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三农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3-13 10:54宋福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农电商人才

宋福英

(甘肃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商务学院/甘肃省高等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 甘肃 成县 742500)

三农电商是电商在“三农”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产业维度意义上的概念。涵盖农业、农村、农民三要素,主要依托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休闲农业电商等模式。

1 三农电商发展的特殊性

1.1 三农电商发展瓶颈及改进策略

1.1.1 存在的问题。基础条件落后,缺乏配套服务;农村电商高端人才缺乏,专业技能欠缺;农产品标准程度低,无品控、无品牌;物流成本高,冷链不健全;农村电商金融手段单一;农村电商认知不成熟。

1.1.2 改进策略。三农电商发展关键在农产品上行,要致力于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产品和供应链的提升;要重视价值再造,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掘潜在产品和乡村的价值、培育品牌;需培育长效机制,不能只依赖政府推动,让市场发挥基础的主要作用,发掘农村电商创业主体内生动力;多渠道多途径营销,重视本地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不限于产品电商,还做好农村电商向休闲农业、三产融合、供给侧改革和向乡村服务、乡村治理延伸。

1.2 电子商务玩法不断更新

1.2.1 移动化。从PC端向各类智能终端移动。

1.2.2 个性化。从生理消费到心理消费逐渐升级,出现买椟还珠、爱屋及乌现象,京东报告显示80%消费者看重品质。

1.2.3 社交化。微信、微博、短视频全面崛起,从在线化到社交化快速演化,据统计,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

1.2.4 融合化。从线上线下竞争到新零售融合,京东、天猫要各开100万家便利店。

1.2.5 场景化。从“翘首以盼”到“唾手可得”,商业综合体流行,商业餐饮比例上升40%,等待的幸福感不如即时的体验感。

1.3 三农电商高速发展。2017年中西部、东北部网络零售增速快。东北占比达63.5%,占据主要地位;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平均增速50.4%,国家级贫困县增速高达52%。

图1 农村与城镇网民规模及普及率对比

图2 2013~2018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单位:亿元)

图3 2013~2018年全国网络零售额VS农村网络零售增速

截止2017年底,我国返乡下乡双创人员已累计达到74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依托电商。农村网店近千万家,带动2 800多万人就业。

2 三农电商人才现状

在裂变式高速发展的电商顺风口,农业农村电商想要高质量的借取东风,农村电商人才是核心要素。但就目前来看,农村人才电商知识不足,农村电商人才十分匮乏且流失严重,高校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也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3 三农电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3.1 “学校+企业”模式。明确农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强化面向农村和农业的职教体系建设,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着重培养“热爱三农,志在农村”的三农电商创业领军人才。

一方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让学生走向电商企业、田间地头等时间场所进行学习,让教师向企业精英、信息农业经营主体学习,培养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电商人才。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以农村电商发展为需求导向,增加网点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课程,注重项目式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制定系列措施引导、孵化学生的农村电商创业项目。

3.2 “走出去”模式。外出参观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学习域外成功经验、参加企业或专业院校电商培训、研修班及各类电商论坛,资源共享。重视对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农民工等农村创业主的电商意识的培养,扶持新一批农村电商创业主力军。

3.3 “请进来”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技术人员、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并为外来“精英”投资农村电商、为三农电商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背书,建设一批三农电商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等平台。

4 小结

三农电商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进而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就必须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新突破,实践证明“学校+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等都是可行、有效的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三农电商人才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人才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