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文化

2020-03-13 08:10王家军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饮者本草纲目酒量

王家军

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德字,做人得有道德,喝酒就得有酒德。何为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

儒家经典历来提倡酒德,劝人戒酒或节饮。《易经》释困卦为“九二,困于酒食”,释未济卦为“饮酒濡首,亦不节也”,都是凶险的征象,语含警诫。《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就表彰宾客各就席,揖让不失礼;批评“目既醉止,威仪沙沙;是曰既醉,不知其秩”。此外,《尚书》有《酒法》篇,《抱朴子》有《酒诫》篇,晋代庾阐作《断酒戒》,唐代皮日休撰《酒箴》,宋代吴淑撰《酒赋》,苏辙撰《既醉备五福论》,都谆谆告诫制欲节饮;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顾炎武的《日知录》,也提醒酒为“魔浆”、“祸泉”,少饮有益,滥醉伤身。中国传统主张讲求酒德,让酒回归到文化的本位。

量力而饮  《饮膳正要》指出:“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本草纲目》亦指出:“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則伤躯殒命,其害可甚言哉!”这就是说,过量饮酒,一伤身体,二伤大雅。有的人或赌酒争胜,或故作豪饮,或借饮浇愁,都是愚昧的表现,懦夫的行径。正如郭小川在《祝酒歌》里所咏唱的:“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醉酒哭天的是窝囊废,饮酒赞前程的是咱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

节制有度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说到管辂自励励人:“酒不可极,才不可尽。吾欲持酒以礼,持才以愚,何患之有也?”就是力戒贪杯与逞才。明代莫云卿在《酗酒戒》中也论及:与友人饮,以“唇齿间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超过此限,则立即“覆斛止酒”。对那些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为由劝其再饮者则认为“非良友也”,这也是节饮的榜样。相反,信陵君“与宾客为长夜饮……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曹植“饮酒不节”,“常饮酒无欢,遂发病薨”,享年仅41岁。而晏婴谏齐景公节制饮酒,山涛酒量极宏却每饮不过八斗,都一直传为佳话。

饮酒不强劝  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若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士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土人亦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刻画了酒林中一些近乎虐待狂的欢饮者,他们胡搅蛮缠,步步紧逼,层层加码,必置客人于醉地而后快。这些人往往还振振有词,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难得几回醉”,完全是把沉溺当豪爽,把邪恶当有趣。其实人们酒量各异,对酒的承受力不一;强迫人饮酒,不仅败坏宴席这一赏心乐事,且容易出事,甚至丧命。因此,作为主人在款待客人时,既要热情,又要诚恳;既要热闹,又要理智。切勿强人所难,执意劝饮。

德,并非一两句话就可概括的。我们通过酒德,可以管窥中国古文化的特有魅力。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饮者本草纲目酒量
远方
《本草纲目》享誉欧洲,靠的竟是“博物”
乐饮
月下独酌
算命
本草纲目
败在优势
败在优势
《本草纲目》曾经没人要?
酒量越大越易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