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2020-03-12 10:07萌,刘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曾子家风价值观

陈 萌,刘 程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才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关键的“纽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作用。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价值,对于更好发挥家庭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一个人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1]家长在生活中,要时刻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孩子。无论孩子什么年龄开始接受教育,他所上的第一课都是家庭教育所赋予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岳母刺字”教育子女精忠报国,郑氏“画荻教子”千方百计为子女创造学习条件,《颜氏家训》重视孩子的早期培养和教育等诸多例子,都在不断证明,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交流最多的也是父母,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社会问题在个人,个人问题在早年,早年问题在家庭。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思想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该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更高品德的培养,遇到困难时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辨别是非、分清善恶。家庭教育的结果直接作用于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内化于心;能够让他们知道怎样能实现自己对于人民、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这是外化于行。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二、家长教育的基础作用

(一)家长教育的榜样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有扮演着榜样角色,家长的榜样示范对后代成长的引领作用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也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2]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沉迷于网络和智能产品。一些家长在玩手机的同时却批评孩子不写作业,还吵着要手机玩。大人在玩手机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一定是好奇的,觉得手机很好玩,不然我的父母为什么总在抱着手机玩。与其批评,不如做个榜样,如果父母放下手机自己看书,孩子也会效仿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行下效”。有的家长存在攀比心理,为了不让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丢面子、受委屈,比吃比穿比学校等,为追求时尚潮流而大笔支出。这类行为不仅会严重误导青少年的人生观、歪曲青少年的价值观,还会使青少年养成挥霍无度、攀比成风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同时,要让子女体恤父母的辛劳付出、珍惜粮食、支出适当,不与伙伴攀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古代“曾子杀彘”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的儿子想随他的母亲一起去集市,在他母亲的后面又哭又闹。曾子的妻子哄儿子说:“你先回到家中等我,我赶集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准备杀猪给儿子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孩子现在还小,什么都不懂,他只会听大人的。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榜样。”于是曾子就杀猪给孩子吃了。父母的无意间或者哄骗式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待事物是懵懂好奇的,父母越是不让去做的事,孩子就越想去做。模仿是人不自觉的学习方法,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语言、行为习惯、处事方法等,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送给孩子做好的礼物就是做个好榜样,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二)家长教育的指导作用

任何的教育都有其适合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父母有必要把握好教育的关键时期,要运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指引他们。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举动,那么就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有效制止和教育引导。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些家长会说童言无忌,甚至有人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还会阻挠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犯了多大错误,闯了多大的祸,家长都一味地纵容。溺爱就是害了孩子,不要以为纵容一次,下次犯错误再教训。三番五次的溺爱孩子,孩子就会抓住父母的这个弱点,一次一次地犯错误,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要总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地去溺爱孩子。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的错误,今后将会用更大的代价去纠正这个错误,甚至悔之晚矣。

“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可是为什么长大后有的人做了好事,有的人却做了坏事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的影响。在《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关于父母溺爱孩子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一个少年因偷盗被当场抓到,双手被绳子捆绑着,准备行刑。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少年转过身来,要对母亲告别。当母亲走到少年犯旁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儿子竟然一口咬掉了自己的耳朵。母亲非常生气的骂儿子真是大不孝,都已经犯了罪,却还不知道悔改。那少年犯理直气壮地说:“小时候我第一次犯错误,偷了同学的东西给你的时候,如果你惩罚了我,我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胆子越来越大,更不会被行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规矩去管着他而不是去惯着他。任何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教训,你得让孩子去经历一些事情。世间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这个爱一定是理性的、正确的。在子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要时刻并坚决做一名合格的指路人。

三、优良家风的根本影响

(一)优良家风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轻松。不用动手做饭就可以在网上订外卖吃,不用出门逛街就可以在网上买衣服,所以根本不需要交流就可以生存下去。邻里之间交流甚少,有的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家庭聚会也大多数人都抱着手机,缺少沟通。社会上道德绑架、碰瓷等事件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以产生信任,所以,这更加体现了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校教育的视域下,品德、智力和身体等发展正常的学生都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困难的学生,也都与家庭环境有关,如单亲、离异、孤儿、留守儿童等,这些情况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会产生自卑、孤僻、极端情绪等。

身体的住所只是房子,心灵的归宿才是家。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培养下,孩子们自己书写人生的篇章。家风是个体家庭独特的风格,家长有义务营造良好的家风,为后代提供一个舒适积极的成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建立家风的重要性,他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3]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谐美满、积极向上的家风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一起营造良好家风,以塑造孩子的未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现实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旗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营造良好家风的必需前提,良好的家风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延展。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4]。青少年处在一个相对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平衡,因此,父母要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指引,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要让青少年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迈入新时代,青少年肩上的担子更重,需要担当新的历史使命,这更需要正确的价值信念作为支撑。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升青少年对于家风文化的认可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期内,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是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家长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培养他们勇于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在青少年时期,家庭和学校就要重视价值观的培养,从头开始,从早开始。家长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栽培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青少年不仅要在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准则。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奉献自己。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个人的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青少年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描绘绚丽的篇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献出自己绵薄的力量。

猜你喜欢
曾子家风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哪吒失手
勤劳节俭传家风
曾子杀猪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