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2020-03-15 08:35卢补良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八音套曲单曲

卢补良

位于山西北中部的忻州,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南踞中原,北控大漠,素有“晋北锁钥”之称。长久的文明积淀,也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色彩鲜明的八音音乐文化。

1960年8月9日,我就降生在这样一个荡满民间音乐文化的“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解原村,从小耳濡目染,听熟了“八音”的音乐,唱熟了“八音”的音调。于是,孩提时的我便在不知不觉中惹上了“八音瘾”。16岁时,正式师从同村八音世家著名传人武贵兰先生学习晋北鼓吹,从此走进了八音艺术——晋北鼓吹的神圣殿堂,成就了我的唢呐人生,至今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

一、晋北鼓吹的前世今生

晋北鼓吹,亦称晋北鼓乐、晋北八音会,民间俗称“鼓班”、“响工”,晋西北一带则称“鼓匠”“鼓上家”,是遍布晋北城乡(尤以忻府、五台、定襄、原平为最)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与浙东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潮州大锣鼓等并驾齐驱,跻身于中国民间传统吹打乐之林。

鼓吹,原是我国汉魏时起即已流行的一种民间器乐,汉代已在晋北出现。据《万姓统谱》记载,秦末时有一班壹子,为避兵乱,移居楼烦(今静乐、宁武一带)以放牧为生,成为富翁,他“出入游猎,旌旗鼓吹,以财雄边”(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是目前可见关于晋北鼓吹的最早记载。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鼓吹逐渐被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中。隋唐时,鼓吹已和“散乐”(百戏)相结合,又被普遍应用于岁时节令的“社火”以及红白事宴等民俗活动中,其后历代相承,用途非常广泛,深受晋北人民群众喜爱。

清末明初,是晋北鼓吹日渐红火、遍地开花的鼎盛时期,主要曲目既有结构长大、曲情多变的《八大套》,又有音乐红火、气势磅磗的《大得胜》;还有舒缓悠扬的《莲花落》《大安鼓》等,曲目多达百余种。这一期间,晋北地区八音班社争奇斗艳,名家辈出。仅以忻府区为例,知名者即有北赵的寇旺、匡村的田旺、东楼的张连科、南沟的范和以及民国中后期解原“武家班”武黄柱、武润兰、武贵兰、武先喜,北赵寇应堂、东楼张金海、张福海,部落韩三,温村闫桂宇,奇村胡明、胡宝龙、胡天泉等,灿若星辰。

新中国成立后,晋北鼓吹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1953年,以殷二文、田元喜、殷补治、任贵和等为骨干的晋北鼓吹乐队代表山西进京参加了全国首届“三民调演”(民乐、民歌、民舞),受到大会表彰;1957年,以胡天泉先生(忻府区奇村人)为首的晋北鼓吹代表队,携《大得胜》套曲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荣获金质奖。晋北鼓吹这个地方小曲子,终于浸浸乎蔚然成观,跻身于世界乐坛之林。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强烈要求变革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以及空前活跃、成果累累的音乐环境,使晋北鼓吹出现了新的更大繁荣:艺术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空气空前活跃,传承创新硕果累累,忻州鼓吹乐的兴旺景象也是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全境吹打乐班社达13000多家,从业人员有150000人,显示了晋北鼓吹万紫千红的绚丽前景,晋北鼓吹这枝古老的民间音乐之花,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肥田沃土中,返老复青,重绽新蕾。

二、《八大套》曲牌的由来

《八大套》是晋北鼓吹中一套著名的大型器乐合奏套曲,因由8组各具型制、各成章法的套曲组成,故名之。据考证,《八大套》至迟在17世纪末业已基本形成;清初,五台县槐荫村的著名民间艺人赵承贵先生,历多年潜心研究,完成了《八大套》的整理;到20世纪初,经历代艺人的精心打磨,已几近尽善尽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惜由于旧中国的黑暗统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晋北鼓吹也在劫难逃,艺术财富大量散失,《八大套》亦惨遭厄运,濒临失传灭绝的危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的感召下,我和我的队友经十多年艰辛努力,在已故音乐家任贵和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沉潜基层,爬罗钩沉,排沙拣金,挖掘久不使用的稀有曲牌,终将濒临失传的《八大套》曲目整理完毕,并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进行了抢救性录音录像,终使《八大套》这位百岁老人,重新焕发青春,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经整理的《八大套》,共含8套组曲、124支单曲(不包括打击乐),除重复使用者外,实有单曲67支。全部演奏下来,共计时长335分钟,适用于宏大而隆重的场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亏、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来头”,《八大套》也不例外,那么,《八大套》涵括了这么多的单曲,其“来头”是怎样的呢?

(一)《青天歌》套

《八大套》的第一套为《青天歌》,含【青天歌】【采访】【驻马听】【山坡羊】【朝天子】【挂针儿】【柳叶青】7支单曲,均源自庙堂音乐。其中首曲【青天歌】源自金元时全真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创制的一首古诗名,编入《八大套》,既不抒发感情,又不描摹景状,而是用吹打乐诠释道家修炼身体的诗句。全曲旋律悠扬,意境幽远,使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种玄冥的遐思之中;而第二曲【采访】,应为“踩房”一词的讹误。因旧时晋北有“踩房”民俗,即盖房时以碎麦秸和泥,称为“髯泥”,为使“髯泥”粘合成一个防渗漏的整体,要集合多人同来“踩房”,遂成风俗。【采访】这一单曲,即是对这一劳动过程的描绘与渲染,曲情欢快,旋律流畅;尾曲【柳叶青】,是一首较为普及的传统乐曲,前辈艺人编入《八大套》时,将之与另一传统乐曲【荫中鸟】相融合,曲情更为乐观,奏之引人入胜。

(二)【扮妆台】套

第二套《扮妆台》套,含【扮妆台】【柳摇金】【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月儿高】【西方赞】8支单曲。【扮妆台】意为生者为死者进行的一次郑重的也是最后的梳妆打扮。华夏先民们对生身父母秉持这样一个孝道准则,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为死去的亲人进行最后一次“梳妆”,显然是“葬之以礼”的一个组成内容。

【柳摇金】也是一首古曲。《八大套》中的【柳摇金】,应视为是对《扮妆台》旋律情绪的延伸,即对即将登上冥路的亲人做竭尽真诚的祝祷。此曲表现儿女亲情的至纯,表现儿女孝心的至诚。该曲从始至终,一直在向听众传送着一种“感而顺遂”的力量。

【四来】即【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在《扮妆台》套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曲牌名称看,似乎是记述死者曾经历的春夏秋冬四季。其实,【四来】记述的是儿女辈对故去的父母辈一生辛劳的追思与回忆——追思与回忆父母生前一年四季的辛劳和对儿女的关爱之情。

【月儿高】原系琵琶弹奏的传统大套文曲,流传中形成了多种版本。入编八大套【月儿高】,较之琵琶曲变化更大,已不再是描绘月出、月升、月沉、月没的过程,而更着重表现的是人世间一种最普遍的特定情境,以及在这一特定情境中人们最普遍的思想感情,即:中天月影将向西,亲人们送别死者魂魄启程登冥路的一切准备已全部就绪,正式的“送行”仪式在乐曲声中开始,常使送行的亲人们一个个悲不自胜。

【西方赞】有可能是由佛乐【西番赞】衍变而成,有人曾把《西方藏》写作【西番赞】。因晋北地区的忻州、定襄、五台方言中,“番”与“方”、“赞”与“藏”是同一读音。所以,晋北鼓吹中的【西方藏】,很可能是对佛乐【西番赞】的吸收和改编,意为送死者的魂魄向着西方极乐世界驾鹤而去。

(三)《推辘轴》大曲

第三套《推辘轴》套,含有【推辘轴】【扑地蜂】【王大娘】【寄生草】【跌断桥】【茉莉花】【渎儿蹲】【吊棒槌】【扑官帽】【急毛猴】【八板】11支单曲,属民间器乐曲。其主题反映的是秋收季节农民打场(推拉辘轴碾压农作物)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农民喜获丰收的愉悦心情。乐曲欢快、悠扬,生活气息浓郁。

【扑地蜂】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用蜜蜂采蜜、吮吸花朵的情景,形象地比喻人们看到粮食丰收后那种喜悦的心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茉莉花】取材于中国著名同名民歌,系由汉族民间小调《鲜花调》衍变而成。在《推辘轴》套曲中移植该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气氛,多用于结婚、庆典等喜庆的场面。

(四)《十二层楼》套

第四套《十二层楼》套,含【十二层楼】【雁过南楼】【麦穗黄】【王大娘】【三头五台灯】【二亲相骂】【磨砚】7支单曲,属民间器乐曲。

【十二层楼】,其音乐背景反映的是主人起楼盖房热热闹闹的生活场面,歌颂的是百姓对五谷丰登、富足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从题目看,也有寓主人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此曲目的艺术特点是节奏欢快、清新自然。

【麦穗黄】反映盛夏季节意境开阔的田园风光,表现农民面对丰收场景的喜悦心情。

【王大娘】则是塑造了一个性格开朗、直率、善良,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老妪形象。

【二亲相骂】表现的是两位要好的亲家,用“对骂”表达关系的亲热和生活的情趣。

(五)《大骂渔郎》套

第五套《大骂渔郎》,含【大骂渔郎】【霸王鞭】【醉太平(四番)】【采茶】7支单曲。【大骂渔郎】套是套曲的引子部分,连续性强,一气呵成;【霸王鞭】较前曲明显加快,有“霸气”的特点;尾曲【采茶】,节奏明快,干净利落。

(六)《箴言》套

第六套《箴言》套,含【箴言】【吾方悟】【五声佛】【跌落金钱】【散八音】【看灯山(四番)】【八拍子】【挂针儿】11支单曲,加上开始的“引子”与结尾的“末了词”,共13支单曲。《箴言》套曲属庙堂音乐,使听者会对宇宙、人生有新的感悟。

【箴言】,其意境表达的是佛家以“真”“诚”之心劝诫众生行善积德、真心向佛的理念。全曲旋律安静平和,清空悠远,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境。

【吾方悟】,塑造了一位佛家弟子面壁思过的情境,似告诫芸芸众生要保持一种自我修行,不断提高德行、修养的境界,做到心中有佛、心中有戒。

【看灯山】表达的意境是华灯初上,点亮了无数人家,犹如深邃的大山闪烁点点星光,比喻人生就像大海里行船,告诫人们在花花世界不要迷失方向,迷失人生。

(七)《鹅郎》套

第七套《鹅郎》套,为笙管乐套曲,含【普安咒】【爬山虎】【剪灯花(四番)】【爬山虎】【看灯山】【挂针儿】【八拍子】【采茶】【爬山虎】【鹅郎子】【八拍子】【末子词】15支单曲。《鹅郎套》这支套曲极有可能是由民歌衍变而成的器乐曲。整个套曲基本上在用管子与唢呐吹奏着一个农家牧鹅儿郎的系列情景剧。乐曲以庙堂音乐【普安咒】开头,饶有趣味,其间有对牧鹅少年情绪的变化,有天气、周围环境的变化,有鹅群的骚动不安与鹅的聒噪、鸣叫等情境的渲染。【爬山虎】【八拍子】为过渡曲,表达意境的转换。

(八)《劝金杯》套

第八套《劝金杯》套,含【劝金杯】【棉搭絮】【净瓶儿】【走马】【鱼儿乐】【采茶歌】6支单曲。《劝金杯》套曲,其音乐情境有两种解释:一说是为凯旋将士献上美酒,表达人们对有功将士的景仰之情;另一种说法是在青年男女新婚之日,新娘下轿拜亲戚、拜礼品时吹奏,意为劝告新娘要孝敬老人、妯娌和睦,积德行善。此外,【棉搭絮】曲牌有新婚夫妇在一起絮语绵绵、其乐融融的意境,表达主人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而【走马】、【鱼儿乐】、【净瓶儿】、【采茶歌】曲牌,则节奏欢快,有表达夫妻生活快乐、甜蜜之意境。

三、八大套的音乐特点

(一)曲式结构特点

《八大套》为民间大型套曲结构,每首套曲又由各具型制、各有章法的多首曲牌按固定顺序联缀而成,其结构布局为:呈示性段落多以反复变奏的手法处理曲牌:过渡、衔接性段落演奏中多不反复或仅反复一次;展开性段落多在曲牌基本结构“头帽”“正身”“尾”三部分基础上,在反复中以“合头”或“合尾”等手法形成段落中旋律循环特点,配合速度和旋律的变化,使曲调具有展开性的功能,辅以打击乐的穿插应用,常可加强全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使得全曲达到高潮。

而在多首曲牌的联缀中,均以“慢→中→快”序列性速度贯穿全曲。通常,“慢板”部分具有音乐呈示性的功能意义;“中板”部分由于速度的变化,为乐界的展开增添了新的动力;而“快板”部分多在尾部,通过速度的递进酿成全曲高潮。

(二)调式调性特点

调式调性,是人类音乐思维的基础。它和其它各音乐表现因素一样,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现象,是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八音艺人正是直觉地感受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并在不违句式结构等总格局的前提下,根据曲情作了创造性的艺术处理,创造了多样的调性扩展手法,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1、压上。即将旋律中的宫音改奏为变宫音,形成上五度移宫。如:

2、单借。即将旋律中的角音改奏为清角音,形成下五度移宫。如:

(三)演奏技法特点

《八大套》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不停顿地活跃在人民群众中,其乐队编制、主奏乐器、演奏技法也和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一样,不断衍变发展,并形成自己一套可循的规律性,有着特殊的味道和色彩。

1、乐队编制。唢呐3(高中低各1)、管子3(高中低各1)、笙3(高中低各1)、金鼓1、鼓板1、大镲1、大锣1、小镲1、小锣1、梆子1,共计15件。

2、主奏乐器。《大骂渔郎》套为唢呐(高、低各1)单奏;《青天歌》套、《扮妆台》大、《推辘轴》套、《十二层楼》套、《箴言》套、《鹅郎》套、《劝金杯》套均为管子主奏,高音唢呐笙以及打击乐辅奏。

3、演奏技巧。(1)唢呐。常用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2)管子。常用颤音、滑音、垫音、溜音、吐音、花舌音以及跨五音、涮音和齿音等。此外,除手指技巧外,尚有口内技巧。一般来说,哨子含得愈深,发音便愈高,反之则音低;演奏时,还可利用口形的变化,模拟出自然界的多种音响,如箫声、动物叫声等。(3)笙。亦分口内技巧、手指技巧两类。口内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花舌、呼舌、腹韵音、腹震音、锯气、剁气、三弦音等,起着“粘”和“溶”之功用。

结 语

千百年来,晋北鼓吹及其代表性大型套曲《八大套》,携着欢乐与祥和,走过幽深的历史丛林,装点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晋北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和有力助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2006年,晋北鼓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日益增长,为晋北鼓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山西、在忻州,已将打造晋北鼓吹山西《八大套》品牌列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场打造晋北鼓吹品牌、铸造山西《八大套》更大辉煌的战斗已经打响。相信,晋北鼓吹山西《八大套》这枝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必将以其更加娇妍的英姿,更加沁人脾的芳香,绽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

猜你喜欢
八音套曲单曲
《八音的秘密》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耿斯汉发布新单曲《爱过痛过浪费过》
广西八音传承人庞伟元,奏出乐声里的悲欢离合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乡村八音
八音盒有哪“八音”?
单曲循环
乌丫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