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研究

2020-03-12 10:47刘伟
新丝路(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后勤服务县级党校现代化

摘 要: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县级党校职能深化的宏观背景下,现代化是县级党校后勤服务的发展方向,然而硬件设施、后勤队伍、监管评价机制等一些因素制约了党校后勤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县级党校应积极顺应新业态,强化运行保障、队伍建设与监管评价,统筹推进后勤服务现代化,科学选定现代化路径和范围。

关键词:县级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

党校在党政机构序列中处居于十分特殊的重要位置,承担着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重担。后勤部门作为支撑党校建设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点支点,通过对党校拥有的硬件设备、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管理与增添,保证党校干部教育、调查研究、对外培训等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伴随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党校职能的深化,县级党校后勤系统需由相对封闭的自我服务,逐步走向开放式的现代化服务,这既是完善党校自身办学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新时代干部培训与社会培训“大环境”的需要。

一、县级党校后勤服务新业态

党校后勤保障与普通党政机关、一般高校明显不同,有着其特殊性,兼具机关后勤和高校后勤的特点。其服务对象大多是党政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普通党员。培训周期性强,每年4月到7月、9月到11月是培训高峰期,人数多达数百人。在新时代党校培训正在逐步现代化、深度化,这也就决定了服务保障任务更重,服务质量要更高。

1.培训高标准

县镇领导干部是国家政策落地的关键因素,其整体素养影响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成效。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党校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政治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解决新形势下能力欠缺、本领恐慌问题。”此后中央、省市县陆续出台《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等进一步细化要求,这些客观上增加了党校后勤系统的作业量和工作压力。2018年,M党校举办的主体班次,接待的外培班次和其他部门班次共计360余期,此外主体班次培训时间长、外培学员饮食习惯差异大等因素,倒逼党校对后勤系统存量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改进服務方式。

2.设施现代化

党校后勤的服务对象主体是广大学员和教工。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提质升级为学员与教师获取信息提供新渠道,也对党校后勤服务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新媒体成为学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学员队伍结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需要党校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图书室、多元的书籍菜单、静谧的阅览室是必备选项。另一方面先进的教学设备会让干部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的演绎、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越来越依赖先进教学设施场所、教学工具,固定教室、大小会议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平台要与时俱进。此外,干部培训时间的延长、干部培训的封闭式管理,也要为学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居住场所和健身场地。

3.服务更高效

2018年在M党校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16个省份,遍及政府机关、农村党员、兄弟党校系统、两新组织,共计26300多人次。干部培训和对外培训数量的迅速增加、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多地域多层次的学员需求差异化程度加深,要求党校后勤系统供给能力要整体提升、供给质量要优化升级、供给方式要高效环保。这需要后勤部门主动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加强与教务、外培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统筹使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学员和教工有参与感、获得感。

二、县级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的瓶颈制约

M党校在后勤服务现代化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食品采购等局部领域进行了社会化改革。但是新时期培训前景相比,M党校后勤现代化服务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硬件环境亟需改善

硬件设施是党校正常办学的基础性条件,对党校后勤服务保障直接产生影响。因此,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条件也是保障党校后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党校经费和项目建设主要依靠本级财政拨款,虽然M县地处东部发达地区,党校工作所需经费会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但对党校教学设施建设和更新重视程度普遍不高。目前M党校学校教学空间严重不足,教学与办公区域混合;教学设备使用数十年,新老型号交叉,维修难度大;在原址改扩建,也很难形成学、食、宿一体化的办学条件。

2.队伍建设需要强化

党校后勤服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担负着资产管理与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职责,它“不仅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导型人才,还需要业务精、专业强的专业型人才”[1]。当前一些地方党校把工作重点聚焦于教学科研上面,未把后勤工作放置到同等重要位置。后勤管理人员多是由专业技术人员转任而来,数量不足,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后勤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进而会影响后勤部门的运作以及服务质量。

3.监管评价机制薄弱

近年来,M党校积极顺应后勤服务现代化的趋势,在卫生保洁、食品采购等部分领域采取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服务公司,来改进后勤服务。但是由于党校后勤服务的监管机制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需要强化,对外包公司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大。在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下,党校对服务企业的制约机制容易实现,但是激励机制难以落实[2],其工作人员在日常服务供给中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心态与行为。后期对后勤服务的评价更多依赖于张力较大的个人主观感受,这容易造成评价偏差。

三、县级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的实现机制

后勤服务作为党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现代化改革涉及因素较多,因此其现代化改革需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财力、政策等因素,深入论证研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教工人员的意见建议,科学选定现代化路径和范围。

1.强化运行保障

一是健全党校发展机制。推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一体化建设,提高后勤人员的归属感、荣誉感。积极更多争取财政支持,根据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向编制年度预算,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和增加资金依据。二是提升培训环境。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顺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提前谋划具有教学、科研、对外培训、多功能报告厅、运动休息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校区建设,改善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环境条件。

2.加强队伍建设

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强大的后勤队伍是党校后勤服务现代化的必备项。一是加强后勤队伍自身的培训,充实后勤管理人才,合理设定岗位分工,避免出现“内行忽悠外行”的现象。二是加强学习交流。积极到其他单位、兄弟党校学习先进经验,适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主动找差距。三是优化后勤理念。坚持以学员、教工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广大教工要树立“大党校人”的理念,提高站位,积极主动为学校后勤的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

3.规范监管评价

一是规范事前约定。在合同中对双方权利义务、酬劳支付、日常监管和满意度进行预先约定,更换连续多次评价不合格的后勤服务团队。二是加强事中检查。综合采用周检、月检等常规检查和临时抽检相结合方式,对物业服务公司员工工作纪律、服务质量等进行检查,并监督改进。三是完善事后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和收集教职工、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日常检查,对后勤服务进行量化赋分,督促外包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注释:

[1]许一鸣.瓶颈与路径:改革创新党校行政后勤工作——以江阴市委党校为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7(1)

[2]周宁、薛宝仪.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分析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8(9)

參考文献:

[1]张鸿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09(6)

[2]张光鎏.对党校系统行政后勤改革问题的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6)

[3]傅健龙.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有益探索——以Y市委党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4]刘良军、陈玉锋.论党校发展新常态下的党校后勤工作[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5)

作者简介:

刘伟,1990年,法学硕士,嘉善县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后勤服务县级党校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初探
县级党校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县级党校改革创新中“党校姓党”原则的运用探析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后勤服务外包的思考
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创新问题探讨
我的女巫朋友
浅谈高职后勤服务工作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