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思政课改革探索

2020-03-12 10:07赵思聪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内容教学模式

张 瑞,赵思聪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所谓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探究和解答来展开课堂教学[1]。该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提升授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信仰体系转化的关键突破口。因此,教师在应用该模式进行实际教学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问题形式应当呈现多样性、问题引入应当体现艺术性。

一、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具体属性,综合运用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具针对性、连贯性、科学性、时效性和高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其最显著的学科属性就是意识形态,该门课程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要求较高,所以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和条件。以下,综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现状,简要分析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第一,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之上,综合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而形成的集交互式、集中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同时该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问题内容、问题形式、问题引入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变,以达到该模式框架下最优的教学方式组合,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对其进行创新性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第二,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政课堂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置、提出是由教师为主体,而问题的讨论、分析、回答等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该教学方法下可以有效地在课堂中形成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模式。该“双主体”模式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同时又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障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到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自主性,即该课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社会观、政治观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而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正好从问题的不同阶段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其模式体系与思政课程教学目的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

第三,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基于思政课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感染性、时效性、针对性。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所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时的感染性。其次,鉴于教师在问题内容设置、问题形式选择等方面可以充分地与时事热点进行结合,让学生切实体会思政理论内容的现实意义,所以该模式下的思政课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最后,由于思政理论课程中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高,学生对此类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难点进行分析和引导,以此降低该门课程的学习难度。马克思也曾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以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热点为问题导入,分析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由此可见,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第四,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完善了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堂考核与评价方式,使之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因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在问题提出、讨论、解决等每一个环节均可以较为明确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鉴于目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普及,教师在该模式下还可以充分依托此类技术加强与学生对问题的多层面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学生布置思政作业,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此类平台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作答。不仅如此,该模式在提供多层面的问题交流基础上,还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形式,此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总之,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题会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内容设置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属性决定了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内容设置应当从实际出发,才能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一,教师应当以整体思政课程理论体系作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内容的选择。不恰当的问题不仅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会使课堂整体效率大打折扣。第二,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课对象的特点。即不同的听课对象群体其思政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均有较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只有基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学生的特点进行问题设置,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在问题设置时需要注意其性质应当具有针对性。与理科、工科等自然学科不同,思政内容教学必须坚守国家意识形态主阵地。所以,高校教师在思政问题选择上应当慎之又慎,切不能为了“博眼球”而选择不恰当、甚至具有错误意识形态的课程问题。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是该部分最基本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思政课中,教师过分强调该部分与后续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问题内容本身的可授性原则。而在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该问题的内容进行创新,其中问题内容拆分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便可以将问题拆解为“马克思主义可信吗”、“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等等。该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保证了问题内容与授课内容保持高度的关联性,更是通过陈述、设问的综合性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在部分内容讲解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课堂内学生的专业和认知水平。所以,高校教师在内容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内容和材料,让他们在感同身受基础上提高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问题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是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该环节中应当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有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思政课课程育人的时代性要求。

三、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形式

基于问题导入式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中,问题内容具有针对性是基本原则,是该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4]的要求。一般来讲,问题形式与教师本身的授课策略、特点等直接相关,“问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的难点和学生的思想疑惑以及现实热点等”[5]。基于高校思政课程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所以在问题形式方面仍然较强的规律性可循,以下进行简要阐述。

第一,问题形式应当具有直观性。教师在问题形式展示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将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难度。第二,问题形式应当具有针对性。教师在问题形式的选择上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呈现效果,因为过于花哨的问题表达形式往往会脱离教学本身内容,进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三,问题形式应当具有区分性。即教师在问题形式方面至少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区分:问题性质区分、问题内容区分、问题对象区分。第四,问题形式应当具有新颖性。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案内容常年不更新,严重违背了政治教学应当具有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看待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应当最大程度地增设时代积极元素,以使得课堂能够更加丰富和饱满。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社会现实来分析解答。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这些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评判,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让学生在认识社会问题中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6]。总之,高校思政课的问题形式事关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师在该环节中应当力求保持问题形式呈现多样化,以达到内容教学和人文熏陶的高度统一。

四、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引入

在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问题内容的科学设置和问题形式多样性的追求是后续问题引入的基础。同时,问题引入方式直接关系着教师与学生的课题交互质量,所以,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当在素质教育框架下,尽可能地使得问题引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让学生从心里端正学习该门课程的态度。

首先,思政课问题引入,即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技巧,以“诱发”的方式使得大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该门课程的教学情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该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诱发”。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应当摆正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即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切记不能自说自话、高高在上,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热情,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其次,基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规律,教师在问题引入环节中,可以遵循如下方法和原则:第一,科学合理设问,即不仅需要保障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课程内容,更需要保障其有一定的语言艺术。同时,由于设问是一种交互式的课堂模式,所以应当注意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第二,在尊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引入。因为思政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学生之间意识与感觉的双重交流,所以教师在尊重课堂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第三,在问题引入时应当做到通俗易懂。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将复杂知识简单化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思政这一类理论性较高的课程,教师更应当通过诙谐表达、通俗讲解等方式将其中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洁直观。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的引入环节中可以使用较为荒诞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此类设问模式还为后续师生交流奠定基础,因为教师接着便可以邀请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内营造民主活跃的气氛。高校教师通过恰当科学的问题引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入教学内容,更可以为课堂整体框架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考虑到目前高校中总的教学规则,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时间也是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回答的必然要求。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学习规律而提出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这一教学法”[7],其原理就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被引导的方式学习新的内容,而这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高度契合。所以高校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以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为基本框架进行课程创新,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内容教学模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