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心理个案浅谈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2020-03-12 03:39董春亮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辈支持系统来访者

董春亮

摘要:本文从笔者咨询的心理来访者个案,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解决策略,进一步强调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支持系统

一、引言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关心、认可和帮助,且这种表达能被支持者所感知。[1]社会支持的主体主要是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同辈群体。社会支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作用,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环境,完善人格。反之,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各种社会支持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案例介绍

(1)基本情况

小力(化名),男,20岁,上海人,上海××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小力身高1.75米左右,体态正常,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小力为家中独子,其父母均为企业普通职工。小力与同学关系很好,进入大学后融入新的班集体很快,对待同学比较热情,对老师比较尊重,平时喜爱和同学打篮球。生活上比较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很喜欢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自己不足的地方比较回避,同时性格有些倔强。小力活泼好动,在学校也加入了一些社团,同时也喜欢参加一些动手实践类的活动和比赛,也在比赛中获得过一些奖项,但是在学业成绩上高数、物理、一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成绩很糟,英语、政治、体育等其他科目成绩却表现出很好的成绩,

(2)主诉问题

老师:小力你好,有什么需要跟老师交流的么?

小力:老师您好,我最近感觉心情很低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比较烦,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很无聊,心情比较低落,最近不太想和别人说话,跟家里打电话也没什么聊得了,班级活动也不想参加了,感觉大家也不喜欢我了,我以前还觉得自己还可以的,现在慢慢觉得自己很差,尤其是学习上,我很看重自己成绩的,虽然到了大学我也知道其他方面也要努力,不过我觉得自己其他方面也很一般了。

老师:你说你很看重成绩,现在你感觉你的成绩怎样呢?平时状态是什么样的?

小力:我现在有的时候上课也不想去,一提起上课更烦。这学期选了大部分的课都是數学、线性代数、一元微积分、大学物理这种的课,我不喜欢这些课,也学不会,上课也不知道老师讲什么,上学期期末高数没有通过,哎,我父母那个脸色好难看的,这学期以来他们总问我这些科目学的怎样,我每次打电话想跟他们说点别的内容,他们总是提到这些,好烦,他们也知道我高中时候数学就不好。我上高中时候就没有把数学学好,本以为上了大学就不学数学了,没想到专业必修课里面都有数学之类的课。大学以来跟我玩的比较好的几个同学他们数学还都不错,有时候真觉得没面子。

老师:嗯,目前你感到一直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呢?

小力:这两周以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别人的成绩越老越好,我怎么越老越差,班级同学都很优秀,弄的我现在都不想去参加班级活动了,但是学习数学吧,我一看见数学书就头疼,我就想到我高中那么拼命也没学好,这学期这么多数学科目的考试,我要都挂了,可怎么办啊,我爸妈肯定很生气很失望,我们同学会更瞧不起我,最近我也不想跟人说话,别人一提到上课啊,数学啊我就更烦,这两天休息也不好,几次同学叫我打球,我也不想去了,我该怎么办呢……

三、案例分析

来访者及家庭无精神病史,根据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小力的心理问题与其现实的课业学习有关,加之低落情绪的持续时间不长,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来访者表现出是对自己的学习、学业感到压力和担心,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可以排除焦虑症的可能。同时来访者没有出现其他的精神症状,躯体方面也没有异常表现。综上,来访者思维正常,情绪焦虑、紧张,人格较稳定,排除来访者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考虑是由短期生活事件带来的焦虑和自卑。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个人因素

来访者小力个性很强,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给别人呈现优秀的一面,自己的不足方面比较容易自卑,喜欢跟别人比较,对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没有信心做好,容易自暴自弃,容易急躁

(二)家庭因素

来访者小力作为独生子,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失败或者受挫的经历和体验,父母从小照顾很好,对学业非常看重,在学业上给来访者压力较大。

(三)环境因素

高中时候生活上过的较好,学习上数学不是很好,学习很吃力,在父母督促以及各种辅导班影响,勉强成绩可以,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第二学期数学课增多,学习吃力,因觉得自己高中数学不好,索性大学的数学课也有放弃的想法和行为,表现为习得性无助,学业压力随之而来。

四、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可从自己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各种帮助。这里的社会关系,即社会支持的来源,一般是指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社区等。[2]社会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不良的社会支持会损害心理健康。通过本文中这一案例,可以看出,除了来访者自我的暗示与激励外,还需要来自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一)学校层面的社会支持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大部分大学生到外地求学,他们的大学生的交际圈子主要还是局限于学校,学校需要给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各类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的老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关心,建立起围绕大学生发展的专业课老师、辅导员与心理老师相互协作机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有效、可用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支持

家庭作为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单位,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对人们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一种支持。当前大学生年满18周岁已经成人,但这并未减弱对其父母的情感依赖。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还希望能得到来自亲人尤其是父母的帮助和安慰。学校要建立家校沟通的定期沟通机制,让老师和学生父母能够经常性交流和反馈,这样对学生的关注也可以更加全面。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父母如果能适时地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大学生会表现出比他人更多的快乐和自尊,减少心理烦躁和苦闷。所以,来自家庭的支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

(三)来自同辈群体的支持

同辈群体作为大学生最近最直接接触的群体,在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同辈往往是获得一手信息,并提供可靠支持的来源。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同辈群里的力量,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植和培育力度,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发挥朋辈群体在对同学学业帮扶,生活关心,心理关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上有需要帮助的同学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真正起到来自同辈群体支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冬华,赵小荣.协同视域下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9).

2. 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1).

3. 郭洪芹.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3).

4.陈素云.“互构”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3).

5.任雁飞,尹雨晴.论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猜你喜欢
同辈支持系统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消失吧!同辈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最可靠的支持系统
域外
最可靠的支持系统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同伴关系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