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2020-03-16 12:50王筱洁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廉政

王筱洁 周 雅

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王筱洁 周 雅

[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与招投标部门是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区域。本文论述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采购与招投标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高校后勤工作实际,提出了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高校后勤;采购;招投标;廉政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内部管理日趋完善,很多高校后勤将物资采购和招投标集中管理,物资采购和招投标工作自然而然成为了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领域。

一、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标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

一是思想道德风险。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需频繁与合作单位接触,而合作单位为了维系业务的开展,获得一定的收益,容易采用不正当手段腐蚀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缺失的风险。

二是业务流程风险。在采购与招投标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在采购计划、采购方式、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与招投标的信息发布、招标和投标文件制作等各个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而这种作用有可能存在廉政风险。

三是管理机制风险。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的管理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有些制度比较原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自主性较强。同时,随着上位法的修订和新兴事物的出现,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的管理制度未能完全与之匹配,容易造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游离于制度之外。

二、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教育责任,实现队伍清正

1.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采购与招投标部门的中心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对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提高采购人员自律意识,从中得到反思和警醒;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模范标杆,坚定努力的方向,做到时刻戒尺在握,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从思想上构筑坚定的拒腐防线。对采购与招投标人员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教育,如重大节假日发送廉洁短信、个别约谈等形式,遏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2.压实采供双方责任。每年组织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与每个供应商和合作方签订《廉洁合作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把责任压到每个人、每个合作方。对各流程风险点进行排查,建立廉政风险点体系并落实廉洁从业责任制,在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筑牢廉洁从业防火墙。建立廉洁合作管理机制,将廉政工作要求列入合同条款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建立黑名单制度,违反廉政要求的单位不得作为以后项目的投标单位。

3.注重廉政文化培育。积极营造部门廉政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活动,如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定期向采购人员推荐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开展微信警廉活动,在重要节假日,向采购人员、供应商和合作单位发送廉政微信;开展高墙悟廉活动,组织采购人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影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适时组织采购人员家庭助廉座谈会,号召采购人员家属把好家门、建好家风、做好“廉内助”。让廉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防腐底线。

4.抓好小微权力管理。以规范工作流程为重点,针对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容易发生的问题,编制部门“小微权力清单”。按照公开、透明、高效原则,结合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实际,细化分解权力事项,逐项绘制“小微权力”运行工作流程图,明确“小微权力”制约和运行情况,形成层层制约的良性“小微权力”运行生态。

(二)规范权力运行,实现管理清明

1.建立适用高效的采购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依法采购意识,健全采购管理制度,从管理、执行、监督、问责等方面全面填补制度空白,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执行制度的坚定性。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组织对现有的采购与招投标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及时废止制度中与法律法规、现有规章不一致的和相互矛盾的内容。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和服务验收及监督管理等在内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采购与招投标活动,填补制度空缺。

二是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反复对各类采购与招投标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等进行宣传教育,按章办事。经常性的开展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回头看和定期总结分析活动,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行事与制度的高度一致。重视审计和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情况,举一反三,确保采购与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

2.建立制约有效的采购运行机制。按照“管办分开、招采分离、统招分采、权力分散”的原则,构建分工明确、制约有效的采购运行机制,从而有效降低采购廉政风险。

一是在流程设置上“招采分离”。继续实施好职能交叉的采购体系,分离招标和采购职能,形成招标管理与采购业务之间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相互制约的管控局面。即招投标部门通过招投标流程引进供应商和合作单位后,移交给采购部门进行日常的采购管理。采购部门根据合作方履约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至招投标部门,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招投标的重要依据,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相对优质的供应商队伍。

二是在运行模式上“统招分采”。对高校后勤内部的业务进行系统的梳理,对服务经营过程中的各类物资、招投标项目进行分类、整合,对涉及资金量大、合作时间长的采购和招投标项目,集中需求形成批量采购优势,实现质优、价低、效率更高的目标,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分散采购,减少廉政风险。

三是在关键节点上“权力分散”。针对采购工作中定价、招标文件制定、供应商年度考核和评标专家选择等采购活动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通过定价小组、物资采购招投标领导小组、建立评标专家库等形式,将决策权限进行分散,起到民主决策、相互监督的效果,从而降低廉政风险。

四是在内部分工上“管办分开”。定期对采购与招投标人员岗位重新分工和编排,规避采购与招投标人员同一岗位上出现思想松懈、麻痹等潜在风险,提升采购人员业务能力。实行采购人员与招投标人员AB岗制,如定价员与系统管理员分离、采购员与核算员分离等,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3.建立专业集中的采购信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流程的物资采购信息平台,实现从采购需求下达、供应商接单、价格管理、物资验收和结算等各个环节线上操作,做到公开透明、可追溯和动态监管;探索B2B招标,尝试引进网络招投标系统进行招标,从招标计划申报、公告发布、评标、公示等环节实现线上管理,使采购工作标准、规范、统一,确保规范操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实现作风清新

1.明确监督责任。组建采购监督工作小组,明确其职责和工作内容,根据采购计划,主动接受监督小组对采购人员、程序、方式和结果等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处理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高校后勤权益。

2.构建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健全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监督体系。严格落实高校后勤各项制度,积极推进上下联动监督网建设,实现巡查全覆盖、回访全覆盖。突出重点,建立高校后勤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巡查机制等,提高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发挥巡查的“利剑”作用。

3.完善监督手段。进一步推进采购信息公开,对合作方信息、采购价格、招标公告、采购结果等在一定的媒介上进行公布,接受各方监督。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评标、验收等重点环节通过电子监督的手段,实现云监督。

4.创新监督方式。在评标、定价、配送验收等重要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在线监督采购和招投标活动,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效率。建立供应商、合作单位日常考评机制,推进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建设,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平台等关注其守信等级,实施动态监管。

[1]王晓路.国企招标采购规范化[J].企业管理,2019(04):96-98

[2]安卫平.新形势下说法采供与降本增效的策略探讨—以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采供中心为例[J].现代盐化工,2016(02):08-09

[3]何琴.强化物资廉政风险控制[J].采购与供应管理,2017(12):45-47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廉政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廉政之歌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