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关爱故事 树青年榜样
——《关爱明天》深挖励志典型

2020-03-15 07:43
关爱明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姐弟关工委青少年

“我考上心仪的大学了”“我得到助学贷款了”“我的作品获奖了”……采访中,孩子们这些欢呼总是萦绕耳边,久久不散。

十年,《关爱明天》杂志见证了他们从懵懂到少年、从沮丧到阳光的改变。

十年,我们采访过困境儿童、“五失”青少年和优秀榜样,最高兴的,莫过于在后续跟踪报道中了解到他们越来越好的近况,那些不经意的改变和小小的进步,以及让人无法忽视的成长足迹。

曾经艰难度日、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筠连县四姐弟,如今已分别就学,前程向好;曾经为了照顾父亲而每天奔波数公里的“全国最美中学生”钱运星已经考上大学,未来前途坦荡。曾经为了震后截肢的命运灰心丧气的青年董顺江,已经代表国家站上世界的比赛场,打败内心阴暗,享受胜利的荣光。曾经的刘思祺、彭超、鲍进芝、祝相钰、王梦玲、邱静怡……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背后,有努力和拼搏的故事,有脱贫攻坚的故事、有梦想和希望的故事,他们也许身处逆境,却能逆风翻盘;他们也许失去许多,却能最终站起来走下去;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有的平凡普通、有的惊心动魄,相同的是那颗真挚的、积极的、向上的心,即使幼小却不羸弱,让看见这个故事的人也坚信,有爱相伴,终能成长。

自强不息

挑战自我 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2014年12期,本刊报道了泸州市叙永县困境女孩沈小容的故事,年幼的她被一场大火毁了容貌和家庭,却努力克服困难面对生活。一场爱心接力赛随即展开。目前,她已经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

◆2015年8期,本刊报道了宜宾市筠连县孤儿四姐弟被持续关爱帮扶的故事。如今,大姐王世芳已经被温州医科大学录取,二妹、三妹和四弟分别在筠连县当地中学和小学就读,争取用知识改变命运。

◆2016年7期,本刊报道了成都双流残疾女青年罗燕的故事,自小要强的她在关工委支持下坐着轮椅搞养殖、做电商,是“四川的张海迪”,她的精神鼓励着更多青少年奋勇前进。

美德传扬

坚韧不拔 紧握信念的力量

◆2017年10期,本刊报道了成铁局热心青年徐前凯在铁道线上为救人而牺牲右腿的故事,他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他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故事被反复传颂,是大家学习和敬佩的对象。

◆2018年4期,本刊报道了巴中市通江县“全国最美中学生”为了照顾父亲而每日来往家中和学校的“奔跑女孩”钱运星的故事。目前,在关工委的关爱帮扶下,她已考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未来可期。

◆2019年7期,本刊报道了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宜宾“倒立男孩”颜玉宏的故事,双腿残疾只能用手走路的他用坚毅的精神打动了大家,如今他已在残运会崭露头角,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为国争光

勇攀高峰 山顶的风景更美丽

◆2017年2期,本刊报道了绵阳市震后被截肢的青年董顺江在五老的鼓励和支持下,挑战命运,坐轮椅打网球为国争得荣誉的故事,他是四川省许多残疾青年的偶像和奋斗目标。

◆2017年2期,本刊报道了成都市龙泉驿区脑瘫女孩邓越为国争光、在巴西残奥会上获得亚军的故事。她克服自身病痛、坚持为梦想登顶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青少年向着目标努力。

◆2020年2期,本刊报道了勇夺全国特奥会轮滑金牌、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女孩刘宣伶的故事,她的积极乐观影响了周边同学和朋友,带动更多的人发现自身优点。

猜你喜欢
姐弟关工委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姐弟
姐弟之情
谁家的可可
姐弟俩的日常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