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乐在惊涛淡功名

2020-03-13 08:12陈瑜
科学导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旭华核潜艇试验

陈瑜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极短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背后,是一个“赫赫无名”的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痴”字和“乐”字,就是黄旭华献身核潜艇事业的真实写照。

1月10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和获奖证书,与他紧紧握手,温暖赤子报国心。

 越有成果把自己埋得越深

黄旭华习惯早起,采访前的前一天晚上8点多才从武汉抵京,第二天一大早又出现在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会议室。

采访开始前,工作人员将一个核潜艇模型摆在他面前,老人眼里有了异样的光芒。

几十年的科研生涯,黄旭华全程参与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的历史进程。

2014年获评央视“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后,隐遁30年的黄旭华从幕后走到前台。2019年9月迎来人生高光时刻,获得“共和国勋章”。

如今的黄旭华已是荣誉等身。

笔者问,如果没有取得今天的成绩,一生的坚持是否值得?

这位我国核潜艇事业的老兵坦言,过去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大家当时想的不是金钱、名利、个人,而是追求未知、不断创新。

1958年,因优秀的专业能力,黄旭华被秘密从上海召至北京。领导只说北京需要他去帮忙,却没有告知具体任务。什么行李都没带,只背了个背包的黄旭华一到北京就被留下来了。

当时国际政治波诡云谲,面对美苏的恫吓与利诱,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发出豪迈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自此我国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大幕拉开。

听说要搞核潜艇研究,黄旭华很高兴。但组织要求:这是绝密工作,进来了一辈子就不能出去,就算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而且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的关系要尽量淡化,不能暴露工作单位、工作名称、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为了保守组织秘密,整整30年,黄旭华和父母的联系只剩下一个海军信箱,甚至在父亲去世时都没能送上最后一程,以至于老人至死都不知道儿子究竟在做什么。

土办法保证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步履维艰。

“严格来说,那时我国根本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除了工业生产能力薄弱,更大的困难是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黄旭华告诉笔者,最开始参与的29人对核潜艇一无所知。

他们先后派出200多名科技人员,到陆上模式堆工地“种菜”长达两年,按照艇的总体设计要求,在工地上和施工方、用户方共同完善设计、处理施工问题,参与了从零功率到全功率的运行试验全过程,一方面完善了陆上模式堆的建造和试验,另一方面完善了动力舱的设计,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黄旭华告诫参研人员重视核潜艇的稳性设计,保证“不翻、不沉、开得动”。我国后续核潜艇的稳性设计都比较好,均得益于黄旭华最初提出的稳性设计理念。

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他和团队组织三组人马同时计算核对数据,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一把北京生产的“前进”牌算盘曾伴随着黄旭华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国第一代艇的许多关键数据都是出自于這把算盘。

“斤斤计较”的土办法保证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带上“三面镜子”去伪存真

除了“种菜”,黄旭华和团队想到的另一个办法,是从情报入手,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

黄旭华提出收集资料时要带上“三面镜子”:既要用“放大镜”,沙里淘金,追踪线索;又要用“显微镜”,去粗取精,看清实质;更要用“照妖镜”,鉴别真假,去伪存真。

通过调研,科研人员将搜集到的零零碎碎、真真假假的资料经过分析、鉴定,集成为美国核潜艇的总体。

但这样主观集成的核潜艇总体,到底有多少可信度?黄旭华心中没底。

恰巧这时有人从香港带回来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的铁皮儿童玩具模型,一个大一个小,掀开壳板可以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仪表等。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对玩具进行了多次肢解、组合。

设计核潜艇是个严肃的事情,不能盲从一个玩具模型。为此项目组专门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边实践,边改进,最后终于定下了适合我国艇员身高、操作习惯的中国水滴型核潜艇体以及内部构造。

只用了8年,我国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以身试险对潜艇安全负责到底

因多种原因,问世18年后,我国核潜艇一直没能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1988年这项试验在南海正式展开。

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却越来越重。在艇长、政委的求助下,黄旭华带着当时的学生、现任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张锦岚,与参试战士们对话。

“随时随地要为国家的安全献身,这是战士的崇高品质。《血染的风采》是一首很美、很悲壮的抒情歌曲,我也喜欢它,但这次深潜试验绝不是要我们去光荣,要我们去牺牲,而是要把数据拿回来,要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种雄壮威武充满决心的进行曲。这次试验我作为总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确保安全的措施。”黄旭华的一席话,缓解了战士们的紧张情绪。

让张锦岚没想到的是,紧接着62岁的黄旭华语气坚定地说了一句话:“我跟你们一道下去!”

    马上有好心人劝阻:“你不能冒这个险!”

黄旭华坚决地说:“我是总师,总师不仅要对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要对下去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他的一席话,一举打消了船员们最后的顾虑。

随着试验由浅潜到深潜,一个个深度逐级下潜,参试人员全神贯注,坚守各自岗位,鸦雀无声,只听到艇长下达任务、艇员汇报实测数据的清脆声音,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潜艇发出的巨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深度器的指针指向极限深度时,艇长下令全艇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全部检查完毕没问题后,艇长下令开始上浮。

一米一米上浮,浮到100米时,突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水扑腾起来了,安全深度到了,深潜试验成功了,全艇沸腾了,大家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抑制不住哭了出来。

对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黄旭华直言“没有想到”:这个奖代表的是个人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虽然是奖励给我个人,但荣誉是给我们船舶人和协作单位的。

猜你喜欢
黄旭华核潜艇试验
黄旭华院士捐出1100万元个人奖金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环球华人之黄旭华
对国家尽忠是最大的孝
CS95
i6
驭胜S330
17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