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与责任

2020-03-13 08:14
大众摄影 2020年3期
关键词:口罩武汉疫情

2020,一場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由武汉而始蔓延至全国。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游子回家的脚步,也冲散了阖家团圆的节日气氛。这一年,走亲访友的习俗变成了一条条遥祝“平安健康”的短信,我们时刻紧张地关注着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和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举措,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寻找着和自己与家人密切相关的讯息,也见证着举国上下为救治感染患者和遏制疫情蔓延形势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这些天来,每一个实时滚动着的数字背后,都藏着令人感动或感伤的故事。透过它们,我们看到的不只有恐惧,还有在疫情之下涌现出的真情大爱。这其中,有在一线尽职尽责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有天南海北自发捐赠运往武汉的救援物资,有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应急医院建设日夜赶工的建造工人,有武汉“封城”时自告奋勇的志愿者和逆向而行的记者,也有虽然被口罩挡住面庞却挡不住关切目光的每一个亲历者。历数不尽,唯敬坚守。

困步于家中,我们却通过手机小小的屏幕,看到《大众摄影》的读者、作者亲历疫情前线发回的及时报道,凭借情怀、勇气与智慧换来的画面组成了我们这次的专题。

以此,献给所有值得铭记的亲历者。

不忘这个难熬的冬天,我们携手等待春暖花开。

2020年1月28日,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周琼教授倦容满面。身处第一线的她每天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她说:“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反应下降,对视线也有影响,查房有时会记不住病人的症状及影像学结果,这就需要反复查看。”下班后,她还要在各类发热会诊群进行交流,手机线上完成病人收治及转诊等工作。当日,她救治的三名受感染医护人员痊愈出院。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悦 摄

医者二心

病床前义无反顾的身影 护目镜下勒出青紫的倦容是暗夜里最明亮的一束光

2020年1月28日,温州市某医院,两位医生在做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董光耀 摄

2020年1月30日,武汉市急救中心120医生王科和他的同事踏着夜色出发在接诊的路上。长江日报 金振强 摄

2020年1月31日,重庆璧山区人民医院,满脸“皱纹”的“90后”护士冉孝容。胡悦建 摄

2020年1月31日,重庆璧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1992年出生的护士匡艳换好防护服准备走进病房。除夕那天,她主动请缨进驻隔离病区。胡悦建 摄

2020年1月31日,刚下班的护士脱去防护服,手掌和手臂被手套勒出一道道印迹。赵大明 摄

为科学开展好医疗救治工作,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组织队员进行武汉火神山医院信息系统操作培训。范显海 摄

2020年2月2日上午,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乘坐空军运输机抵达武汉。范显海 摄

2020年2月5日,河南永城王楼村严防本村人员外出或外来人员进村,每个路口都有共产党员把守。田永峰 摄

严防严控

隔离是最有效手段

“民间文案”里的“硬核”标语充满乡土气息的智慧与幽默赢得了网络一片点赞

2020年1月30日,安徽泾县董家村,村民们结成志愿队,设卡封路阻止外来人员。李晓红 摄

少吃一顿饭 亲情不会淡

口罩还是呼吸机 您老看着二选

老实在家防感染 丈人来了也得撵

冠状病毒不可怕 只要大家听党话

——各地涌现出的抗击疫情口号

2020年2月3日晚,工作人员在荣乌高速天津站对进津车辆中的司机和乘客进行测温。张磊 摄

2020年2月5日,河南永城郭洼村,醫生对对从武汉还乡的农民工每天进行两次微信视频测体温,预防病情蔓延。陈华 摄

2020年1月26日,连霍高速河南商丘高速口,雪花纷飞,防疫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丁三振 摄

空城疫境

空无一人的闹市街头

临时封闭的喧嚣都市冷风过境

2020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三十,下午3时许,武汉黄鹤楼前汽车行人不多,道路通畅。周国强 摄

2020年2月1日,武汉“封城”的第10天,一位市民从青年路闹市区经过。长江日报 邱焰 摄

无言坚守

总要有人推动那台让城市正常运转的机器

谁也没说过站出来的人一定得是你

谁也不会忘记站在这里的

就是你

2020年1月31日,为防控疫情,江西省德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实行24小时勤务,吃住在部队。女交警李悦利用开窗通风的短暂时间,深情遥望着对面来探望她的男友。占德泉 摄

2020年2月3日晚,天津市某住宅小区的保安在小区入口处执勤,他将对进入小区的业主进行测温。张磊 摄

2020年1月28日,武汉街头的一处顺丰快递接收点,大量的快递堆积在一起,顺丰快递员在进行快递分类、派送的工作。赵大明 摄

2020年1月24日,武汉市江夏区中百集团生鲜物流园,来自宁夏的杨开明叔侄俩在等待卸货时架炉灶做起了午饭。他们用4天时间从云南将装有31吨货物的货车开到武汉。他们说“等卸完货就回家,现在特别想家”。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 摄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一位师傅骑着电动车正在送煤气。周国强 摄

2020年1月27日,在社区宣传疫情防控方法和措施的武汉市江汉区发展社区工作人员。方三勤 摄

2020年1月27日,天津,生产线上的一位员工手拿一叠医用外科口罩准备打包。张磊 摄

生活在继续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

我可能也不会如此珍惜一如往日的平常此刻我们仍与生活相拥

哪怕在彼此身边苦乐相伴

2020年1月27日,杭州,大年初三,一对情侣戴着口罩游玩西湖。拾城 陈中秋 摄

2020年2月4日,沈阳机场候机楼里,准备和姥姥一同前往成都的两个孩子,用自己改装的豆油瓶当作面具隔离病毒。陈松 摄

2020年1月23日,重庆,带着口罩在儿童乐园玩耍的小朋友。拾城 崔力 摄

2020年1月22日,北京站站前广场,旅客在等候。武晓慧 摄

2020年1月28日,苏州双塔市集,戴着口罩的居民在买菜。拾城 倪黎祥 摄

2020年1月26日,长春,大年初二,一张特殊的全家福。拾城 刘阳 摄

2020年1月26日,为阻断疫情,居家不出户,山西临汾三合牡丹村村民大年初一在自家院内拍摄全家福。张有亮 摄

2020年1月24日,在自己的小家留下了特殊的全家福。杨抒怀 摄

01.2020年1月27日,湖南长沙开福区,市民在家中健身娱乐过春节。郭立亮 摄

02.2020年1月29日,北京,宅在家里的小朋友在玩儿匍匐闯关游戏。这个春节,年轻的父母们不得不想出各种花式带娃的方法。金睿彧 摄

03.2020年1月29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自觉遵守少流动不出门的防疫号召,连续五天没有出门,把客厅搬空变健身操厅。任美蓉 摄

2020年1月15号,春节临近,新型冠状病毒到来初期,两个孩子凌晨发烧去急诊看病回家后,為防止家人交叉感染,我和妻子决定实施家庭自我隔离,从老家回到河南新乡市家中后开始着手准备日常生活用品。薄高鹏 摄01.药品清单,这些药并不是对抗这次的新冠状病毒的,而是在医生朋友的建议下,未来一段时间,孩子如有个发烧感冒等一些日常小病,尽可能不去医院。

02.两台家庭雾化机,本来家里很早之前有一台,这次避疫的时候又买了一台,以防两个孩子同时感冒,有时候大的感冒了小的基本上跑不了。

03.疫情来之前准备口罩、酒精凝胶以及杀菌喷雾。疫情来之后想再买,可是已经买不到了。

04.疫情到来初期,妻子准备了一些干面条和方便面,我又买了士力架和饼干,为孩子准备了两月量的奶粉。

建设者之歌

十天建成临时医院不是眷顾者的奇迹

而是与疫情赛跑的建筑者们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赤子深情

(左图)2020年1月26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第三日,机械设备正在平整土地。罗浩 摄(右图)2020年1月27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第四日晚,挖掘机在已经平整后的地面挖排污管道。罗浩 摄

2020年1月2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工地现场,负责看护工地周围的工人由于夜间寒冷身披被褥值守。许星星 摄

2020年1月25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7500余名建设者昼夜鏖战,与疫魔竞速。长江日报 喻志勇 摄袁建文,33岁,荆州人,中建三局基础公司安全总监。他说,苟利国家生死以。

出来就是抱着拼死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疫情不除,我不回家。武汉缺人,咱本身就是干这个的,理应支援,得有大家才有小家。

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治病人。

——建设者们的质朴声音

编后记:截至本刊付印之时,全国仍旧处于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中,唯有祈祷一切尽快好转。

同时,在本次专题制作过程中,我們也面向广大爱好者征集了相关图片,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浏览。

猜你喜欢
口罩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决战武汉
雾霾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