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3-13 08:11刘鎏
中国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导线电池实验

刘鎏

“导学”即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融智”即融合一切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整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打造和谐共存、师生思维碰撞、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力课堂。教师可通过课前对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再通过课前导入、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点亮小电珠》一课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体验课,我以此为例,具体阐释如何“导学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导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形成抽象概念。课前我对学生进行前测:想要点亮小电珠使用的最简材料有什么?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能点亮小电珠?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这些材料但不能够准确描述;有部分学生认为要把电池、小电珠和导线相连,但具体如何连接就不清楚了;在动手活动中,可以将小电珠点亮,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把重点放在通过用导线、电池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的活动,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上升到对图画的认识—猜想电流的流动过程,再由对图画的认知上升到对文字的认知,指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简单电路的概念。如此由易到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导疑惑

本课属于实验探究课,我整体设计为:让学生经历利用导线、电池点亮小电珠的活动过程,从而理解闭合回路(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经过小电珠再回到电池负极形成了一条回路),认识小电珠的构造。让学生对小电珠内部外部观察后,比较、分析、概括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学生平时看似对小电珠很熟悉,实则不然。我用提前解剖好的小电珠,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特别是看一看小电珠里面和金属接触点以及金属外壳有什么关系,从而猜想电流在小电珠内部是如何流动的。

由于学生以前并没有观察过小电珠的内部构造,所以观察得非常认真。通过观察,发现原来它里面有两根金属丝,一根连接在底部金属触点上,另一根则连接在金属外壳的触点上。“哦,里面原来是这样的,我知道小电珠为什么能亮了。”当听到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很欣慰。尽量给学生提供可以解决他们疑惑的实物材料,真的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对实验失败的结果进行探究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了组织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小电珠、一节干电池、三根导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用导线连接小电珠。当学生汇报本组的连接方法时,有学生找到了小电珠点亮时的共同点—要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电珠的接触点。有一个组反映他们组连接的方法正确但小电珠就是没有亮。我利用这个意外,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们一一排除,一致认为应该是小电珠坏了,当我给他们组换了一个小电珠后,小电珠真的被点亮了,他们才郑重其事地在记录单上写下“点亮了”三个字。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到别的组的汇报后,无论自己是否看到实验现象,总会去改自己的记录单,很少有人研究“电珠不发亮”的原因。而本节课,我抓住了“失败的实验”这一点,引导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探究,并针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3.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前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虽然知道用什么材料可以使小电珠亮起来,但并不知道如何连接,同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亲自动手参与活动。所以,在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帮忙,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尝试,让学生利用所需材料尝试连一连,看看能不能让小电珠亮起来,然后把连接图记录下来,最后比较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方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进行归纳概括。连一连、画一画、比一比的思维过程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亲自体验,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探索的乐趣。这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了闭合回路的概念。

在观察小電珠外部和内部构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小电珠构造、猜想电流流动、分析连接特点等活动,最终建立闭合回路的概念。

三、导运用

学生在本节课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了合作意识:本组同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连接方法,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小电珠并没有亮。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那些连接都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因此小电珠不亮。

在活动中,学生还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要很多同学一起扶着导线才能完成任务,如果有一根导线没有连接好小电珠就亮不起来,一旦连接起来,小电珠就会一直亮着,没有办法控制。要是可以把导线固定,再加个开关进行控制就方便多了。这些想法为下一课继续学习简单电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启发了学生思维和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导学融智”教学模式运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前认知,通过创设情境聚焦话题的方式,创设与本课相关的教学情境,调取前认知形成矛盾冲突,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了收获,体验了创造的过程,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东园校区)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导线电池实验
图画捉迷藏
浅析110kV到500kV架空输电线路中新型导线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全球首条大截面超高压碳纤维导线试验成功
相机电池的保养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硬件修复大作战
2009年高考物理专项训练题八 稳恒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