照相比,10%和15%浓度PEG-6000处理下的种子胚根均显著变短(p<0.05),5%浓度PEG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胚轴/胚根值在5%浓度的PEG-6000处理下最小,显著低于10%和15%浓度的PEG-6000处理(p<0.05)。

图4 常夏石竹种子在不同浓度PEG-6000下的胚轴和胚根长度

2.5 20%和25%浓度PEG-6000处理后常夏石竹种子的恢复萌发

20%和25%浓度PEG-6000处理后的种子无法萌发,萌发过程被完全抑制。用蒸馏水将被处理过的种子反复冲洗浸泡,进行恢复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旱胁迫被解除后,常夏石竹种子均能正常萌发。20%浓度PEG-6000处理的种子在第1天就出现萌发峰值,为38.25%,随之逐渐降低,在第7天时萌发截止,发芽率高达93.5%。25%浓度PEG-6000处理的种子在第2天出现萌发峰值,为32.5%,随之逐渐降低,也在第7天停止萌发,发芽率为86.5%。

图5 20%、25%浓度PEG处理后常夏石竹种子的恢复萌发

3 讨 论

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生态因子。种子在萌发时期极易受到水分的影响,如果水分条件差,将会导致种子死亡率上升,因此种子的萌发能力及幼苗期的生长被用于衡量植物的抗逆性强弱[13]。陈叶等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会影响种子开始萌发和到达萌发高峰期的时间,干旱胁迫导致种子萌发的初始时间被延迟,且种子达到萌发高峰期的时间也被推迟,萌发总时间被延长[1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与陈叶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常夏石竹种子萌发对水势具有一定的需求,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种子采取“顺势”策略加速萌发,而缺水时,种子则采取“躲避”策略延迟萌发。

植物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取决于种子萌发和成苗这2个关键阶段,种子萌发与成苗2个阶段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环境因子、自身条件和激素水平等[15]。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是调控与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16]。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胚轴、胚根的长度均作为评价种子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6,17]。因此,本实验用PEG-6000模拟不同等级的干旱胁迫,对常夏石竹种子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6000对常夏石竹种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率以及胚轴和胚根的长度等指标均伴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6-8]。岳桦等[6]、刘佳等[7]分别对石竹科的北丝石竹、常夏石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均逐渐减小。刘佳等[7]对常夏石竹的研究还发现,20%和25%浓度的PEG-6000完全抑制了其萌发。

本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当PEG-6000浓度高达20%和25%时,常夏石竹种子的萌发被完全抑制,但随着干旱胁迫被解除后,种子则会迅速萌发,达到萌发高峰,仍有86.5%~93.5%的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这与赵淑文等[8]、刘佳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高浓度的PEG完全抑制了常夏石竹种子的萌发,但种子内部的生理特性并未发生改变,没有破坏种子的生理结构,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保存得完好无损,所以随着干旱胁迫的解除,常夏石竹种子依然能萌发,且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本研究表明,常夏石竹的抗旱能力较强,其种子对干旱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干旱条件下常夏石竹种子不会失活、丧失萌发能力,当土壤环境中的水分满足其萌发条件时,便会迅速萌发。因此,常夏石竹在干旱区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本次实验评价了常夏石竹种子的萌发能力及其抗旱能力,对其幼苗生长阶段的抗旱性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开展实验进行探讨。

4 结 论

1) PEG浓度的增加,导致常夏石竹萌发被延迟,且萌发时间变长。

2) 常夏石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PEG浓度的增加均呈减小的趋势。

3) 浓度为20%和25%PEG处理的常夏石竹种子,其萌发被完全抑制,但种子的生理特性未受到影响,随着PEG胁迫的解除,其种子可以快速萌发。

猜你喜欢
胚轴胚根高峰期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外源激素IAA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花椰菜幼苗下胚轴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不同引发剂对番茄、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合QTL-seq和连锁分析发掘水稻中胚轴伸长相关QTL
红树植物秋茄的实验室栽培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苗期根和叶的相关关系分析
小豆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