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中的娃娃模

2020-03-16 03:36姬升果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胶泥模子娃娃

□ 姬升果

孙大勇/图

中秋时节,看到原来的老领导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娃娃模,一下子勾起了我许多的儿时记忆。小时候我生活在鲁西南的乡下,处在“南四湖”“北五湖”的包围之中,河多、坑多、沼泽多、水面多,对小孩子而言,玩耍起来取水用泥非常方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摔胶泥,捏泥人,印娃娃模,就成了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娃娃模是老家的俗称,它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宁地区最盛行的一种民间玩具,也称之为“泥模”“孩模”“模子”“印子”, 用胶泥烧制而成,呈橘红色,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之分,以圆形居多。一般呈圆形盘状,圆盘的边缘有的有沿,向上凸起,有的则呈扁平状,盘底雕刻有凸或凹的图案。娃娃模的图案内容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那时娃娃模三分钱一个,五分钱给两个,如果没有钱,还可以用家中的破铺衬、废铜烂铁、玻璃瓶等来换。好的娃娃模两个碰击时会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如果你有几个稀奇的图案或异形的陶模,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并得到小伙伴们的追捧。有一次,为了得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形象的娃娃模,我偷偷拿了爷爷多年用来喝酒的锡酒壶与货郎交换,被我爸发现后,提着军用武装带满村地追打我,后来还是爷爷一句“算了吧,孩子喜欢”救了我。现在想来,甚是惭愧!

有了娃娃模,要想扣出一模一样的模子来,第一步就是要先去挖胶泥。胶泥,应该是鲁西南方言,指的是一种颜色暗红的具有粘性和延展性的淤泥。它的黏性很强,多生于地表以下相当深的地方。挖胶泥多借兴修水利时开挖河道或挖地窨之利,由经验丰富之稍大儿童带领,各执小铲,直奔目标而去。一旦挖到,都会弄到满手满脸泥巴,如戏台上演员。第二步则是摔胶泥。这是个技术活,要先找一块平的青石板或碾盘,把和好的胶泥,使劲摔打,直到柔韧匀实方可。然后,把熟胶泥条掰成一个个小“泥饼子”, 再把小“泥饼子”填进陶模里按实,把多余的泥齐着模子边刮去,第三步制坯也就完成了。第四步是脱模与阴干。制坯完成后,为了能够完整清晰地脱出,必须等上一段时间,待胶泥稍稍干燥以后,轻轻地把泥模扣出,这样一个泥模好了。如果早了,泥模可能不成型;如果晚了,胶泥太干,会和娃娃模粘在一起,不好脱出。印好的泥模,放在窗台上阴干。最后放到灶火膛烧制。烧好的泥模颜色红润,声音清脆,但成功率极低。因此一般情况都处在扣泥模阶段,很少烧制。晾干后的泥模,可当作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小伙伴互换,来丰富自己泥模玩具的种类。

这娃娃模伴随着我的童年,它饱含着乡音乡情,蕴藉着民俗民风。于我而言,娃娃模是儿时的记忆,是文化的启蒙,是农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成年后难忘的故乡寄托。

猜你喜欢
胶泥模子娃娃
胶泥对三种高熔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因素
玩泥巴的幸福
女儿节
运用作文模子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胶泥里的兄弟情
马未都忆旧
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完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