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探析

2020-03-16 03:34梁军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

梁军峰

摘 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态势,但同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影响政治安全的不利因素日趋复杂。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有针对性的防范打击,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隐患,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关键词:政治安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2-0057-06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政治安全的各项要求,确保我国政治安全。当前,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向好的基本态势,但也要看到,政治领域面临的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影响政治安全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一、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国家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十分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在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科学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特征和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国家安全的内在发展规律,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員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P200)这是习近平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2]在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2017年1月12日,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安全,归根到底都是以政治安全为基本前提。

(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之后的讲话中,习近平多次强调“伟大斗争”,意在告诫全党同志:“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

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习近平指出:“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4]当今中国政治安全所面临的矛盾尖锐性、局面复杂性、形势紧迫性前所未有。中国越发展就越会遭受世界上那些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国家的嫉妒与作梗,就越会遭受国际反华势力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仇恨与破坏。现在个别发达国家已经把中国认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对中国进行遏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坚决与一切否定、削弱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坚决与一切诋毁、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坚决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持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自强梦和发展梦,必须要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发展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只有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的梦,是合作共赢的梦,它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也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201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都在30%以上。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都对中国梦持认可态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但同时,面对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社会也有一些曲解和误读、疑虑和猜忌,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将中国梦曲解为“扩张梦”“强权梦”,甚至是“霸权梦”,一定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习近平坚定地向世界宣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5]同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决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6]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政治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要高度警惕政治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打断的危险。

二、当前我国政治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保持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我国在政治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日益复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

(一)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挑起“颜色革命”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个别发达国家认定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对其全球霸权的挑战,在难以使用武力手段征服的情况下,开始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干扰破坏和渗透颠覆,甚至图谋发动“颜色革命”。从外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围堵,推动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持续发酵,以期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从内部看,他们对我国实施渗透,插手干涉西藏、新疆、台湾、香港等事务,利用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策反我国人员和窃取国家秘密,扶植利用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外媒体、智库以及各种敌对势力从事与我国法律不相符的活动;他们以民族、人权等问题为幌子,推动各种所谓“社会运动”,以“宗教自由”为名对我国实施宗教渗透;他们推动所谓“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国拔根去魂,把人民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他们利用互联网加剧对我国的渗透破坏,炮制恶性政治谣言,制造大量负面舆论,混淆视听,抹黑中国。现在,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很容易使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风险、一般风险演化为政治风险。

(二)分裂主义活动对国家主权安全的挑战

自现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分裂主义就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内容。对存在分裂主义的国家来说,反对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根据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分裂主义是指“旨在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包括把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国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划、准备、共谋和教唆从事上述活动的行为”。[7]根据分裂活动的主体与分裂活动的驱动因素不同,分裂主义可以划分为民族分裂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

我国受分裂主义威胁较为严重,存在多股分裂势力,对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构成严峻挑战,这使得反分裂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之一。从类型上来说,“疆独”和“藏独”属于民族分裂主义,他们以宗教、文化差异为基础,与境外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勾结串通,公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企图通过民族对抗谋求民族独立。“台独”和“港独”属于政治分裂主义。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政局变动,“台独”势力为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制造了诸多障碍,台海局势趋于复杂严峻。“港独”势力近年来也比较活跃,表面看来是一群充满政治狂热的学生通过“街头政治”为香港争取更大的民主空间,实质却是试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达到分裂香港社会、分裂国家的图谋。香港“占中”事件爆发以后,一些西方媒体可谓欣喜若狂,它们毫不掩饰地公开宣称香港“占中”是一次“颜色革命”。尽管“占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港独”势力不会善罢甘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港独”势力将会持续挑起社会矛盾、制造政治分歧和煽动意识形态对立,以此挑战中央对香港的制度部署。

(三)暴力恐怖活动对社会稳定大局的破坏

从境外情况看,“伊斯兰国”虽遭重创,但其人员和思想双重外溢,大量恐怖分子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扩散,已经在我国周边地区形成恐怖动荡之弧。“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势力依托国际恐怖组织快速发展,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都在提升,对我国的威胁也在增大,其潜回境内实施暴恐活动的目的明确、意愿强烈。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我国海外利益向安全风险高危区延伸,与国际恐怖势力正面交锋的可能性在增大。2016年8月30日,一辆携带炸弹的汽车冲进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并在馆区内发生爆炸,事件造成使馆3名人员轻伤。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通报,恐怖袭击的主谋哈利洛夫为恐怖组织“东伊运”成员。2018年8月11日,中冶集团山达克铜金矿项目员工在巴基斯坦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11月23日,我国驻卡拉奇领事馆遇袭,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从境内情况看,一些地区暴恐极端活动的生存土壤依然存在,仍有暴力恐怖分子潜藏蛰伏,暗中织网布局,伺机制造事端。2013年6月26日凌晨,新疆鄯善县小镇鲁克沁地区发生骚乱,多名暴徒手持砍刀袭击鄯善县公安局,造成27人遇害。在被残杀的人员中有妇女,还有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乡亲。暴力恐怖分子在境内外反动势力唆使下肆意挑起骚乱,残杀无辜民众,目的无非是想扰乱日常生活秩序,破坏新疆社会稳定,进而分裂祖国。同时,还有一些暴力恐怖分子形成“伊吉拉特”1团伙向内地转移,以打工、做生意等方式筹集资金,分散潜伏,伺机出境。部分暴力恐怖分子已不仅仅将内地作为落脚、藏匿、中转地,而是选择就地“圣战”,内地面临的暴恐威胁更加现实、直接。

(四)政治腐败是国家政权安全面临的重大隐患

腐败是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最大威胁。腐败不只是侵吞人民的财富,破坏人民的利益,更为恶劣的是,它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破坏党群关系,严重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语重心长地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当前腐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住并攫取更大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诉求,搞团团伙伙、小圈子,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王岐山指出,“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冲着利益集团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冲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去,消弭政治隐患。”[8]

反腐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多以“潜规则”和“小毛病”的面目出现,这种腐败问题,被称之为“微腐败”。“微腐败”的涉案金额不一定很大,但量大面广,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极大败坏了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一些基层的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蜕变为称霸一方的黑恶势力或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他们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控制农村基层政权,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使基层政权完全异化变质,成为黑恶势力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这严重削弱了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党的领导和农村基层政治体系乃至整个国家政治体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性,决不可等闲视之。

三、切实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

古人云:“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有政治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政治风险麻木不仁。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有针对性的防范打击,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隐患,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

(一)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既超越了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9](P438-4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径,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绝不能回归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政治保证。没有党的全面领导,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就难以凝聚磅礴的力量,就会四分五裂,难以战胜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风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是一句空话。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的内涵是特定的,维护核心只能是习近平总书记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级党组织,既不能层层套用,也不能随意延伸。“两个维护”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政治经验,是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政治保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方式。习近平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10](P85)2018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法治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必须有法可依。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握立法时机,加快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反间谍法、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反恐怖主义法;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国防交通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网络安全法;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测绘法(修订);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海警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等。与此同时,各地方、各有关方面也要抓紧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国家安全法律的配套规定,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套与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内容协调、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不断提高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能力

习近平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11](P334)所谓底线思维,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要客观地认识,立足防范最坏情形的出现,努力争取最理想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天下并不太平”这个现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准备。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争取把它解决在萌芽时期,防止矛盾传导、升级、叠加、演变,最终酿成政治风险,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治安全。

防范“颜色革命”风险是摆在全党面前一项复杂严峻的政治任务,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始终绷紧政治风险这根弦,坚决打击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要加强专业情报机构和群众性信息队伍建设,建立便捷的组织机制,及时掌握外部势力渗透、勾连、利用和策反情报,提前预警,及时反制。要健全国家安全立法,依法监控国防研发,国家核心机密保护,国有产权变更、跨境资金流动、境内合作交流等各种敏感行为,坚决清除一切颠覆势力的在华组织、基地和渠道。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外交工作,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强相关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稳步构建抵御“颜色革命”的统一战线。

在国内,要重点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叠加共振,着力防范境外向境内的“倒灌效应”,严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集聚交汇形成风险综合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力度,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防止矛盾升级演变,防止外部势力插手利用。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广大人民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富强和希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 杨大志.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N].解放军报, 2018-04-20(7).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

[4]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讲话(节选)[J].求是,2016(1).

[5]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 2014-03-30.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7] 杨恕,李捷.论中国反分裂主义战略[J].统一战线学研 究,2017(3):60-73.

[8] 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 11-07.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Abstract:Political secu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Safeguarding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a great struggle in 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th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At present,Chinas political security situation has generally maintained a stable and positive basic situation,but at the same time,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are unprecedented,and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affecting political securi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e must adhere to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enhance our sense of urgency,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strengthen targeted preventive strikes,resolutely eliminate all hidden dangers affecting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ecurity,and ensure the Partys ruling security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political security;bottom line thinking;prevent and resolve major risks

责任编辑:刘 博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与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
共产党人要具有“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与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
民生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
切勿误解“底线思维”
社会保障制度中人的尊严问题不容忽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