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视域下的中考英语阅读能力测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20-03-14 05:06叶林君章丽君
英语教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初中英语

叶林君 章丽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修订为初中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初中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学生通过阅读语篇中的学科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语篇视域为切入点,结合2018、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语篇,探讨如何展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相关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英语阅读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参与主题意义的学习和探究(教育部 2018)。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语篇中的学科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而对英语阅读提出的新概念。《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把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王蔷、敖娜仁图雅 2015)。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理念取代,成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核心理论支撑。

(二)主题与语篇

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输入模态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访谈、对话、诗歌、话剧等连续性文本,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多模态语篇(教育部 2018)。语篇是学生阅读核心素养发展的依托,体现在阅读语篇的选材上。以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语篇为例,A篇为以图表和应用文为主的非连续性文本;B篇为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原汁原味的记叙文,道出了深刻的哲思,体现了德育渗透、人文情怀,以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其余两篇分别为科普类的说明文和社科类的思辨性议论文,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语篇视域下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趋势

随着全球化、智能化时代对英语人才的高要求,“阅读能力”的考查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学生在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上得高分,并不意味着拥有了相应水平的“阅读能力”。《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提到,“阅读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命题要求包括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多元思维,具体包含抓取特定信息,运用比较、推理、判断、概括、归纳等多种策略,经过批判性思维,形成新概念和新知识的能力,这种阅读能力还包括解码能力、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王蔷、陈则航 2016)。语篇视域下的“阅读能力”考查,还要关注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语篇的意义表达方式、语言知识的合理运用甚至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以2018、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英语阅读语篇为例,总结出阅读理解语篇的命题趋势:

(一)主题语境全面,文体形式丰富,语篇类型多样

2018年阅读理解A篇是一篇以“人与社会”为主题语境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图文并茂的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四个现代人想要结识的四位中外历史人物,话题涵盖对未来发明的预言、政治同盟、国家独立和对价值观的探讨,整合了物质文明知识、精神文明知识和跨文化知识。B篇是一篇以“人与自我”为主题语境的记叙文,描述了才艺展的筹备过程及举办前后作者的心理活动,记录了“人的自我成长”经历。C篇是一篇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语境的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3D食品打印的发展及其优、劣势,说明其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和传统烹饪技术。D篇是一篇以“人与社会”为主题语境的有关文化的思辨性议论文,从正面论述了全球化给一些主流文化带来的大融合,也从反面论述了主流文化给地方文化带来的威胁,以及人们为保护本土文化所作出的努力。这个话题契合目前全球化背景的语言需求,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很好的语言素材。

2019年阅读理解A篇是以“人与自我”为主题语境的文本与插图结合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练习用英语思考的学习建议,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用英语思考、表述观点的思维品质。B篇是一篇融合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语境的对话形式的原汁原味的记叙文,讲述了莫蒂(Moti)叔叔在米娜(Mina)的陪伴下,从不习惯米娜的社区到喜欢的心理变化过程。C篇是一篇以“人与社会”为主题语境的科普说明文,介绍了人工智能语音商店在给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人们对新事物和未来世界及智能化时代的探索和思考。D篇是一篇融合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语境的议论文,论述了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提出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人类文明的共赢。

可见,2018、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语篇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文体包括文本与图表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及各种文体的连续性文本,语篇类型多样,涵盖了多种文体。

(二)语料素材真实,语言表达地道,语篇框架清晰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语篇材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全球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确保语料素材的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文本及其选项中出现了新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量、分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俚语及网络用语。如“There’s no way I’m going on without you.”(2018·阅读 B 篇)“I was off the steps.”(2018·阅读 B 篇)“Let’s get the words out.”(2018·阅读B篇第35题C项)“Everyone is always on the go.”(2019·阅读 B 篇)等句式表达,甚至涉及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拟人等。特别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记叙文,语言表达地道,呈现出口语化的语篇特征。

不同的语篇类型有不同的语篇框架,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语篇材料的语篇特征鲜明,语篇结构清晰。2018、2019年的阅读B篇都是记叙文,围绕事件发生的六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Why,以时间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2018、2019年的阅读C篇都是科普说明文。2018年的阅读C篇第一段铺垫引出说明对象print food,第二、三段说明3D printers打印食物的优点,第四段用However提醒人们3D printers给人们带来的环保问题,最后作者阐明自己的看法:It is hard to imagine a world where the pastime of cooking is dead and meals can be created at the touch of a button.2019年的阅读C篇第一段铺垫引出说明对象人工智能语音商店,第二、三段说明人工智能语音商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第四段用But提醒人们人工智能语音商店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作者的设问:What do you think?Are you ready to start voice shopping?2018、2019年的阅读D篇都是思辨性议论文。2018年的阅读D篇第一段引出话题:全球化给语言带来的是威胁还是机遇这两种观点的碰撞,第二、三段分别从威胁和机遇两方面阐述观点,最后一段作者以Wales语言为例得出结论:无论是草根组织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为保护本土文化作出努力。2019年的阅读D篇第一、二段引出社会话题: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三、四段从环境保护、资源浪费两个方面谈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问题,第五段讲述旅游业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助力,最后一段提出作者的观点: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之间的关系。

(三)试题设计科学,凸显思维品质,体现阅读素养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设计原则是:对语篇的主题、关键信息、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全面考查,突出语篇特征及其传递意义的重要功能。在题干设置的难易程度上看,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少,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提取、预测、猜词等多种阅读策略,并通过推理、判断、对比、归纳、概括等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理解语篇主题、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英语阅读素养的被重视程度在中考英语能力测试中可见一斑。

三、语篇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鉴于中考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与引领作用,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为目的,整合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发展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语境、内容意义、文本框架、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at);第二,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Why);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How)(教育部2018)。教师对语篇的研读能力取决于自身的英语学科素养、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以及在与语篇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分析和探究能力。这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储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的阅读文本Sad but Beautiful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What】Sad but Beautiful是一位外国人在听了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后写的文章,是一篇以“folk music”为话题的音乐评介。该语篇从作者对音乐的感受、音乐的创作背景及该音乐的社会成就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进行评介,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Why】这篇音乐评介通过欣赏阿炳的音乐及他的人生故事,激发学生对凄美的理解,对音乐、艺术及美的感知和鉴赏,引导他们体会音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无穷力量,激励他们树立“在困境中不畏艰难、坚持梦想、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信念。

【How】该语篇是对音乐的评论和介绍,故为应用文的文体形式。语篇共分为三段,作者使用了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等写作技巧,运用支持性细节等表达主题意义(Main idea)。第一段用3处支持性细节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作者聆听《二泉映月》后的感受(sad but beautiful),在语言修辞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描述性形容词、副词渲染音乐的感染力;第二段用5处支持性细节讲述了阿炳的生平,意在揭示音乐的创作背景;第三段用3处支持性细节讲述了阿炳所取得的成就及受欢迎程度,语篇结构十分清晰(见下表)。

P a r a g r a p h M a i n i d e a S u p p o r t i n g d e t a i l s P a r a.1 I w a s m o v e d b y a p i e c e o f m u s i c n a m e d E r q u a n Y i n g y u e.1.T h e m u s i c w a s s t r a n g e l y b e a u t i f u l,b u t u n d e r t h e b e a u t y I s e n s e d a s t r o n g s a d n e s s a n d p a i n.2.I t w a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m o v i n g p i e c e s o f m u s i c t h a t I’v e e v e r h e a r d.3.I a l m o s t c r i e d a l o n g w i t h i t a s I l i s t e n e d.P a r a.2 A b i n g l i v e d a v e r y h a r d l i f e.1.H i s m o t h e r d i e d w h e n h e w a s v e r y y o u n g.2.H i s f a t h e r d i e d w h e n h e w a s 1 7.3.H e w a s v e r y p o o r.4.H e c a u g h t a s e r i o u s i l l n e s s a n d b e c a m e b l i n d.5.H e l i v e d o n t h e s t r e e t s a n d p l a y e d m u s i c t o m a k e m o n e y.P a r a.3 A b i n g’s a m a z i n g m u s i c a l s k i l l s m a d e h i m v e r y p o p u l a r d u r i n g h i s l i f e t i m e.1.H e c o u l d p l a y o v e r 6 0 0 p i e c e s o f m u s i c.2.A b i n g’s“M o o n R e f l e c t e d o n S e c o n d S p r i n g”i s a p i e c e w h i c h a l l t h e g r e a t e r h u m a s t e r s p l a y a n d p r a i s e.3.I t h a s b e c o m e o n e o f C h i n a’s n a t i o n a l t r e a s u r e s.

(二)探究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后则侧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品格的塑造。

1.树立语篇意识,内化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战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树立并深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探究语篇视域下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知识自主表达观点,真正让学生参与阅读、体验阅读,实现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迁移,从而内化成阅读能力。

2.加强策略指导,强化阅读能力

中考英语通过阅读理解的命题方式,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多元思维等多种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须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语篇知识应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测试,训练他们根据不同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和文体形式,不同的题干和选项命题方式及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技巧。从初中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的角度,应指导学生解答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语篇框架题的策略技巧,还应培养他们运用语篇知识分析文本、研读文本的能力,使其了解应用文侧重信息获取,记叙文须找出故事情节的时间和情感两条主线,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有清晰的文本框架的语篇特征,再抓住文本的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details 和 Key words,Signal words,Linking words,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归纳概括、比较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反思,从而促进其语篇意义的理解、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3.培养阅读品格,落实阅读素养

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等以知识为本的阅读教学,或者阅读教学模式化,把阅读仅仅作为信息提取的工具,侧重关注阅读策略,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学语篇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文化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这使“英语阅读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培养阅读品格,使英语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日常习惯,还需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内,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或者纯阅读策略的教学方式,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勤于探讨和分享阅读体验,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课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在文本意义、作者态度、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与修辞方面进行探究。

结语

语篇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发展学生英语阅读素养为核心,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自然和科学、认识社会和世界,学会做人和做事,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初中英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三)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